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验示范工作总结为切入点,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体系框架和实现途径:即建设好一个平台,协调好两个关系,做好三项工作,用好四个机制。"建设好一个平台"就是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森林经营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协调好两个关系"就是既要协调好商品林经营与生态管理的关系,又要协调好公益林保护与经营的关系,实现森林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做好三项工作"就是编制好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好森林经营方案,开发好多种森林经营模式,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用好四个机制"就是用好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机制和森林产权机制,不断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同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当前全国森林经营管理,特别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实验示范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制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了可持续森林经营需要的相关信息与传统森林资源调查之间的差距,分析了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在林业行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现阶段编制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保护、利用的辽宁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森林经营、保护、利用与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在辽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新认识了森林的多功能性及生态价值;提出了对森林应实行科学经营、保护与利用,适地适树适品种,良种壮苗;建立多样化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营造混交林;辽东山区大力发展红松、核桃楸等珍贵树种,辽西地区发展核桃、山杏、大扁杏、大枣、沙棘等经济林;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基础,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是目前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现代林业的核心,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指出曲靖市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曲靖市未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趋势,而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是未来曲靖市森林经营的一条主要途径,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发展。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的背景;论述了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再生能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三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再生的,也是可消失的。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天然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唯一的选择。甘肃省天保工程实施区森林是本省森林环境的主体,对本省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就天保工程实施区森林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以及可持续经营的部分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森林可持续的认识,提出了目前状况下针对具体的森林经营单位而言可持发展的基本状态,并对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架构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阐述,提出了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论森林工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森林工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入手,分析了森工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保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森林工程”概念、模式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作了介绍,并讨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对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文章对雨城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雨城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运行体制和变革、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要求政府建立起活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是要明显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二是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四是完美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aretwoimportantproblems,whichcauseagIobaIconcer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andsustainabIedevelopmenthaveadirectbearingonthedestinyofhumanandthefutureoftheearth,andinfluenceeverycountry.everynationandeverypeople.Forestry,whichun-dertakesdoubIemissionsthataretooptimizetheenvironmentandpromotethedevelopment,isthecruxandthelinktoreaIizetheunityofenvironmentanddeveIopment,anditseffectcannotbereplaced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Chinaisadevelopingcountrywi…  相似文献   

13.
论述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生态采伐经营的关系,指出要维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选择合理、科学的采伐方式是一项很有必要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提出了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森林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的关系,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政策保证、外部条件、基本途径和技术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豁然 《林业科学》2000,36(3):111-117
全世界森林面积为 34 5 4× 1 0 8hm2 ,其中 3%是人工林。人工林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木材生产、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人工林在生产功能方面的补偿作用 ,使天然林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价值、森林娱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是遗传材料的正确选择与营林实践艺术的结合以及保证这种结合的林业政策。愈来愈多地使用外来树种营建人工林是全球趋势。人工林对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措施得到解决。林木育种与遗传改良和经营制度的技术创新是不断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动力。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中国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面临技术和体制两方面的挑战 ,但是 ,根本出路在于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象农业那样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行人工林产业化经营 ,建立人工林业 (Forestplantation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是生态学理论与管理学思想的融合过程。文中在概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并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3个角度论述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森林资源管理方法, 其应用不仅仅关系到自然科学, 而更多地关系到文化和社会, 因此要根据特殊的国情和林情, 研究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From a conceptual point of view,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progres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Examples include the Costa Rica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Certification,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st Certification and in Nicaragua,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Forestry proposal of principles,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line with general approaches worldwide, these national standards primarily focus on the fulfillment of sound forest practice. There is comparatively little emphasis on the assessment of management outcomes or changes in key components of the eco- and social-systems that result from management impacts. Essentially, there is little emphasis on adaptive management, though arguments that management cannot be sustainable if it is not adaptive are persuasive. This study s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that include elements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that define, communicate and evaluat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Costa Rica and Nicaragua. Elements from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CIFOR generic C&I template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forest management outcomes) were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basic research process consisted of three phases of evaluation (in-office, desk and field). The evalu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multi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groups of experts in forest ecology, management and policy.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value of forums and workshops that facilitate exchange between forest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practical, applicable and scientifically based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national level C&I; and acceptance of this methodology by key players in the fields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policy. These experiences and the resulting proposals of C&I for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points of referen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olicy in Costa Rica and Nicaragua,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C&I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天然林现状及其在生态体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