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2000年用铃体积和铃重表示棉铃大小,研究其对棉铃主要性状的影响,认为:铃重大的类型铃体积为中等偏大、子指重、衣分较高、绒长和开裂壳径表现一般、开裂角度小、铃壳较簿。铃体积大的类型铃重大、纤维长、子指重、衣分中等偏低、开裂壳径大、开裂角度中等偏小、铃壳较厚。比较理想的棉铃体积为40-50cm^3、铃重为6g以上。  相似文献   

2.
铃壳厚薄对棉铃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2000年研究铃容重和壳重率对棉铃主要性状的影响,用4种模式105个材料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厚壳棉对铃的体积大、纤维长、开裂角度小;中等厚度铃壳棉铃铃重大、衣分高、壳径大;薄壳棉铃的体积小、纤维短、开裂角度大.  相似文献   

3.
棉花的生长、开花、结铃的减慢与蕾铃脱铃有关。棉铃荷重影响棉铃脱落可能是通过激素起作用的。本实验试图验证这样的假设,即棉铃产生脱落酸并运往果枝生长点在那里抑制生长、开花和结铃。摘除果枝第一节的花或幼铃并不能减少果枝及第二果节离区脱落酸含量,对第二果节棉铃中脱落酸含量的影响是不定的。在一个大田试验中。摘除一些果枝第一节位的棉铃,第二果节棉铃脱落酸含量随着不断摘铃而下降。因此,这种效应是累积性的,不限于单个果枝。摘除第一果枝的花或铃使第二果节成铃率增加。随着棉株棉铃荷重的增加,摘除所有于最早三周开的花可延缓生长、开花和结铃的下降。但是,果枝和主茎茎尖脱落酸含量并不因前期摘铃而减少,也不因棉铃荷重增加而增加。本试验结果并不支持上一假设。  相似文献   

4.
在连阴雨等气候条件下,研究棉铃成熟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棉铃成熟度对纤维马克隆值影响最大,正常吐絮铃的马克隆值比刚开裂铃高0.19,差异显著。棉铃成熟度分别极显著、显著地影响铃重和籽指,但对衣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棉花迟熟是造成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北棉区秋季多雨,棉铃开裂缓慢,吐絮不畅,往往造成大量霉铃、烂铃,不仅影响棉花的产量,也影响棉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棉铃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病害俗称烂铃、烂桃,有20余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是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发病棉铃轻则局部纤维紧结,铃重减轻,形成低等级的黄瓣花;重则棉铃成为僵瓣、不能开裂或有1~2室坏死,甚至全铃烂掉。此病虽不是新发病害,但因该病化防较为困难,加之棉农不太重视,因此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夏秋多雨年份和群体较大、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棉铃病害严重,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也可造成较大的影响,其经济损失可达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棉区发现异常棉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25日,我们在松滋市南海镇五朝门村九组发现一些棉花青铃产生异常,即从铃尖缝隙流出黄褐色液体(如图一),剖开棉铃,棉铃正中铃壳结合部产生一个畸形子房(如图二),畸形子房呈黄白色,腺体明显,中间裹着少许纤维及如针眼大小的未发育的棉子(如图三).随后,我们在江汉平原棉区荆州区、公安县、仙桃市、天门市等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各地不同的品种上均有此现象.初步调查显示,产生异常的棉铃主要为7月20日左右定型的棉铃,8月中旬以后,产生异常的棉铃很少.这些异常棉铃因时段不同,表现不同,约7月底以前,异常棉铃烂铃比较严重,进入8月份,异常棉铃仍然存在,但发生烂铃的很少,能正常吐絮,只是吐絮铃中部有一个已变成黑色的畸形子房.  相似文献   

8.
 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测定了外源赤霉素(GA3)对棉铃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ZR+iP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及棉铃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幼铃提高了棉铃发育过程中iPA的积累,显著增加了棉铃发育中期IAA含量,提高棉铃发育后期铃壳中ABA含量。同时,GA3处理后铃壳和子棉的鲜重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 《中国棉花》2018,45(11):19-20
本文以自主发现的陆地棉基凸铃突变体为试验材料,表型观察显示:该突变体棉铃基部具有明显的凸起,与正常棉铃差别明显。棉铃吐絮后,该突变体的铃壳基部遗留有凸起的残迹,且残迹瓣数与棉铃囊瓣数一致。对基凸铃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发现它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其基因符号拟定为bu。  相似文献   

