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5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进行了小麦优化配方施肥试验研究工作,自1986年起,及时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反馈示范。1987年根据前两年试验示范结果开始示范推广,取得良好效果。1988年汇总三年资料拟定了本市不同类型区的小麦优化配方施肥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现把试验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田间试验采用3×3(二因素三水平)回归设计,共设9个处理,小区面积0.05亩,田间排列顺序为N_0P_0、N_1P_0、N_2P_0、N_0P_1、N_1P_1、N_2P_1、N_0P_2、N_1P_2、N_2P_2。试验分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其前三年小麦平均亩产分别为大于350公斤,200—350  相似文献   

2.
云南河口山地香蕉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适合河口县老范寨乡山地香蕉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本试验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对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N_2P_2K_3)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9.75 t/hm~2;其次分别为处理7(N_2P_3K_2)、处理6(N_2P_2K_2)和处理11(N_3P_2K_2),折合产量分别为39.06、39和38.85 t/hm~2;处理8(N_2P_2K_0)为除空白处理1(N_0P_0K_0)外产量最低的一组,为18.75 t/hm~2,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的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该地区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32.25、198.3和1 207.95 kg/hm~2。对于香蕉而言,该地区香蕉试验地基础地力贡献率为39.26%,土壤供钾能力极低,供氮能力较低,供磷能力中等,说明钾肥是影响香蕉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水平氮肥施用量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推广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化学氮肥(N_0P_2K_2)、70%优化施氮肥(N_1P_2K_2)、优化施氮肥(N_2P_2K_2)、130%优化施氮(N_3P_2K_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下,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为优化施肥处理最优,其中,油菜产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130%优化施氮肥(N_3P_2K_2)优化施氮肥(N_2P_2K_2)70%优化施氮肥(N_1P_2K_2)不施化学氮肥(N_0P_2K_2)。结合土壤肥力和经济投入量可得,在中低肥力田块中,产量最高的肥料配比为处理N_3P_2K_2,投产比为1∶7.88;最经济的肥料配比为处理N_2P_2K_2,投产比为1∶8.98。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在麻城市三个不同的乡镇,进行了水稻不同比例的配方肥(N_(26)P_(15)K_(10)、N_(26)P_(10)K_(15)、N_(21)P_(10)K_(20))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个配方肥均能增加或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增加17.4~32.8%)、穗总粒数(增加16.8~40.2%)、穗实粒数(增加15~47.2%)、结实率(增加1.0~4.0%)和千粒重(增加0.3~1.8%),高氮高磷配方(N_(26)P_(15)K_(10))有利于成穗,高钾配方(N_(21)P_(10)K_(20))在中高肥力地区有利于结实和灌浆;三个配方肥均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产量增加幅度1399~2566kg/hm~2,增产率22.7~37.4%,处理之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高钾配方(N_(21)P_(10)K_(20))适合于铁门岗乡和中馆驿镇等中、高肥力地区,高氮配方(N_(26)P_(10)K_(15))适合于木子店镇等低肥力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旱地胡麻的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土地贡献率、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等施肥参数,开展了旱地胡麻氮磷钾合理配施肥效"3414"试验,结果表明,现阶段会宁县旱地胡麻经济最佳施肥方案是:高肥力地块每亩施N 4.1 kg,P_2O_5 4.0 kg,K_2O 1.9 kg,氮磷钾比为1∶1.03∶0.46;中肥力地块每亩施N 10.7 kg,P_2O_5 3.7 kg,K_2O 2.8 kg,氮磷钾比为1∶0.35∶0.26;低肥力地块N 8.1 kg,P_2O_5 5.0 kg,K_2O 3.6 kg,氮磷钾比为1∶0.63∶0.45。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玉米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通过氮、磷、钾配比施肥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抽雄吐丝期淹涝胁迫下玉米植株根系、茎秆、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玉米植株根长、根数、根体积、根生物量、茎粗、茎强度、基部节间长、株高、穗位高和籽粒产量差异极显著,施肥处理结果优于对照;淹涝胁迫后,施肥处理的根体积、根生物量、茎秆强度、基部前3节平均节间长、顶部倒数3张叶平均叶长、株高较对照差异极显著,耐涝性强于对照;N_(20)+P_5+K_(15)、N_(10)+P_(15)+K_(15)、N_(15)+P_(15)+K_(15)、N_(20)+P_5+K_5、N_(20)+P_(15)+K_(15)处理5种配比施肥玉米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产17.39%、10.03%、8.90%、3.39%、3.37%。生产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12):19-20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量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三种不同肥力地块,每个地块采用三个施肥水平进行种植,以薏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低肥力地块来说,不同施肥量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中低肥力地块最高施肥量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52%和20.30%。通过增加施肥量可让中低肥力地块的产量达到高肥力地块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2a不施肥,T_2—1a不施肥,T_3—3a施NPK肥,T_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_3T_2T_1T_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_2T_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1-2a不施肥,T2-1a不施肥,T3-3a施NPK肥,T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3>T2>T1>T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2>T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相似文献   

10.
