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常规抵御市场低迷的办法,要养好母猪抓繁殖,要在提高母猪繁殖力上下工夫,等待市场转机。1从遗传因素上加强选育品种对于繁殖力有很大影响,不同品种间种猪的繁殖力有很大差异,同品种、不同个体间也有一定差异,因而可利用杂交优势。以二元母猪为母本生产商品仔猪,再用纯种公猪或二元杂交公猪与之交配,这样终端产品能更好的利用个体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种公猪饲养的好坏,不但影响种公猪的使用年限和良种普及覆盖面,而巨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及其后代生活力,进而影响整个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充分发挥良种公猪作用,加快生猪改良步伐,必须加强现有瘦肉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饲喂全价饲料营养是维持种公猪生命活动、生产精子和保持旺盛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只有饲喂营养价值完全的日粮,才可能增进公猪健康,提高精液品质,从而增强受精作用,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生活力。1.1完善饲养标准种公猪饲料应严格按照饲养标准配制,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日粮中应含有一步比…  相似文献   

3.
正种公猪的好坏直接决定母猪繁殖力的多少和仔猪成活率的高低。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提高种公猪采精技术和精液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对于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  相似文献   

4.
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其繁殖力,这些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条件、遗传品质、周围环境和与公猪的接触等。在一般农场条件下,公猪对母猪早期的成熟、受胎率、分娩和产后期的过程有影响。作者在工厂化联合企业条件下研究了综合培育后备母猪时,公猪对它们的生长、性器官的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常发现母猪繁殖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运动、与公猪接触少,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刺激性机能的因素。与公猪接触对刺激母猪发情尤其重要。试验查明,公猪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刺激母猪。其中嗅觉刺激起决定作用。带有公猪臊味的物质一外激素(Pheromone)能刺激母猪下丘脑产生释放激素和后叶催产素,刺激垂体产生  相似文献   

6.
影响母猪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营养、配种、防疫等,而母猪繁殖力参数主要有年均繁殖胎数、胎均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等指标。提高母猪繁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 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即档案管理,如品种、胎次、配种时间、断奶时间、仔猪初生重、20日龄重、60日龄育成情况等都应详细记录。了解母猪的配种时间,就可对母猪的不同怀孕期予以区别饲养,合理安排栏舍。同时要做好公猪的生产性能记录,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为达到优化选配,应及时淘汰不合格公猪,以提高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2 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性欲下降,配种母猪妊娠率、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下降等。因而为种公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热应激或冷应激是保证种公猪身体健康和繁殖力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温度影响种公猪繁殖力的机理,阐述了环境温度与种公猪繁殖力的关系以及在种公猪饲养管理过程中为保持适宜的温度应该采取的措施。为种公猪站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温度参数以及种公猪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约化饲养和畜群规模的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饲养管理因素对于大小母猪的发情和受胎力以及对于公猪受精力的影响.本文综述可能影响小母猪初情期、小母猪和成母猪的发情与受胎力以及公猪的初情期和受精力的某些饲养管理因素.小母猪的初情期  相似文献   

9.
关于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清 《养猪》2009,(4):77-80
本文通过对影响母猪繁殖力的8个主要因素一疫病、后备母猪繁殖性状的选择、饲料营养、饲喂方式、公猪的精液品质、淘汰母猪、早期断奶、效益工资制度的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要控制住疫病,再经过选育后备母猪,保证饲料营养水平,按科学的饲喂方式喂养,早期断奶,选用精子活力高的种公猪,减少或避免非正常淘汰母猪,制定适宜的效益工资制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配种是猪场常规工作,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管理好母猪的发情和受精过程,把握好发情刺激、应激因素、受精时间、精液品质等细节。1影响发情持续时间的因素及人工干预措施1.1公猪刺激用公猪多次刺激母猪能增强其发情表现,增加监测发情持续时间。要确保公猪刺激的强度和数量、发情检测频率适  相似文献   

11.
母猪是养猪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母猪繁殖力对促进养猪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母猪繁殖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母猪个体选择、合理饲养管理和防疫、提高公猪精液品质、适时配种、分娩准备、早诱食、早期断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实现。本文针对乐山市五通桥区广大YL(LY)母猪养殖户养殖技术掌握难,母猪繁殖力相对较低提出论述,同时提出提高YL(LY)二杂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勇  沈伟  张宏福 《猪业科学》2021,38(5):32-36
公猪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尽管种公猪在猪群中占据比例不高,但是种公猪的繁殖性能可以直接影响母猪的妊娠率和产仔数,进而影响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公猪的精液品质是其繁殖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发挥公猪遗传性能的重要保障。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公猪营养对精液品质及繁殖力的调控,从膳食纤维、蛋白质及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植物提取物、有益菌群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如何改善公猪精液品质,但是有关研究还很不完善、不系统。因此,需要根据种公猪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来制定合理、合适的种公猪饲料配方,以期发挥种公猪的最大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加强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使其精液品质提高,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公猪繁殖期的疾病,造成母猪久配不孕种公猪繁殖期的疾病,最易造成数头母猪久配不孕,给养猪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种公猪引起母猪的久配不孕,主要原因是由于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不良,也就是种公猪的精子达不到使母猪受精需要的标准,主要表现为无精、少精、死精、精子畸形和精子活力不强等.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者认为,公畜能使母畜早成熟,受精率高,分娩期和产后期(月子期)短。作者是在缺乏足够运动场、无充分太阳辐射和没有公猪接触的工业化养猪综合体条件下、将后备母猪和公猪饲养在一起,研究公猪对后备母猪的生长、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试验组(40)头从2.5月龄到6月龄与公猪饲养在一起。每个栏圈饲养12~13头小母猪,并配备3头结扎输精管的或阴茎歪曲的公猪或阉猪;对照组饲养在没有公猪的猪舍。两组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6月龄时将公猪和小母猪隔开。将之关养在相邻猪舍内。隔天将公猪放入小母猪猪舍内1.5小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疫病控制、选种选育、饲料品质、饲养方式、公猪精液品质、合理淘汰、早期断奶、效益制度等八个方面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繁殖力,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提高种猪群的繁殖效率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种公猪、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分娩和哺乳母猪,才能提高母猪的实际繁殖力,使猪场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母猪繁殖力是指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在养猪生产中。大力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力?笔者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母猪的繁殖力及其仔猪的成活率是与母猪的品种、年龄、胎次、体质、饲养水平、与配公猪和配种方法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弄清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对合理利用母猪,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及仔猪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种公猪的营养需要及营养对种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公猪的繁殖力不仅直接决定公猪站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直接影响规模化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种公猪的繁殖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种公猪营养的文献报道,针对营养对种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种公猪的营养需要做较为全面的综述,为生产上公猪的日粮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