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菌根化栓皮栎苗木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接菌与不接菌栓皮栎容器苗为对象,通过设置85%~75%θf,65%~55%θf,45%~35%θf3种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了菌根化栓皮栎苗木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接菌显著促进栓皮栎苗木地上部分及根系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接菌栓皮栎苗木在65%~55%θf条件下生长最佳,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具有菌根的栓皮栎苗木达到合格苗的需水量,明显低于85%~75%θf,可见,接种菌根菌可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苗木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其当年生播种苗高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苗体N、P、K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2次高峰,其间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4.3%和95.6%;②8月为苗木生物量积累高峰期,该月生物量净增量(3.664 g.株-1.月-1)占全年总量的47.5%。而初期(5—7月)苗木以地上生物量积累为主(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63.7%升至70.1%),中后期(7月底后)根系生长加速(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29.9%升至59.5%);③器官N、P、K质量分数,初期(5月)较高,中期(6—9月)较低。后期(10月),根的N、P、K质量分数有所回升,茎相对稳定,叶持续下降。从1-0苗体N、P、K质量看,栓皮栎播种苗当年生长3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7、9、31 mg.株-1。  相似文献   

3.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一)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不同 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算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既以作物的生物产量和蒸腾系数的积作为理论最低需水量.但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降雨量的多少以及生态需水等.因此,实际需要的灌溉水要比理论数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影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方法】观测了2009年5-9月份25场降雨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四面山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5种类型林分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①不同类型林分的总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42.70%)>温性针叶林(39.35%)>针阔混交林(39.0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6.28%)>常绿阔叶林(27.73%);平均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50.08%)>针阔混交林(44.91%)>温性针叶林(44.18%)>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2.13%)>常绿阔叶林(31.33%)。②各气象因子对温性针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针阔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风速>降雨强度>空气湿度>气温;对常绿阔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③该地区各类型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达到饱和截留量时的降雨量依次为102.4,55.4,52.2,101.4,102.4mm。【结论】不同类型林分的林冠截留能力大小不同,截留能力顺序为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5.
红富士苹果树需水规律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富士为材料.研究了初果期苹果树的需水规律以及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苹果树的各生育阶段.以果实膨大期到采收期的需水量最大.占生育期总需水量的86.9%。生育期总需水量与产量呈线性相关,为直线模型。分析认为,初果期红富士苹果树的水分最敏感期是7、8月份,这2个月为果园水分管理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典盆栽称重法,结合自动气象监控装置的24 h连续观测数据,研究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能源树种黄连木1年生苗单株的耗水规律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其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黄连木苗的耗水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耗水量从7月初开始逐渐上升,到8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下降直至10月底试验结束;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苗木的耗水量依次减少,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苗木耗水受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其与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湿度等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并以此建立环境参数预测苗木耗水量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研究以沧州市吴桥县为例,分析该地区1981—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各项气象因素变化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模拟冬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提出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重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35年来,气温是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气象因素,其中最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41℃/10a,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27℃/10a;其次是降雨量的变化,冬小麦生育期内降雨量历年来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6.06mm;其他气象因素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在上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需水量近3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81—1998年需水量呈下降趋势,1998—2015年呈上升趋势;冬小麦3个生长阶段(播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成熟)的需水量均为上升趋势,其中拔节~返青阶段需水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生育阶段,且水分生态适应性最差,降水耦合度多年平均仅为17.84%。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气象因素有所不同,其中影响冬小麦返青~拔节阶段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平均风速(+)、太阳辐射(+)、最低气温(+)。根据回归方程,预测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在2020和2030年分别为466.7和472.6mm。本研究结果将为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节水种植制度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情况,本文基于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分析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通过水分盈亏指数(CWSDI)研究玉米生育期内各月份的水分供应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随着年际的变化不断降低,平均温度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日照时数变化尤为显著。生育期内玉米需水量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需水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年降雨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仅存在一个突变点,未出现“反复震荡”变化趋势。玉米全生育期不同月份有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其中7~8月份正值灌浆期,应及时监测玉米水分情况,防止水分亏缺造成减产。本研究以期为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三湖连江灌区水稻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变化的影响,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灌区1982—2021年的水稻灌溉需水量,并通过MK检验和时间序列分解。结果表明:在过去40年里,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明显下降;水稻生育期平均缩短14.75 d;水稻生育期内ETc上升,占全年的37.6%;多年平均有效降雨量下降,灌溉需水量增大,灌溉需求指数为0.42。水稻生育期缩短和灌溉需水量的增大是由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相反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烟台市气象局提供的1961-2015年海阳市的月平均气温、降雨、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候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度指数)对山东省海阳市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阳市年降雨总量均值为746.6mm,相对湿度均值是69.4%,气温均值达12.0℃;8月份是全年降水最多月(192.1 mm),7月份是湿度最大月(86.1%)和气温最高月(25.0℃),4月份是风速最大月;降水、湿度、气温和风速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依次为:1月、3月、1月和3月;海阳市50多年的低温天数一共有395d,高温天数一共有22d;大风天数共有382d,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冬季;近55年海阳市气温和风速分别以倾向率为每10年0.343℃和0.035 m/s上升,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分别以每10年-33.455 mm和-1.059%倾向率下降;温湿指数以倾向率每10年0.538呈上升趋势;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分别以倾向率每10年-8.688,-0.026和-0.169趋势减小;海阳市全年中5-10月是适合旅游的月份,旅游活动的最佳时间为5,6,9,10月,较适合开展户外旅游的时间为7,8月,较不适宜的月份是1-4月和11月,最不适宜的时段是冬季3个月.  相似文献   