探明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盛农三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肥力地块开展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考察不同土壤肥力地块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的生育表现和产量水平,并建立玉米产量回归模型,分析试验地块玉米的理论最大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1)不同肥力地块缺素施肥处理的玉米植株长势较差;氮肥施用2水平及3水平的所有处理,其玉米植株长势正常,其余特征无明显差别,且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同步。2)不同肥力地块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均较低,且低于相应的非缺素处理,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氮肥>钾肥>磷肥。3)高、中、低肥力地块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19.630 0+15.081 0N-0.694 0N2-0.717 0P-0.717 0P2+9.640 4K-0.589 0K2+0.369 2NP+0.207 5NK+0.700 2PK、y=468.760 0+16.222 0N-0.910 0N2+5.117 7P-0.975 0P2+9.393 8K-0.722...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甘肃河西半干旱区不同氮磷配施下棉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其相关性特点,为该区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氮素养分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提供依据。以石棉721号为试验材料,氮磷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共设10处理,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播前相比,5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均降低。从施肥处理来看,5层土壤中N_3P_2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且有机质含量N_2P_3N_2P_2N_2P_1N_2P_0,但差异不显著;0~20cm、20~40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N_3P_2N_2P_2N_1P_2N_0P_2。表明施用氮磷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有所减缓。吐絮期各土层中,各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CK),各个土层中N_3P_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表明增加氮素投入量均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播前相比,40~60cm土层中,除N_3P_2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比播前减小,其余4层土壤中各处理碱解氮含量均比播前减小;各个土层中以N_3P_2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除N_3P_2、N_2P_2K处理外,各个处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各个处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土壤有机质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氮素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力条件下辣椒施肥效果的同田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不同肥力条件下辣椒的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的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辣椒施肥效果同田对比肥料试验。从试验结论中得出,高、中、低不同肥力三地块配方施肥区比常规区每亩多投入383.4元、395元、408.2元,但产量每亩增收293.2、402.7、280.6千克;亩产值增加820.9元、1127.5元、785.8元,纯收益增加437.5元、733元、377.6元。试验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在产量和收益上都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均能增产增收,中肥力田中配方施肥增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6,(15):24-25
通过"3414"试验,确定在邳州市土壤类型为老黄土区的烟农19小麦品种在不同肥力水平状况下最佳的施肥量和氮、磷、钾施肥配比方案,试验结果为N_2P_2K_3(10区)的小麦产量最高,为此小麦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实际应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从试验结论中得出,高、中、低不同肥力三地块配方施肥区比常规区每667m2少投入19.61元、39元、51.66元,每667m2节本增收130.71元、134.0元、121.16元,新增产投比7.67、4.44、3.44,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高35.2%、34.1%、32.99%;磷肥利用率高7.14%、11.42%、11.71%;钾肥利用率高7.64%、21.4%、18.89%。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在产量和收益上都优于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油菜氮肥总量控制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菜主推品种在代表性土壤上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确定了邗江区适宜的氮肥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依据。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进行了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设置了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N_0P_0K_0)、无氮处理(N_0P_2K_2)、50%的优化氮区处理(N_1P_2K_2)、75%的优化氮区处理(N_(1.5)P_2K_2)、优化氮区处理(N_2P_2K_2)、125%的优化氮区处理(N_(2.5)P_2K_2)、150%的优化氮区处理(N_3P_2K_2)。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以及每角粒数都随之增加,但在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以上各指标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且通过方程拟合得出邗江地区油菜的最佳施肥量为298.4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甘蔗氮、磷、钾肥料参数,建立甘蔗施肥模型,选择高、中、低肥力田块,应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甘蔗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梁河县甘蔗高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667.0 kg/hm~2、P2O5201.9 kg/hm~2、K_2O 131.5 kg/hm~2,即高氮钾肥、适量磷肥;中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为N 585.7 kg/hm~2、P_2O5225.0 kg/hm~2、K_2O 86.4 kg/hm~2,即增施氮磷肥、低钾肥;低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537.3 kg/hm~2、P_2O5168.1 kg/hm~2、K_2O 55.9 kg/hm~2,即施足氮磷肥、少钾肥。  相似文献   

17.
