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江西省8县(区)的调研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研究了人员特征和家庭种稻面积对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和人员特征与水稻机插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3和0.76,是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2个重要因素。在人员特征中,文化程度、年龄和家庭劳动力人口总数是主导因素,它们与系统主行为灰色关联系数分别是0.91、0.86和0.83。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作物杂交组合定量评估效率,提升育种水平,参照时间序列灰色接近度概念,在杂交组合灰色综合评估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序列灰色接近度的杂交组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杂交组合试验数据整理、育种目标性状值(理想值)确定、试验数据无量纲变换、性状权重确定、杂交组合各性状与育种目标性状灰色接近度计算、杂交组合等级评定等步骤。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时间序列灰色接近度方法省去了"零化"处理和最大、最小差寻求步骤,使用更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组配的18个两系杂交粳稻品种和对照品种9优418的品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19个水稻品种的排名结果差异不大,仅品种M2和M14的排序稍有不同,这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二者对于水稻品种优劣的综合评价具有一致性。与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名结果更吻合。Ci值差异大于产量差异和Gi值差异,说明在综合评价水稻品种时,DTOPSIS法比产量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能区分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杂交早稻新组合综合评判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991年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区试中的各参试组合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判。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各组合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判结果与组合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两个中国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印度尼西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2个中国杂交水稻新组合MS099和MS811于2003年底至2004年初(雨季)在印度尼西亚国西努刹省的多点品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中国杂交水稻组合比印度尼西亚国当地常规水稻品种及杂交水稻组合均明显增产,显示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印度尼西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灰色育种理论在安麦1号和安麦7号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传统经验育种的局限性,笔者等将作物灰色育种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小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其技术路线为:采用亲本灰色分类原理选配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评估F1重点组合;采用单株灰色选择原理选择单株;采用同异分析原理综合评价品种优劣;采用灰色相似性栽培原理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采用中心灰靶布局原理确定新品种最适生态类型区.在这种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安麦1号、安麦7号.育种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方法用于指导新品种选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水稻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谷对铅累积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研究水稻生产上主栽品种(组合)重金属积累的差异对高卫生品质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以及特种稻种质资源,在外施氯化铅的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谷对重金属元素铅的吸收累积差异,探讨降低水稻对重金属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域试验(以下简称水稻区试),是水稻从选育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之间的中间试验,是为了对新品种(组合)的审定和投产,以及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我省水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组合)几经更换,都是通过区试后发展的。十五年来,先后有504个新品种(组合)参加,经11021点次的区试鉴定,筛选出160个新品种(组合)供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文试图总结十五年来我省水稻区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和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为对照,对2010年我国审(认)定通过的523个水稻品种(组合)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2010年我国在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工作上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1.
北方杂交粳稻品种资源核心样品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方杂交粳稻品种资源中的129份粳稻品种的多个农艺性状通过系统聚类进行分组。每一组中按比例随机选取样品材料构成核心样品。将核心样品及其各项性状指标构成的数据矩阵视为一个灰色系统,每个品种看作系统的一个因素,根据育种目标构造出的“参考品种”之间的关联度大小,评估各核心样品被推荐为杂交亲本时的优劣次序。  相似文献   

12.
对构成杂交水稻产量的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构成产量性状的相关因素中,灰关联系数结实率〉播始历期〉千粒重〉株高〉穗长〉有效穗〉穗均粒数,表明结实率、生育期和千粒重三者对产量影响较大。试验结果以期为高产杂交稻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小麦定量化育种进程,运用系统论思想,将作物常规育种理论、灰色育种理论、同异理论及小麦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相结合,总结归纳出小麦定量化育种技术流程,包括定、配、选、比、审、用等六个基本环节。即运用灰关系分析或同异关系分析原理制定育种目标;运用亲本灰色分类或同异分类原理和杂交组合灰色评估或同异评估原理配制和评价杂交组合;运用单株灰色选择或同异选择原理选择单株或优系;运用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或同异比较原理进行品种(系)比较和品种审定;运用品种灰色布局或同异布局原理、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或同异栽培原理和病虫害灰色预测原理,科学、合理利用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该技术流程对于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抗旱性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淹水、旱地试验为处理,通过对9个杂交稻组合主要形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穗茎粗(穗颈节处直径大小)、结实率、谷粒宽和倒1节间长等性状作为南方稻区杂交稻组抗旱性的鉴定指标。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在杂交稻抗旱育种上应以选择穗茎粗、多穗多粒、结实率高、谷粒宽、倒1节间长、生育后期进程快、早郭的组合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超级稻品种培育的资源和基因利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量及抗病基因发掘及利用、株型和根系相关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等。指出由于真正能用于超级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及连锁标记还不多,水稻基因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超级稻分子育种,目前的超级稻育种仍以常规杂交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需要进一步发掘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基因,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广适性或绿色超级稻。  相似文献   

17.
WANG Cai-lin 《水稻科学》2005,12(3):219-225
HISTORY OF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use heterosis successfully and commercially in rice. Hybrid rice research was initiated in 1964, the genetic tools essential for breed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such as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CMS line or A line), the maintainer line (B line) and restorer line (R line), were developed in 1973. Several hybrid combinations with good heterosis and higher yield potential were identified in 1974. The hybrid…  相似文献   

18.
唐亮  陈温福 《中国稻米》2022,28(5):79-81
北方粳稻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粳米市场稳定,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丰收则需要优质的种子。近几十年来,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极大促进了北方粳稻生产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应采用“高产与优质并重、轻简高效广适高抗相结合、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并重”的策略,把优质的北方粳稻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之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