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采用喷施茉莉酸处理诱导长白落叶松产生系统抗性,分析系统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揭示局部与全株处理诱导抗性的差异。【方法】以3种不同浓度(0.01、0.10和1.00 mmo L·L-1)的茉莉酸局部或全株喷施长白落叶松苗,以喷水组为对照(CK),观察记录各处理组舞毒蛾生长发育状况和产卵量,分析其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取食用茉莉酸局部或全株处理长白落叶松后,各处理组舞毒蛾3~6龄幼虫体质量均低于CK,其中1.00和0.10 mmol·L-1局部及全株处理组的舞毒蛾3~6龄幼虫、0.01mm·L-1局部和全株处理组的舞毒蛾5、6龄幼虫体质量与CK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虫存活率、雌雄蛹质量和产卵量均低于CK,其中除了0.10 mmol·L-1全株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组的蛹质量均和产卵量与CK差异显著(P0.05)。浓度相同时,茉莉酸局部处理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抑制作用与全株处理相近,且处理浓度为1 mmol·L-1时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2种浓度。0.10 mmol·L-1局部处理组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的ACP、AKP活性和4龄幼虫体内的AKP、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且局部与全株处理组幼虫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茉莉酸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后能系统诱导增强其抗虫性,抑制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诱导效果与全株处理相近,舞毒蛾幼虫也能通过提高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抵御落叶松产生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该药剂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SDS-PAGE对舞毒蛾幼虫不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2~6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活性,其中对2,3龄幼虫毒性最强,说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龄期差异。该药剂对2,4,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诱导、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对这些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舞毒蛾4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血淋巴、中肠及表皮组织中均发现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其中处理12h和24h时,对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的蛋白质影响比较明显,48h后,对表皮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较为显著。甲氧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能干扰舞毒蛾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诱导血淋巴、中肠和表皮组织中产生特异蛋白,从而影响舞毒蛾正常的生理代谢,起到毒杀作用,可有效防治舞毒蛾。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室内研究茉莉酸(JA)诱导青杨抗性对感染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的影响,揭示舞毒蛾种群动态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及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关系。【方法】人工食料饲养到2龄的舞毒蛾幼虫,采用食料给毒法每头接LdNPV 92 OBs·μL~(-1),然后分别接到茉莉酸诱导1,5,10天后的青杨苗木及未诱导过的青杨苗木上继续饲养,以不接病毒及未诱导的青杨苗木为对照组,待幼虫脱皮到3龄时称体质量、测量食叶量、排粪量,计算食物利用率等指标,记录发育历期。【结果】感染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受到其取食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影响,幼虫感染LdNPV并取食JA诱导的青杨叶片(即JA+V组),其发育历期、体质量、相对生长率及食物利用指标均比单独病毒感染的(即V组)及对照CK组显著降低,幼虫感染病毒并取食诱导1,5,10天青杨叶片的发育历期分别比CK组的延长1.0,1.2,1.7天;体质量分别比CK组降低27.8%,37.9%,34.3%,比V组降低11.8%,18.2%和14.4%;相对生长率比CK组分别降低46.3%,58.1%和58.8%,比V组分别降低20.7%,28.5%,26.6%;消化率、利用率、转化率均降低,3种处理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K组V组JA+V组;病毒感染的舞毒蛾幼虫取食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病毒感染且取食JA诱导5天青杨组的幼虫取食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可能与诱导5天青杨组叶片酚类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有关。【结论】JA诱导青杨抗性增强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和食物利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森林害虫舞毒蛾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致死中量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249mg·L-1(3龄)和0.2269mg·L-1(5龄);致死中量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大体上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而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LC10和LC50剂量的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幼虫成活率及化蛹率(P<0.05)。多杀菌素对舞毒蛾有较强杀虫活性,能够有效影响舞毒蛾的生化指标,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可以作为防治舞毒蛾的安全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的增效机制,明确寄主植物、LdNPV地理品系对舞毒蛾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的影响,用Tinopal LPW,LdNPV 3种不同地理品系(LdNPV-H品系、LdNPV-D品系、LdNPV-J品系)以及它们的混合液共6个处理,蒸馏水及Tinopal LPW 2个对照,分别处理以青杨、华北落叶松和山杏为寄主植物的舞毒蛾5龄幼虫.在处理后12,24,48,72,96 h测定舞毒蛾5龄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PO)比活力,每处理30头5龄幼虫,重复3次.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舞毒蛾5龄幼虫血淋巴PO比活力的影响差异显著.纯病毒品系感染舞毒蛾幼虫时,12 h取食3种植物的幼虫血淋巴PO比活力均高于对照,24 h后低于对照.3个地理品系与Tinopal LPW混合液感染舞毒蛾幼虫,其PO活力与取食的寄主植物有关,取食山杏时,3个品系的Tinopal LPW混合液对PO活力的抑制均显著高于纯病毒品系及对照.取食青杨或华北落叶松时,H品系和D品系的Tinopal LPW混合液对PO活力的抑制显著高于单独病毒品系,但J品系的Tinopal LPW混合液对PO活力的抑制与单纯J品系无显著差异.Tinopal LPW对照与清水对照比较,显著降低了舞毒蛾幼虫PO活力.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对舞毒蛾食物利用和解毒酶及A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高于对照,相对取食量(RCR)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毒死蜱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5.86 mg·L-1,其毒力低于三氟氯氰菊酯而高于氧化乐果。毒死蜱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AChE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arE>AChE>GSTs。毒死蜱通过影响舞毒蛾食物利用和抑制酶活性而表现出杀虫活性,为一种有效防治舞毒蛾的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的蒙古扁桃抗性对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食物利用的影响。在室内对蒙古扁桃苗木喷洒0.01、0.1和1.0 mmol/L 3种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照喷2.2%的乙醇水溶液,喷洒后1d,3d和5 d分别采集叶片,分析其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和饲养3龄天幕毛虫,测定其取食量、体重和排粪量,统计分析其食物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 3种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使蒙古扁桃叶片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较对照增加(P0.05)。0.1 m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诱导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高于其他两个浓度,除苯丙氨酸解氨酶外,其他酶均在处理第3d活性达到最大。取食茉莉酸甲酯诱导的蒙古扁桃苗木后,3龄天幕毛虫对叶片的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有所降低,取食0.1 m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第1 d、3 d、5 d的叶片,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4%、6.61%、8.21%,食物转化率分别降低18.26%、11.75%、20.22%。  相似文献   

8.
