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市十二万亩池塘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开挖建成,经过十多年的高密度养殖,在饲养管理中施放大量有机粪肥,投放许多精饲料和青饲料,加之,养殖鱼类的排泄粪便,池水中死亡的生物体和每年塘埂坍塌冲刷流入塘中泥砂相混合,在鱼塘底部形成一层很厚有机质淤泥层,使鱼塘变得越来越浅。淤泥中包藏  相似文献   

2.
万年县池塘养鱼有800多hm2,一般都采取春季投放鱼种冬季捕捞成鱼,所以,冬季整修鱼塘是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提高池塘单产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池塘生态条件千差万别,致使养鱼单产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有部分池塘年久失修,塘浅埂塌1既不能蓄水防旱,又不能深水养鱼,水体生产水平低。二是池塘连续二三年养鱼,塘内沉积大量的残物和淤泥,使池塘由深变浅,由大变小。据测定鱼塘一年沉积的淤泥大约有13—15cm厚,一般鱼塘单产越高,沉积的淤泥越厚,鱼群活动空间也随之变小,不利于密放精养高产。为了池塘达到水宽、水深、水活、水肥养…  相似文献   

3.
万年县池塘养鱼有1.2万多亩,一般都采取春季投放鱼种冬季捕捞成鱼,所以,冬季整修鱼塘是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提高池塘单产的极好时机。但由于池塘自然生态条件千差万别,致使养鱼单产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有部分池塘年久失修,塘浅埂塌,既不能蓄水防旱,又不能深水养鱼,水体生产水平低。二是池塘连续二三年养鱼或更长时间,塘内沉积大量的残饵与淤泥,使池塘由深变浅,由大变小。据测定鱼塘一年沉积的淤泥大约有13—15厘米厚。一般鱼塘单产越高,沉积的淤泥越厚。鱼群活动空间也随之而小,不利于密放精养高产。为了池塘达到水宽、…  相似文献   

4.
塘虱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广西地区塘虱鱼池塘养殖技术,笔者于2001年5月16日至11月10日,在一口面积为4329m2的池塘中进行塘虱鱼养殖试验,经176天的养殖,收获商品鱼2547kg(其中塘虱鱼1487kg,鲢鱼、鳙鱼、鲮鱼等1060kg),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主要的养殖技术措施是: 一、选好池塘 试验塘面积4329m2,水泥砖砌塘堤高2m,塘底略呈锅底形,有机淤泥厚约30cm。试验塘防逃、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禹城市辛店洼是黄淮海平原地区典型的低洼盐碱地,为水产养殖业后发展地区,该地区鱼塘水体为半咸水,矿化度一般为1~5g/L,主要养殖鱼类为鲢、鳙、鲤、鲫、草鱼等.近几年来,常规鱼类市场价格偏低,渔民养殖收入下降,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本文尝试在河蟹养殖塘内混养大口胭脂鱼,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1 试验塘概况 试验于2000年5~11月在山东省禹城市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辛店试验基地鱼塘进行.试验塘三个(1#、2#、3#),面积均为0.33hm2,水深0.3~1.0m,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引黄水和降水为辅,池底淤泥厚度0.4~0.5m.塘埂四周以网片(网片上边缘缝厚塑料片)防逃.3月初抽干塘水后每个池塘用市售漂白粉(有效氯≥28%)100kg消毒,清野杀菌.等漂白粉药性消除后,每个塘均匀撒入大茨藻种子(草种从江苏购回)0.75kg,并在塘四周栽种当地产菹草.至5月初池塘的1/3~1/2面积被水草覆盖.  相似文献   

6.
光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在分类上属鲤科鱼 巴亚科鱼类,地方名称坚鱼、黄坚、坑坚,是我区漓江和桂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受拦河筑堤、水质污染及电、毒、炸等酷渔滥捕的影响,我区江河捕捞量急剧下降。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我们承担了桂林市科委下达的“光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科研项目。本文就该项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摸索、探讨光倒刺鱼 巴养殖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用于饲养光倒刺鲃的三口鱼塘均为正方形,除雁山区3#塘用水泥片石护堤外,其余2口鱼塘均为土埂塘。塘底淤泥10~15cm,池塘用水为机提灌水,平均水深1.9~2.1m,水质pH6.7,透明度30cm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鱼种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和清塘养殖鱼种的塘口面积在3~5亩,塘埂坡度1:(2~2.5),塘深2.2米,水深2米左右,塘底有一定的倾斜度,且有少量的淤泥,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养殖采取规范整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生物调水、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措施,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养殖生态、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规范整塘1.池塘条件池塘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为l0亩左右(有条件的面积可增至50亩左右),有效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9.
2006年章丘市水务局水产站进行了池塘鱼鳖混养高效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塘3口,面积25亩,其中5亩塘1口,10亩塘2口。池塘东西向、长方形,经清淤改造后,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深1.5~2.0米,  相似文献   

