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回回苏、红苏、红紫苏、赤苏、苏子等,学名:Perillafrufescens(L.)Brittonvarcrispa(Thunb.)Dencene.1.形态:紫苏株高不足1m;茎直立,横截面为方形,紫色,带有紫色或白色柔毛。叶卵圆形,有长柄,对生,叶缘有粗圆齿,叶面多皱纹,紫色或仅叶背为紫色,疏生绒毛。花红色或粉红色,唇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坚果卵圆形,暗褐色,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江南等地有野生植株。2.功效:紫苏是常用中药之一,性温、辛,人脾、肺经,为调肺理气主药,并有安胎作用。据药理分析,本品通过扩张皮肤…  相似文献   

2.
紫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叶,一部分为梗,气香,味道淡,干嚼如柴,药性温,紫苏可谓是芳香化浊的代表药物之一。苏叶常用于外感寒湿的病例,可宣散在表之寒湿。苏梗宽中行气而和胃,胃和则能止呕,有些犬在怀孕期间出现妊娠性呕吐现象可以使用苏梗行气宽中止呕。紫苏归经为肺,胃,膀胱经,紫苏煎煮无苦味略带芳香,其I生又温,因此具有宣化胃中寒湿的作用,但力量轻,若寒湿成饮而停留于胃,  相似文献   

3.
紫苏,别名荏子、赤苏、红苏等,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传统的中药。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卫生部首批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物品之一。紫苏籽出油率34%~45%,果实油名苏子油,苏子油在种植区内,群众早有食用习惯。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7,(6)
<正>紫苏(Pefilla frutescens),又称红苏、赤苏、香苏,是唇形科紫苏属草本植物,其果实成熟干燥后即为紫苏籽,富含脂肪(38.80%)和蛋白质(26.3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据明朝《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紫苏籽能改善猪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肉品质,安全高效,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中草药饲料添  相似文献   

5.
<正>紫苏,别名红苏、红紫苏、赤苏、香苏和苏麻等,系唇形科紫苏属,是一年生具有独特清香气味的草本植物。紫苏分布我国多省,有悠久的种植史,在河北、山东、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都有栽种,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同源中药之一,其用途遍布多个领域,多用于食品、油业、药业和香料等方面,目前已涉及食用和药用领域且功效显著。如今多国已对紫苏进行开发,包括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和保健品研制等。然而  相似文献   

6.
归属为落叶乔木的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现多见于日本、中国和朝鲜等国。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是其最理想的生长环境。樱花的枝干和根受到破坏后很难继续存活,对有害气体、灰尘等没有较强的抵抗力。由此可见,樱花的栽培与管理工作绝非易事。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了影响樱花栽培技术水平的因素;其次探讨了樱花栽培管理要点;再次以红叶樱花为例分析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了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提高樱花栽培管理成效,提高樱花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广的牧草之一。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草质柔嫩,畜禽喜食,具有开发潜力等特点,在国内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1981年全国栽培面积为94.1万hm^2,其中新疆为18.33万hm^2,1986年仅西北、东北、华北等地不完全统计,种植面积就达117万hm^2;2000年全世界的栽培面积约3300万hm^2,而我国仅为133万hm^2,位居世界第6位。  相似文献   

8.
《山东饲料》2005,(6):19-19
菠菜性耐寒,其生长喜冷凉的气候,故我国各地主要在秋、冬、春季栽培;在复季高温多雨季节种植菠菜准度很大,除在高纬度、高海拔夏季气候冷谅地区可栽培外,其他地区则难以种植。  相似文献   

