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龚淑英 《茶叶》2006,32(1):61-61
2006年2月,由韩国韩瑞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茶学学科郑仁梧教授带领20多名学员到浙江大学茶学系培训、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评茶员”。学员由该学院茶学科的硕士课程学生、韩国国际茶叶研究会以及各地茶礼院、茶道协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这批学员均从事茶工  相似文献   

2.
萸茗 《茶叶》2008,34(4)
由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茶学泰斗庄晚芳百年诞辰、庄晚芳茶学发展基金成立暨弘扬中国茶德学术研讨会",11月22日在杭州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6,(9)
10月24-27日,第十二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6黄山茶会将在黄山举办。期间,将在10月26日举办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雕塑揭幕仪式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会。通过再次学习吴老的茶学思想,团结茶界专家学者和广大的界同仁,共同为繁荣茶叶经济、茶文化,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9月23日下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贵州省茶办、黔南州茶办共同举办的都匀毛尖国际茶叶经贸发展论坛在都匀举行。众多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茶为契机,交流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享茶行业发展经验,探讨茶叶未来发展方向和机会,并为都匀毛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教  相似文献   

5.
刘启贵 《茶报》2004,(1):45-46
茶人楷模、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在漳州隆重举行,这是中国茶界一件大事、喜事。我谨代表上海茶人、上海市茶叶学会表示最最热烈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5月26日,2017明州茶论"影响中国茶文化史之宁波茶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市委副书记陈奕君会前分别会见了与会嘉宾代表。宁波市副市长卞吉安在会上致辞。宁波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郭正伟主持会议。来自全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茶文化专家、学者以茶论道,把脉宁波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宁波是我国传统的绿茶产区,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  相似文献   

7.
吴媛媛 《茶叶》2011,37(3):142-142
2011年6月30日-7月3日,“第一届浙江大学茶与健康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主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与中国的五国科学家,及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师生参加了会议。7月1日上...  相似文献   

8.
龚淑英 《茶叶》2005,31(1):23-23
2004年12月1日下午,浙江大学茶学系在华家池校区召开“中国茶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茶学系副主任龚淑英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研究员,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建,韩国韩瑞大学茶健康增进大学院茶学科郑仁梧主任教授,浙江省茶产业协会沈璇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浙江茶情(1)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9,45(1):57-59
1 纪念庄晚芳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在杭举行为缅怀庄晚芳先生的卓越功绩和优秀品德,传承先生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弘扬先生提出和倡导的中国茶德,2018年12月29日下午,由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农学院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纪念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茶德‘廉美和敬’研讨会”在浙江大学茶学系举行,各级领导、茶界同仁及庄晚芳先生家属和弟子代表等3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0.
为深切缅怀庄晚芳先生对中国茶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传承先生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共同探讨在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先生首次提出和倡导的中国茶德的新时代意义,2018年12月29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纪念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茶德‘廉美和敬’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第一、二轮评审分别于去年7月、10月在杭州和韩国釜山举行。由“韩国国际茶叶研究会”主办,本届评比的国际名茶评比委员会由10名成员组成,中国5名(含台湾)、日本2名、韩国3名,其中评委7名、监委3名。 这次评比对所有茶样均采用密码审评,评分原则是“民主评茶,集体定分”,先由全体委员推举确定主评,在评审过程中主评先亮分,其他评委逐一验证。这样,对每只茶的定分结果相对公正、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国庆节前夕,笔者应韩国阿摩利有限公司邀请,作为唯一一位外国专家,在首尔作了“中国半发酵茶生产现况与发展前景”为专题的学术报告。前来参会的有韩国各高校涉茶专业的教授、博士,茶学会、茶文化协会、茶道协会等会长及“茶道”、“茶艺”、“茶的世界”等杂志社社长和寺庙法师及该公司研究员、课长等70多人。  相似文献   

13.
去年,韩国茶产业发展迅猛,通过新建茶叶加工厂、在校园广泛开展茶学教育、组织科研机构深入研究茶的保健作用、开发茶食品和茶叶美容产品、举办各类茶叶节和评茶比赛等多种努力,国民对茶的认识得以不断提高,茶叶生产量、消费量和茶叶出口量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茶叶科学》2022,42(1)
《茶叶科学》--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已被国外的CA、CABI、CBST、EBSCO,Scopus等和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中教等收录,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前列。办刊宗旨是:报道茶学最新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茶学学科水平,推动茶学科学事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发展,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主要报道最新涉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机械﹑茶技术、茶经济﹑茶历史文化、茶的综合利用、营养健康等。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拓展报道范围,以适应茶叶科技的进展。国内连续出版物号CN 33-1115/S,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369X,国际期刊刊名代码CODEN-CHKEF4。  相似文献   

15.
林治 《福建茶叶》2003,(4):42-42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于是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茶文化内涵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经历代茶人孜孜以求,至今却仍无答案。日本茶人推崇“和敬清寂”为茶道四谛;台湾茶人认为“清敬怡真”是茶艺的基本精神;韩国茶人奉行“和敬俭真”的茶礼;我国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而当代94岁的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总结了他毕生对茶的研究,提出了“俭清和静”四字真言,他认为倡导这样的茶礼“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更加优雅、祥和…  相似文献   

16.
恩师庄晚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中国现代茶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庄老不仅在茶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茶的人文科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弘扬和推广中华茶文化方面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17.
杨海燕 《福建茶叶》2016,(7):330-331
《茶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茶学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典籍。该书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茶学知识和茶文化。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技术角度而言,该书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探究了《茶经》的英译策略,为中国茶学知识和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 《中国茶叶》2012,(11):38-38
本刊讯11月16—18日“2012国际(杭州)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暨产品展示”活动将在杭州举办。该活动作为2012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内容之一。众所周知,茶资源(包括茶叶、茶籽、茶花、茶树等)综合利用增值明显、前景广阔,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据了解,我国茶叶95%是作为饮用消费的,只有5%左右用于深加工,我国茶的综合利用潜力巨大。这次活动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六家单位主办,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茶学系、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承办。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张天福先生的茶学成就、敬业精神、道德风范,并以此促进文化交流、端正职业道德、繁荣茶业经济。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中国茶业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的“2003年漳州茶王赛暨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于2003年12月8日至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界、茶业界、茶生产与经销单位、以及茶艺馆的代表100多人。8日上午会议以茶王赛颁奖授勋活动拉开帷幕,此次参赛样品一百多个,评出茶王、金奖、银奖产品26个(见表1),接着以内涵丰富的茶艺表演、以及张天福茶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5~27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日本、南朝鲜、中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50余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论文的内容广泛,涉及茶的历史和文化、起源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