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寄生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NHST)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镰刀菌(Fusarium)毒素、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ativum)毒素、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毒素等多种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尤其是作用于寄主植物后的原初反应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在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中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的真菌毒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人畜误食带有毒素的粮食或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或称为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es)。介绍了美国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和两种镰刀菌毒素(Fusarium toxin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及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nchothecenes)。重点概述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在玉米原粮及玉米加工品的不同组分中的分布情况;讨论了真菌毒素的检测和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广义蠕孢菌属(Helminthosporium)、链孢霉属(Alternaria)等属中的18种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对寄主的致病机理,尤其是作用于寄主的原初位点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指出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作为致病因子,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继前一个研究之后对来自东北的24种禾本科植物和海南省的一种双子叶植物(橡胶树)上的14种“长蠕孢菌”的分类鉴定的继续,共鉴定出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1种,平脐蠕孢属(Bipolaris)9种和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4种。其中双色平脐蠕孢(B.bicolor)和虉草内脐蠕孢(D.tetrarrhenae) 为国内新记录种;狗牙根平脐蠕孢(B.cynodontis)、长孢平脐蠕孢(B.urochloae) 和环形凸脐蠕孢(E.holmii)3个种首次在东北地区报道;此外,还报道了橡胶树平脐蠕孢(B.heveae) 的一个新寄生植物——燕麦(Avena sativaL.)。  相似文献   

5.
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分类位置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蠕孢菌原属半知菌类的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里的一个属。1973年Kendrick和Carmichael在Ainsworth、Sparrow和Sussman著的The Fungi ⅣA一书里,将这类菌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里的多隔孢子属群(Phragmosporous genera)。 据Ainsworth和Bisby的1954年版真菌学字典里记述长蠕孢菌有175种。寄生于禾本科植物上的约有100种,其它的种则分别分寄生于双子叶植物、煤灰菌类的菌落上,或腐生  相似文献   

6.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的关系,并就我国已报道的长蠕孢属真菌按Alcorn等~([1,3,4,5,24])人的意见,逐个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几乎所有的镰刀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其毒素种类多、毒性强,一方面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之一参与镰刀菌的致病过程,另一方面可污染粮食和饲料,进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相关病症。已有研究表明,镰刀菌侵染植物后产生的不同种类真菌毒素不仅毒害植物细胞,引起植物组织的坏死,还会加速病原菌的侵染;同时,针对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植物会激活防御酶并启动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将致病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转运到胞外,或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直接抑制病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为全面解析镰刀菌毒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中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该文综述了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种类、毒性机理以及毒素在植物和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植物对真菌毒素的防御反应策略,以期为镰刀菌毒素致病机制和病原菌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枝栖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分布规律,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野生枸杞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枸杞健康枝内,定殖率达56.8%。共分离得到真菌717株,产孢真菌归于12个属,大多数属半知菌,少数属子囊菌,其中,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为枸杞枝栖优势真菌,漆斑菌属(Myrothecium)、枝孢属(Cladosporuum)、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壳梭孢属(Fusicoccum)、毛壳菌属(Chaetomium)、木霉属(Trichoderma)为枸杞属(Lycium)植物内生真菌新记录。枸杞生境是影响其枝栖内生真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小分子的有毒代谢产物。现在发现的可以产生毒素的真菌有六大类,分别为青真菌属、曲真菌属、麦角菌属、镰孢真菌属、葡萄穗真菌属和内生真菌属。真菌毒素通常以痕量形式存在于基质中,本文归纳了当前真菌毒素的研究新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腐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镰孢菌、曲霉菌等病原真菌导致粮食减产和大量真菌毒素污染,这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重要威胁,各国已制定了多项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免受这些真菌毒素的影响。镰孢菌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收获前的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已被证明对田间病害感染和毒素污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玉米生产中的环境条件和胁迫因素如何影响病原真菌感染和致病,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控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目的是为制定预防玉米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