9.
红豆草为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入上深l一2米;茎直立,分枝多,株高80~120厘米;叶为奇数现状复叶,小叶6~14对;总状花序,花冠红色或粉红色;荚小,每荚含种子1粒,种子肾形,绿褐色。一、红豆草的分布与栽种红豆草原产于欧洲,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我国新疆有野生种。在国外,红豆草为古老的牧草,早在1000多年前亚美尼亚人就已种植,具有“牧草皇后”之美称。我国从50年代引进栽培,但发展较快,现在全国已有50万亩种植面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大面积栽培,生长良好,被看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0.
水牛白苏中毒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和白苏学名皆为Perillafrutes-cen(L.)Britt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木植物,苏梗、苏子苏叶均入药,二者因茎叶色素不同,乃有紫、白之分,俗称赤苏、红紫苏及南苏、白紫苏。中毒均由紫苏酮(Perillaketone)所致,正如霉烂甘薯中毒那样,有红薯和白薯之分,但其中毒均由于茄病镰刀菌的代谢产物4—薯醇所致。牛紫苏中毒在二十年前发现于美国,引起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terson,1965),叶和子分离出肺毒性紫苏酮,能使小白鼠、老鼠和羊发生肺水肿和胸膜渗出物(Wilson等,1977),并将紫苏中毒列入牛非典型间质性肺炎(AIP)复合症之一(Breeze等,1978)。紫苏酮的化学结构与4—薯醇相似,不同的只是在羟基上有一个甲基(Dungworth,1982)。我国发现的是白苏中毒(见《家畜中毒学》1985年第一版,147页),在时间上晚于美国十年,也未引起基层兽医的重视,故介绍本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1.栽培槽 在温室内北边留80厘米走道,南边留30厘米,用砖垒成南北向栽培槽,槽内径48厘米,槽高24厘米,槽距72厘米;也可以直接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槽宽48厘米,深12厘米,两边再用砖垒2层。槽内铺1层厚0.1毫米的塑料薄膜,膜两边用最上层的砖压住。膜上铺3厘米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1层编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本品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广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苏叶的功用是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临床上用以治疗风寒感冒,咳喘,牌胃气滞,腹胀疼痛等。《履巉岩本草》云:“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但查阅其他中药名著均无紫苏止血记载,其药理实验和医学临床均未见有紫苏止血作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14.
小型葡萄园址选择与挖沟栽植技术曲宝长1.园址选择:小型葡萄园,一般是指家庭经营的葡葡园。在农村,社员可以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或荒山荒地建园;城镇里可以在庭院或市(镇)内空隙地建园;也可以在平屋顶利用盆、槽、筐、箱等容器栽培建园。小型葡萄园的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业信息》2007,24(4):19-19
别名香柠檬、梅耶柠檬。我国广东、四川、云南和浙江等省有少量栽培;美国、南非和原苏联等国家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16.
以早产多产高档春茶为目的的栽培措施近几年来,随着茶叶产量的激增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愈来愈高,茶叶消费趋于优质茶。春茶品质好,消费大增,。供不应求;夏秋茶品质差不受欢迎。同时茶叶上市的早晚对茶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早春高档名、优茶)...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07,(6):F0002-F0002
喷雾栽培,花生可移动管道栽培模式,滚动式组合栽培,袋栽,浅表基质栽培,改进型基质栽培,  相似文献   

18.
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新技术是近年来芝麻栽培研究的一项新成果,经河北、湖北多点试验示范,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春播芝麻增产30.4%~43.2%;夏播芝麻增产21.7%~36.5%。  相似文献   

19.
百脉报又名五叶草、乌足豆、牛角花,属多年生植物,茎细叶多,营养丰富。足迹遍市世界各地。百脉根分布广,适应性强,能持久,质量好,在国外已逐渐代替红三叶和白三叶。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引种,试种表明百脉根在我国南方地区是很有栽培前景的豆科牧草。互.植物学特征:百脉根属豆科百脉根同多年生植物,根系分布没,适合种植于土层浅薄的地方;分校多,茎长里米多,光滑无毛,茎断后可长出新株;复叶,顶端为3片小叶,托叶大;有4~8朵小黄花,呈伞型,位于花板顶端;英长而圆.每美有种子10~15粒;种子小,橄榄色、棕色或黑色,千粒…  相似文献   

20.
紫苏(白苏)在宁夏黄灌区平原栽植,为秋季主要油料作物。中宁、中卫、青铜峡县种植最多;银川、吴忠、永宁、灵武等市、县次之;银北石咀山灌区,因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碱较重,栽植很少。紫苏在西北各省、华北、长江流域也有野生和栽培。开花流蜜习性:紫苏在夏作收后成块种植,或与玉米等作物套种,也有在田埂、田边小块栽培。由于播种期不同,开花有先后,一般8月份开花最多,为盛花期。花序中的小花中部先开,而后向两端开;花序自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