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及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从美国引进的78份抗玉米粗缩病重组近交系材料及国内选育的6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引进的材料中,E13,E115表现高抗,6份材料表现抗,5份材料表现中抗,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粗缩病性。在国内的69份自交系中无高抗材料,178,P138,901141,9138,沈137表现抗,齐319,87-1,综3,冀35,获唐2379表现中抗。试验结果还说明选自美国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条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抗赤霉病(抗赤)育种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抗源抗赤性与丰产性矛盾、抗赤类型及遗传基础复杂以及抗赤性鉴定方法局限等原因,至今尚未育成既大面积丰产又抗赤的品种。扬麦158等中抗丰产品种的育成,有效地扼制了长江中下游赤霉病的为害。从亲本选用、后代选择及鉴定观点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2条抗赤育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取得突破的关键。第1条路线是选用抗赤性好、丰产性差的亲本与丰产亲本配组,后代在高选择压条件下,侧重抗赤性选择,兼顾丰产性选择;第2条路线是选用综合丰产性好、赤霉病轻的亲本间配组,对其后代注重综合丰产性好,兼顾以抗赤霉病为主的抗病、抗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用3个抗螨海岛棉与6个感螨陆地棉亲本配制36个F_1代组合,根据螨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试验中抗螨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导地位,亲本的抗螨水平与配合力效应十分吻合,3个海岛棉螨害轻,它们的配合力效应负值较大,陆地棉中以当地品种鄂荆1号的配合力最小。36个组合中抗×抗和感×抗表现抗,而感×感仍表现感,其中仅12个组合(主要为陆地棉×海岛棉)具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本试验中,抗螨性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以加性变异为主,广义、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88和0.74,估计出一组显性抗螨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个冬小麦材料抗俄罗斯麦蚜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等位位的研究,为在抗蚜育种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抗蚜材料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PI137739,PI262660,PI262605,PI372129,P1243781的抗蚜基因是显民生单基因,且PI137739,PI262660,PI262605的抗蚜基因等位,否定了1989年由Du Toit报道的PI137793,PI262660的抗蚜基因不等位  相似文献   

6.
2001—2002年,对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系,组合)分别进行了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鉴定,另对3个抗虫品种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占鉴定材料的12.50%;I3个品种耐枯萎病,占81.25%:1个感枯萎病,占6.25%.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有15个品种耐病,占93.75%,1个感黄萎病,占6.25%。抗红铃虫鉴定结果:3个抗虫品种对红铃虫均达到高抗水平.与1999~2000年相比,新品种的抗病虫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菜青虫和菜蚜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结果表明,菜青虫对敌杀死的抗性为低抗至高抗,对乐果,敌敌畏为中抗;菜蚜对敌杀死和乐果为中抗。  相似文献   

8.
甜菜抗(耐)丛根病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2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波兰品种PNMONO、KANEJANA、JANUS、DOJANA、TAMONA、PULRO、KYystYNA不抗丛根病,不宜在丛根病区种植;丹麦品种FORMULA、德国品种KWS9103抗丛根病性较好,丰产性强,但含糖率较低,工艺性能差,不抗褐斑病,宜在丛根病区作搭配品种,不宜大面积推广;自选品系9017抗丛根病和抗褐斑病性都比较好,产、质量性状与KWS9103相当,可作为抗丛根病过渡品种在丛根病区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省1980份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筛选出抗和中抗的材料110份,其中抗(R)22份,中抗(MR)鹤份。并对上述部分材料进行了示范种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3年鉴定,中籼稻新品种南京14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中D#-3、中E#-3、中F#-1和中G#-1小种,抗褐稻虱,中抗白背稻虱,而且抗性稳定。在江淮稻区种植获得高产,且农药使用减少,有利无公害稻谷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