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缢蛏的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随机抽取缢蛏100只,分别测定其壳长(X_1)、壳宽(X_2)、壳高(X_3)、体质量(Y_1)和软体部重(Y_2)5项贝壳表型性状参数,并分别计算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表型性状作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为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缢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缢蛏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性成熟前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在性成熟前后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1106尾,对其体质量、全长、体长等15个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及同一阶段雌雄群体之间,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所构建的关键表型性状多元回归方程是截然不同的;在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性二态现象,除第二步足长和第二步足重雄性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性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腹宽、腹高和腹部重极显著大于雄性(P<0.01),这可能与雌性为提升其繁殖能力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已确定影响各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因此在选育过程中,建议将罗氏沼虾的性成熟状态和雌雄群体的优良表型作为选育依据,并有效利用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本研究可以为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棕带仙女蛤(Callista erycina)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从广西北海采集的477只野生棕带仙女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生长线数和体质量,对其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棕带仙女蛤各表型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壳长和前缘长的相关系数最高(0.886),后缘长和生长线数的相关系数最低(0.180);对于棕带仙女蛤的体质量,壳宽与其的相关系数最高(0.865),后缘长与其的相关系数最低(0.474);建立了棕带仙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中R~2=0.812。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通径系数为0.665,其次是壳长和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154和0.117;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前缘长(0.586),其次是壳高(0.580)和壳长(0.504);对棕带仙女蛤体质量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壳宽(0.442),其次是壳长(0.024)。结果表明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选育棕带仙女蛤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壳长和壳高的协同选育。  相似文献   

5.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锦鲤品系由杂交选育而来,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子代的表型性状极不稳定,加之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两性生殖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即使表型一致的个体,其基因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预测杂交子代花色。而在锦鲤的养殖和观赏过程  相似文献   

6.
靓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10月,在北部湾采集339枚野生靓巴非蛤,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和体质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生长线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取样群体靓巴非蛤生长线数为36.4±3.2;靓巴非蛤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具有最大选育潜力,且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壳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49,后缘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759;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形态性状有壳长、壳高和壳宽,建立了靓巴非蛤壳长、壳高、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回归方程(r2=0.96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宽,其次是壳高和壳长。试验结果表明,靓巴非蛤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进行良种选育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海大1号’第8代和第9代选育群体中的个体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的交配方法,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41个和38个全同胞家系。根据各家系长牡蛎33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等表型参数,通过建立多性状动物模型,利用ASReml软件中的限制性极大似然法估算各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对‘海大1号’连续两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选育世代的‘海大1号’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变异系数为20.74%~55.14%,各生长性状仍具有遗传改良潜力。‘海大1号’各生长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存在差异。3个壳型性状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且处于较高水平(0.40~0.66)。除壳宽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外,壳高、壳长与体重的遗传力在0.16~0.37,均属中高等遗传力水平,表明‘海大1号’经过多代选育后,生长性状仍具有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可根据个体表型值大小,继续通过群体选育获得遗传进展。研究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制种方案的制订和保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最大,遗传相关为-0.94±0.06,表型相关为-0.96±0.0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壳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9、0.37±0.27、0.26±0.16、0.26±0.17、0.31±0.19,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71~0.92、0.66~0.94;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很低,为0.02~0.18。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多为中高水平,对其继续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良好遗传进展。内壳色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度很低,无法实现相互选择,体质量与其他生长性状相关均较紧密,表明将内壳色、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同步选育的方法合理,可实现同时改良壳色及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肖瑾  曾燏  张富斌  彭艳  张臣  张倩  舒秋贵 《水产学报》2020,44(11):1832-1840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本研究对采至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的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鮈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区分。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鮈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多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种生长速度快,2龄成蟹生长速度提高16.70%;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体型好;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