茉莉酸甲酯(MeJA)是茉莉酸的一种衍生物,外源使用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包括化学和物理防御,提高植物的抗性。为了搞清其是否对蒙古扁桃产生诱导防御反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蒙古扁桃木质素、晶细胞及水势的诱导作用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茉莉酸甲酯处理使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增加,中脉周围的晶细胞数量增多,水势下降;这些变化和茉莉酸甲酯的浓度及处理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种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对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影响显著。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长白落叶松。总之,喷施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系统增加或减少,并具持效性;2种落叶松对外源茉莉酸类物质的应激反应不同,兴安落叶松的应激反应强度大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DsCPV在松毛虫种群中的垂直传递及对松毛灾害的持续控制作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DsCPV的早期检测技术。依据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质型多角体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纯化的DsCPV、BmCPV和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dCPV)的基本组dsRNA可成功地扩增出长614bp的目的片段,从提取的健康松毛虫幼虫肠组织的DNA、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基因组核酸、以及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HaCPV)基因组核酸,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DsCPV基因组dsRNA的增片段的序列与BmCPV相应基因序列具有87%的同源性,检测敏感度为1pg的DsCPV基因组dsRNA。由于松毛虫与家蚕、舞毒蛾相互之间食性不同,而且BmCPV和LdCPV对松毛虫无感染性,即在松毛虫体内不会有BmCPV病毒和LdCPV病毒的感染,因此该结果一方面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DsCPV与BmCPV、LdCPV存在基因同源性,同时也表明了依据BmCP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sCPV基因组核酸建立的RT-PCR扩增体系,可以作为松毛虫种群中DsCPV的一种敏感、特异、早期、快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舞毒蛾卵块、幼虫、蛹在实验室内培育,共发现舞毒蛾寄生性蝇类6种、寄生蜂类4科8种。其中,幼虫期寄生天敌有金小蜂科1种,即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广肩小蜂科2种,即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verticillata和Eurytoma sp.;以及茧蜂科3种,姬小蜂科2种和寄蝇类,平均寄生率12.89%。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毛瓣奥蜉寄蝇Austrophorocera hirsuta、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条纹追寄蝇Exorista fasciata等,平均寄生率是13.30%。卵期未发现任何寄生性天敌。从幼虫到蛹期,寄生性天敌平均可降低舞毒蛾种群数量22.17%。  相似文献   

13.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4.
The extract of green peel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was extracted by common method for studying its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and analyzing the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cohol extract and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separated with chloroform from alcohol extract) form green peel of J. mandshurica hav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in contact toxicity and stomach toxicity against larvae of Lymantria dispar L..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extracts for five days,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larvae of Lymantria dispar for both extracts was more than 50% in contact toxicity and stomach toxicit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 5 g·L^-1.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for both alcohol extract and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is more effect in contact toxicity than in stomach toxicity,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was found between alcohol extract and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from green peel of.J. mandshurica were analyzed by GC-MS. 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are: (1) joglone (5-hydroxy-1,4- naphthaoquinone), the relative content 27.11%, (2) 1,5-Naphthalenediol, the relative content 9.52%, (3) 7-Methoxy-1-tetralone, the relative content 6.81%, (4) Benzofuran, 2,3-dihydro-, the relative content 6.76%, (5) 4-Hydroxy-2-methoxycinnamaldehyde, the relative content 3.99%, (6) 2-Methoxy-4-vinylphenol, the relative content 3.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浓度的舞毒蛾NPV进行了舞毒蛾幼虫防治试验和柞蚕幼虫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舞毒蛾的效果在93%以上,对柞蚕幼虫无毒性和致死作用。应用舞毒蛾病毒方法简单,效果好,为今后在柞蚕场区防治舞毒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赫章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及防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杨树的虫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回交杂种 [(毛新杨×毛白杨 )×毛白杨 ]]于春季萌发前截干 .用萌条上的树叶对 3种主要杨树害虫 :天幕毛虫 (Malacosomadisstria)、舞毒蛾 (Lymant riadisparL .)和杨雪毒蛾 (StilpnotiacandidaStaudinger)进行离体虫试试验 ,年底测量各转基因株系萌条树高和地径 ,以衡量其生长性状 .结果发现 ,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株系的树高和地径没有显著降低 ,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影响转基因杨树的速生特性 ,相反 ,TG0 4的树高和地径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 ,这可能是外源导入后促进转基因杨树生长的结果 ;转基因植株均能显著提高害虫的死亡率 ,降低幼虫的排粪量、蛹重、体重增加量和成虫的产卵量 ;其中 ,TG0 7、TG0 8和TG713个转基因株系的抗虫特性较为突出 ,表明CpTI基因在它们的树体内表达较为活跃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狼毒是我国北方普遍生长的一种有毒植物,其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一种植源性农药资源,狼毒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本研究表明不同狼毒根提取物都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利用狼毒根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室内毒力测定中防后5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对狼毒根乙醇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对油松毛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2.3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物对杨树溃疡病原菌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仙客来尖镰孢基本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