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贝母器官发生机理,为今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以培养体的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结果]培养体内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按照组培平贝母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到小鳞茎膨大时(小鳞茎-2),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3.41和9.23mg/g。不同阶段培养体内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在愈伤组织时期淀粉含量最低为42.32mg/g,而小鳞茎膨大时(小鳞茎-2)达到最高值为84.06mg/g。[结论]探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机制,为贝母器官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河套蜜瓜为试材,进行果实发育期间源叶净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幼果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初期(0~ 1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相应地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呈显著升高趋势;(2)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后期和缓慢生长期(12~ 3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而淀粉含量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则维持较低水平;(3)在果实成熟期前,源叶中蔗糖含量受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正调控,淀粉含量受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正调控.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唐菖蒲籽球内源激素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唐菖蒲‘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两个品种籽球生长发育进程与内源激素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球生长发育表现出阶段性,第一阶段为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第二个阶段为籽球快速膨大期,同时伴随着籽球不断形成。新球中内源激素含量整体高于籽球。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籽球中GA3含量不断上升,IAA含量整体下降,ABA和ZR含量变化不明显;籽球快速膨大期,籽球内GA3含量迅速下降,ZR含量整体上升,ABA和IAA含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唐菖蒲生长过程中籽球和花器官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介绍。对目前唐菖蒲种球的唯一商品化繁殖材料籽球,从其形态、内源激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相关酶变化的角度进行综述;对于唐菖蒲的穗状花序,从其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其丙二醛、POD、SOD活性的角度进行综述,生理指标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和衰老顺序,这对其鲜切花的保鲜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17年生元宝枫人工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翅果中糖含量(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蔗糖代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活性的影响,分析外源激素调控元宝枫叶片和翅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机理,为元宝枫的丰产稳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元宝枫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升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强,叶片源强提高,促进光合产物向翅果运输;翅果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得到提高,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减弱,促进翅果中蔗糖的分解转化,有利于翅果的生长发育以及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相似文献   

7.
莲藕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莲藕膨大过程中,测定其干物质、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研究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莲藕膨大过程中均逐渐上升,至膨大后期有一个急增过程;还原糖含量先有所上升,膨大中期迅速下降,至膨大后期维持较稳定水平;可溶性总糖含量从膨大始期至膨大中期平缓上升,至膨大后期则迅速增加。莲藕根状茎的储藏物质主要为淀粉。  相似文献   

8.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与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5a生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树及5种调控措施在柑桔树碳水化合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淀粉、还原糖、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上,大年结果树显著小于小年结果树,表明大年结果树存在碳水化合物胁迫。促花措施提高淀粉、还原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而抑花措施则趋于降低;促花措施降低蔗糖含量,而抑花措施相反。  相似文献   

9.
以15 a生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树及5种调控措施在柑桔树碳水化合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淀粉、还原糖、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上,大年结果树显著小于小年结果树,表明大年结果树存在碳水化合物胁迫.促花措施提高淀粉、还原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而抑花措施则趋于降低;促花措施降低蔗糖含量,而抑花措施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 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块根膨大初期(植后120~130d)、膨大中期(植后150~160 d)和块根成熟期(植后235~245d)分别测定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分析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间的关系.[结果]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块根形成中期以前表现为华南124>辐选01,块根形成中期以后表现为辐选01>华南124.在木薯的整个生育期,辐选01的淀粉合成量和淀粉合成速率均大于华南1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辐选01茎叶中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华南124茎叶还原糖、可溶性糖、叶片蔗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茎叶可溶性糖对块根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其中茎秆对可溶性糖的运转能力是影响淀粉合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GGR6号生根粉对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子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0、25、50、75 mg/L)的GGR6号生根粉浸泡处理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的4年生鳞茎,研究了其对换锦花子球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25~50 mg/L的GGR6可使换锦花的平均子球数和平均根数增多,使鳞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总淀粉酶活性增强,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2,4-表芸苔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期淀粉代谢的影响,将新啤6号大麦种子用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在质量分数23%聚乙二醇-6000溶液中进行培养。在种子萌发72 h时,统计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并在12、24、36、48、60、72 h测定种子的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也会降低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提高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单独干旱胁迫相比,适宜浓度(5、25μg·L-1)的芸苔素内酯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和胚芽鞘长,使萌发种子内的淀粉酶活性不断增强,淀粉含量持续降低。25μg·L-1芸苔素内酯处理的大麦种子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较高浓度(200μg·L-1)芸苔素内酯对上述指标表现出抑制作用。综上,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淀粉代谢速率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特性与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关系,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测定烟叶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分析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烟叶移栽后65~115 d的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烟叶成熟(移栽后95 d)时,各可溶性糖(蔗糖除外)含量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双峰波动变化,烟叶成熟时蔗糖含量最低;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SPS和AI酶活性对烟叶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贡献最大,当烟叶由适熟至过熟时,AI主要参与烟叶的糖代谢调控,而SS和SPS则对蔗糖的积累起重要作用; Nt INV基因在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调控作用较大,而Nt SS和Nt SPS基因则在烟叶适熟至过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糖代谢相关基因通过分子层面调控相关酶活性进而调控烟叶的糖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南瓜新品种‘甘栗’、‘华栗’果实发育期间及采后不同储藏温度下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南瓜品种淀粉的积累过程与最终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南瓜果实生长阶段,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不同阶段各成分含量增加幅度不同,而α-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6℃和25℃两个储藏温度下,两个南瓜品种的淀粉含量都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且25℃储藏条件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巨峰葡萄在不同海拔地区最有效的栽培模式,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增加南方葡萄产业经济效益,以390m和1 150m钢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海拔和栽培模式对巨峰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及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巨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少,酸性转化酶(AI)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I、SSc)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II、SSs)酶活性较低。高海拔(1 150m)地区和钢架避雨栽培模式均可以提高巨峰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和相关糖代谢酶活性,提高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辐选01,华南5号(SC5),新选048,新选056,南洋红(SC201),华南205(SC205),GR891,华南124(SC124)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工艺成熟期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含量,探讨木薯叶片可溶性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块根形成期到工艺成熟期,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都逐渐增加,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呈正相关,从块根膨大期到工艺成熟期,叶片还原糖含量逐浙增加,与块根淀粉积累呈正相关,而叶片蔗糖含量逐浙降低。与块根淀粉积累呈负相关。8个品种都有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3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材,对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光合速率、荚果呼吸速率、荚果淀粉酶活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荚果的不断发育,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花后20~30 d增加缓慢,至30~40 d急剧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在花后30 d前不断升高,之后仍维持较高水平;此间叶片呼吸速率变化不大;荚果淀粉酶活力20 d前缓慢增加,20 d后迅速升高.淀粉酶活力及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皆与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由于光合产物积累多而呼吸消耗较少,加之较高的淀粉酶活力加速了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使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尤以花后30~40 d增速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