10.
棉铃(陆地棉)的生长速度,在以色列的滨海平原的三个地点作了研究。定期地随机地取回已经在开花时作了标记的棉铃样品。在每个铃干燥以后,分别称出铃壳和籽棉的重量。每个样品里取2个最重的铃的重量作为“潜在重量”,并使用了随温度而变化的时标。一般认为,全铃的潜在生长可以用下面的假设来模拟:(1)籽棉干重遵循着S 形函数,(2)铃壳干重在21天以内呈直线增长,以后不再增长,(3)在籽棉之先有一个铃的最大生长速度,使得铃壳干重在籽棉生长达高峰时有所减少。通过求出与实测数字相吻合的函数,计算出了栽培品种AcalaSJ—1的参数。平均铃重只有潜在重量的0.65—0.85,可能是由于影响全株或单铃大小的许多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棉铃体积测算模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铃是棉花贮存纤维素的场所。棉铃容量大小对棉花纤维产量高低有重要影响。在棉花生产和科研中,往往需要对棉铃大小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测算棉铃体积的科学方法,只能采用目测法进行粗略的估计,或用铃重法进行间接  相似文献   

13.
在1979和1980每年按某一开花日期起算的整个棉铃发育时期,对棉花铃壳、种子和纤维中干重的分配作了研究。由于以前关于纤维发育模式的许多试验遇到了很大的环境误差,所以我们用四个不同类别的棉花进行了一项试验,以测定在不同年份干重向棉铃各成分分配的情况。这两年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不同,1980年是炎热而干旱。随着这两年的气候的不同,干重的分配和棉铃的发育也有很大差异。同1979年相比,1980年棉花只有88%的时间就成熟了,每铃干重减少25%,每铃的铃壳干重减少19%(经计算原文17%可能有误——译注),每铃的纤维干重减少41%。此外,同1979年的相比,1980年发育的铃,每铃的种子粒数较少,但是比较大;纤维根数较少,但是比较粗。1980年的总皮棉产量比1979年仅仅减少7%,所以1980年结的铃较大。就一个铃来说,年份的差异对纤维干重具有最大影响。每铃纤维干重的影响表明,纤维发育容易遭受环境变异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铃壳率与产量、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个棉花杂交组合的伏前桃、伏桃、秋桃的铃壳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收获时期间的铃壳质量、铃壳率、棉铃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伏桃的铃壳质量最大,秋桃次之,伏前桃最轻;秋桃的铃壳率最低,伏桃次之,伏前桃最高;秋桃的棉铃经济系数最高,伏桃次之,伏前桃最低.铃壳率降低,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铃壳率与铃重、小样衣分、单次收花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与子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铃壳率降低,还能够提高棉花的早熟性,铃壳率与第一次收花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增加,有使纤维品质变优的趋势.铃壳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质量、铃壳率与纤维比强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早熟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及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熟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在开花后30天左右以增加体积为主,棉铃的含水量达85%以上;棉铃的干重自开花至吐絮前增长曲线为y=0.492e0.054x,其中铃壳的干重在开花后30天内基本达到最大值;棉纤维长度在开花后25天内增长最快;棉铃的铃期和所需积温有随节位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83年我县棉花遭受特大雨涝灾害,秋桃比重很大,占总铃数的42%。秋桃铃期长达80天左右,此时气温下降较快,大部秋桃难以正常开裂。为此我们于10月底霜降前做了离体棉铃喷洒乙烯利增温催熟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催热效果。棉铃开裂吐絮不仅要求  相似文献   

17.
棉铃是棉花收获物的载体,也是棉花品种重要标志性状之一。棉铃的形态、大小与产量及纤维品质密切相关,单位面积铃数和铃重是产量的构成因素。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铃长与绒长、铃重与子指呈高度正相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伴随棉花产量的提高,原棉品级和品质有明显下降。咎其原因,与近两年大力提倡的采摘老铃有关。这批棉铃的铃龄五十天,壳黄嘴开裂。实验证明,半开棉铃的纤维强力为2.7~2.9克,而全开棉铃的纤维强力则为3.8~4.0克。。由此可见,强行采摘的老铃,棉花并未真正成熟,不仅纤维成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北疆高产棉田棉铃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品种新陆早 6号为材料 ,分析北疆不同产量棉田不同结铃部位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铃壳的干物质积累在花后2 0~ 2 8d达最大值 ,至棉铃发育成熟 ,干重略有下降。棉纤维和棉子的干物质积累在花后 40~ 5 0 d才达到最大值 ,其积累过程可用 Logistic方程加以拟合。高产田棉铃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量及棉纤维和棉子旺盛生长期的长短均高于低产田 ,最终其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皮棉产量也较高。从结铃部位来看 ,中部棉铃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较下部和上部要高。≥ 1 5℃有效积温的高低和铃期日温差大小对棉纤维和棉子干物质在旺盛生长期间的积累速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