以26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选取其中6个具有代表性的施肥处理:N_3P_3(单施化肥)、N_3P_4M_1(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N_3P_1M_2(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N_3P_2M_3(施用化肥及低量有机肥)、M_6(单施有机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法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科学管理褐土土壤肥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了6.28%~156.75%,以M_6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第4天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趋于一致,且培养期间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培养32 d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介于1 021.12~2 066.86 mg/kg,以M_6处理最高,较CK提高了102.41%。长期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以M_6处理下降最明显,与CK相比,降低了2.35%。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以M_6提高最为显著。此外,长期施肥处理均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缩短了土壤有机碳库半周转期。综上,M_6、N_3P_4M_1、N_3P_1M_2、N_3P_2M_3处理在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同时降低了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加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单施有机肥可作为褐土培肥管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N_1P_0K_0(只施氮肥)、N_1P_1K_0(施氮磷不施钾肥)、N_1P_0K_1(施氮钾肥不施磷肥)、N_1P_1K_1(氮磷钾肥均施)4个处理,研究低磷钾胁迫对甜、糯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_1P_1K_0、N_1P_0K_1处理较N_1P_1K_1处理,5个品种的株高、地上部分干物重、产量及相关指标均有降低,N_1P_0K_0处理各品种的株高、茎粗、干物重和产量与N_1P_1K_1比较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品种之间差异较大。甜、糯玉米可以通过生理反应和改变根系构型适应低营养养分水平。甜、糯玉米通过改变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分配适应低营养水平。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5个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津科糯209、美玉香甜16号、华美甜8号耐低钾能力高于华密和燕禾金2005,美玉香甜16号、华密、燕禾金2005耐低磷能力高于津科糯209、华美甜8号。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省定西干旱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以施肥处理N_3P_2(施用105 kg/hm~2纯氮和75 kg/hm~2P_2O_5)最高;在各土层中,以0~20 cm的土壤含水率最低,180~200 cm的土壤含水率最高;处理N2P3(施用75 kg/hm~2纯氮和105 kg/hm~2P_2O_5)的冬小麦产量最高,处理N_3P_2的冬小麦产量较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是处理N_3P_2。因此处理N_3P_2获得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褐土土壤水溶态磷(H_2O-P)含量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筛选出最佳的施肥方案,以连续进行了27 a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共选择7个处理,即不施肥处理(N_0P_0M_0)、2个氮磷化肥配施处理(N_1P_1M_0、N_2P_2M_0)、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N_4P_2M_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_0P_0M_6),于2018年秋季采集这7个处理的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改进的Hedley方法分析测定了各土壤样品的H_2O-P含量。结果表明,H_2O-P具有表聚性,在0~20 cm土层,N_3P_2M_3、N_4P_2M_2及N_0P_0M_6处理的土壤H_2O-P含量显著升高,较1992年基础土样升高了34.26~90.67 mg/kg;N_0P_0M_0、N_1P_1M_0、N_2P_1M_1处理的土壤H_2O-P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较1992年基础土样降低了4.72~12.68 mg/kg。褐土0~100 cm剖面土壤中H_2O-P的垂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0~20 cm土层H_2O-P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H_2O-P含量快速下降,40~100 cm土层H_2O-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剖面H_2O-P分布存在差异,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H_2O-P的表聚性。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H_2O-P含量,其中,N_3P_2M_3处理对褐土H_2O-P剖面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