10.
冯杰 《科学养鱼》2007,(3):32-33
一、鱼种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和清塘养殖鱼种的塘口面积在3~5亩,塘埂坡度1:(2~2.5),塘深2.2米,水深2米左右,塘底有一定的倾斜度,且有少量的淤泥,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解决养殖成本上涨与草鱼价格偏低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草鱼养殖的品质与生产养殖效益,是当下需要不断去探索和改进的重点。近两年来的不断探索,发现生小麦在草鱼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养殖效果。本文现对该应用进行总结,以便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面积为20亩的鱼塘作为试验塘,面积为10亩的鱼塘作为对照塘,鱼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电力有保证。2.池塘准备放养前鱼塘进行彻底  相似文献   

12.
王新叶 《中国水产》2010,(12):47-48
<正>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方法的改进,很多地方实现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精养池塘由于雨季冲刷塘基的泥沙落塘,鱼的粪便、死亡个体、残剩饵料、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这些沉积物经发酵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与池底土壤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生产实践证明,池塘保留12cm~20cm的淤泥是很有必要的,对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如果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这些作用,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13.
正在目前的水产养殖中,普遍采取鱼类高密度放养、高密度投饵养殖模式,鱼类高排泄物造成养殖水体环境恶化;加上有的鱼塘缺少水源补充,淤泥过多,塘小水浅,容易造成缺氧浮头、染病死亡,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大多数地区的池塘养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是池塘养殖成功取得高产增收的必备机械设备之一。197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池塘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畅通、加注水方便。如果是老鱼池则必须进行清理,抽水干塘,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小于20厘米;基本的生产用机械齐全,配备增氧机,投饵机按要求配备。二、放养前清塘消毒池塘每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清塘,清塘时水深控制在0.2~0.3米,以  相似文献   

15.
罗开和 《科学养鱼》2002,(10):24-24
为了探索池塘养殖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笔者在2001年5月至2002年3月底进行一池双茬养殖土塘虱(土鲶)和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的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1.鱼塘条件本次试验选取一口靠近水渠边的鱼种塘,面积3亩,平均水深1.5米,鱼塘水源清新充足,进排水方便,塘底平坦,淤泥较少。2.鱼塘修整及清塘4月底排干塘水,清除塘边杂草,细致检查塘堤漏洞并堵塞好以防逃鱼,然后按每亩7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曝晒三天后回水至50厘米,放水进塘时用密网布过滤防止野杂动物入塘。3…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长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河蟹池塘"小群体、大规格"的养殖模式研究,在河蟹池塘养殖模式上作新的探索。一、模式设计1.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朱树成河蟹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塘面积16亩,对照塘面积34亩。池塘底部平坦,淤泥深15~20厘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  相似文献   

17.
本技术适用于咸、淡水池塘精、混养尖吻鲈养殖生产。池塘单养亩产成鱼指标150~400公斤,平均每尾重0.4公斤以上。一、塘址选择和必要设施1.池塘、水源、水质:一般池塘以5~10亩、水深1.5~2米为好。要求水源丰富、交通方便、水质无污染,pH值在7~8.5、透明度高的咸、淡水鱼塘,都可以养殖尖吻鲈。  相似文献   

18.
一、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滩涂陆基地势平坦,因潮汐作用每月自然纳潮进水12~15天,水质清新,池塘面积分别为1^#塘10亩、2^#塘15亩,池深为2米,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5亩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经过近几年来对垂钓鱼塘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垂钓渔业养殖效益的经验。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池塘选择关1.池塘条件用于垂钓的池塘最理想的面积为5~10亩,水深2米以上,水源水质良好,沿江地区尽可能引进江水,池底淤泥较少,池埂采用块石或多孔板护坡,配备1~2台  相似文献   

20.
冬季放养鱼种的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4,29(1):31-31
冬季是鱼种放养的最佳时机,此时水温低、鱼鳞紧,适应力强,捕捞和运输方便。在通常情况下,冬放鱼种的时间,应在当年冬至到第2年立春之间。其技术要求是:1清整池塘利用冬闲时节实行鱼池五改: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浅水塘改深水塘,漏水塘改保水塘,抢险塘改防洪塘。条件较好的池塘放水整修,曝晒或冰冻后除去过多淤泥,只保留15~20cm厚的淤泥,铲除杂草,疏通渠道,加固池埂。在投放鱼种前10d、选择晴朗天气对池塘进行消毒。一是干塘法。将鱼塘中的水抽掉,只留下10cm,每667m2用生石灰80~100kg,或用含氯30%的漂白粉4~5kg,兑水全池泼洒;二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