11.
从水力结构比较3种共存木本植物的抗旱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控水方法测定了华北石质山区刺槐、栓皮栎和侧柏3个主要造林树种在干旱胁迫以及随后的复水条件下气体交换和水分关系的变化,分析了这3个树种抗旱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供水充足时,刺槐光合作用强、气孔导度大、耗水速度快。2)刺槐对土壤水分变化最为敏感,当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迅速下降。3)复水后,...  相似文献   

12.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元宝枫 (Acer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 ,栓皮栎 (Quercus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 ,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 ,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 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 ,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 ;在非限速区 ,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 ,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  相似文献   

13.
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散孔材树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环孔材树种,为了解二者在水分运输和耐旱机理方面的特点,该文应用水力结构的基本理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4年生元宝枫、栓皮栎苗木各部位的水力结构参数.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都存在限速区;在非限速区,二者各部分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都随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较好地说明元宝枫和栓皮栎苗木耐旱的生态策略. 在功能木质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栓皮栎苗木的各水力结构参数均较元宝枫苗木大.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浙江出口盆景根围的螺旋线虫群体经形态学测量,鉴定出三个种,分别为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双角螺旋线虫(H.digonicus)和可变螺旋线虫(H.variabilis).三种线虫均系浙江省植物寄生线虫的新纪录,其中双角螺旋线虫和可变螺旋线虫系首次在中国盆景上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掌握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规律,为育苗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通过5种田间持水量梯度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苗木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主根长、生物量等指标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差异显著,大于1 cm长侧根数受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异不大;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率需求较高,在田间持水量为90%时,幼苗生长各项指标较优,在田间持水量为80%以上时,增加灌溉量对促进苗木生长影响不大;土壤含水率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苗木生长指标较好,同时又能够达到灌溉节水的目的;在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60%时,苗木正常生长受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北方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毛白杨和皂荚的1 a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水势、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均呈降低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波动趋势;胁迫12 d时,皂荚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的降低幅度均>毛白杨,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脯氨酸含量与叶片水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澳洲坚果A4品种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澳洲坚果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3 d),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处理2 d继续升高,处理3 d后下降;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廊坊杨(Populus langfangensis W.)进行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大颗粒、小颗粒、粉末)处理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水分胁迫下,保水剂处理苗木对其生长特征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保水剂处理苗木能够显著增加苗木的基径、苗高,促进苗木的根系生长,增加根系数量、生物量和叶面积;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在土壤严重干旱时,土壤中仍有充足的水分供植物生长利用;3种保水剂剂型中,小颗粒保水剂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掌叶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阐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对水分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5种(田间持水量为100%、80%、60%、50%、40%)处理对掌叶木1年生幼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处理⑤不能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幼苗全部干枯死亡;处理①、②幼苗生长表现正常;处理③叶片大量变黄枯萎;处理④叶片大量枯萎脱落且在控水40 d后其存活率只有30%。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其苗高、地径、叶片数的增长量总体呈减小的趋势,根冠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以叶片数的减少量最大;不同处理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均为:根>叶>茎。[结论]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植物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柔枝松幼苗耗水的影响。[方法]选择6个柔枝松种源大小一致的2年生移栽苗,研究不同干旱时期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结果]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种源Rsi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变化最小,且日变化较稳定,种源Rs和Rl下降较大。根据耗水量和耗水速率判断,种源Rsi较耐旱。[结论]为其抗旱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