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驯化栽培历史较短,生产中多种出菇方式并存,栽培经济效益差别很大。为此,笔者就近几年当地白灵菇生产中常用的6种出菇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于我市出菇管理方式,提高白灵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富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2SeO3对白灵菇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白灵菇的富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亚硒酸钠浓度为40mg/kg-80mg/kg时,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和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pH值和温度两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图求出最适宜白灵菇菌线生长的pH值和温度。研究中pH值为5,5.5,6,6.5,7,7.5,温度为22℃,23.5℃,25℃,26.5℃,28℃。试验结果以菌丝的日增长长度为统计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再通过对菌丝增长长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最后得出25℃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pH值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李凤林  李应华 《食用菌》2009,31(3):74-75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白灵菇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索及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研究表明,超声波提取法白灵菇多糖提取率为22.49%。远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原料成本的上涨已经给广大白灵菇种植户带来一定压力。以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大豆秸秆为试验材料,进行白灵菇栽培料配方筛选的应用试验。试验设置了对照配方和3个豆秸不同添加水平的配方。通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等对比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最佳的基础配方。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料栽培白灵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运停  赵海鹏 《食用菌》2004,26(5):19-19
白灵菇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外形美观,营养丰富,口感独特、鲜美,药用保健价值很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栽培白灵菇目前多采用以棉子壳为主料的配方,易造成非棉产区栽培材料供应紧张,成本增加,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为此我们经过3年选用棉子壳、玉米芯粉、阔叶树木屑为主料,添加有关辅助材料袋栽白灵菇11.67万袋,通过对比试验筛选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白灵菇子实体为材料,研究了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w:v),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h,乙醇沉淀浓度80%。并确定蒸馏水为白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国良  刘卫东 《食用菌》2005,27(3):28-29
鸡腿菇,食药用菌,形似鸡腿。近几年白灵菇栽培我省有所发展,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加之其生长周期长,菌棒中营养又不能完全分解利用,造成大量废料堆积。如何使白灵菇废料变废为宝得到再利用,又能解决当地离产棉区较远的供需矛盾。笔者通过栽培试验,探索出一套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的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31个白灵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外引31个白灵菇栽培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生长势比较、平板出菇试验和栽培试验,比较了它们的培养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栽培菌株为同种异名,但同种异名的菌株培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白灵菇菌株容易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原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1个栽培菌株可以分成柱状、马蹄状和手掌状3大类。  相似文献   

11.
张广杰  陈永玲 《食用菌》2005,27(1):27-28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食用菌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珍稀食用菌白灵菇在我省发展迅速,由于白灵菇只出1潮菇,废料养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平菇的生料栽培大多在秋季的9月底~11月底进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的新问题是栽培成功率低。为了充分利用菌糠废料和解决上述问题,我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废料加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湿冷技术对民房进行改造,作为白灵菇等低温食用菌的出菇场所,进行反季节白灵菇出菇试验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省去加湿设备,利用自行开发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设定、监测白灵菇出菇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参数,试验产出了高品质的手掌形白灵菇,其外型美观、颜色洁白、肉质细嫩、口感好。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生产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灵菇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菇,因其子实体洁白如雪,口感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之一。我县于2000年开始小面积试验示范,2001年初具规模,大部分菇农赢利,到2002年近半菇农效益不理想,现就白灵菇栽培应注意问题作简要介绍,供广大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针对白灵菇栽培中杂菌污染较严重的突出问题,我们对培养料进行了加入抑菌荆和生物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抑菌剂对杂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万霉灵效果最好,菌袋污染率为5.00%,甲基托布津最差,污染率为15.00%;抑菌剂对白灵菇菌丝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万霉敌对白灵菇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百菌清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生物发酵能够明显促进菌丝生长,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从综合经济价值上分析,经生物发酵后加0.1%万霉灵或0.1%百菌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金福菇在常规栽培中的栽培季节与白灵菇正好错开,利用白灵菇下脚料作培养料的不同配方,栽培金福菇试验,试验结果以白灵菇下脚料35%,棉子壳35%,菜籽麸16%,麸皮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金福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采收前三潮菇的总生物学效率达90%,纯利润为304.23%,比对照纯利润237.56%高出66.67%,试验证明利用白灵菇下脚料栽培金福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菌糠与棉子壳不同配比栽培平菇试验表明:白灵菇菌糠与棉子壳之比为6∶4时,平菇产量与纯棉子壳相当。  相似文献   

17.
唐玉琴 《北方园艺》2007,(12):240-242
研究通过各种试验方法确定出白灵菇液体培养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为白灵菇菌种的液体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柠条木屑与玉米芯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及栽培白灵菇试验,结果表明,用柠条与玉米芯组成的配方栽培白灵菇其产量、形态、品质与棉子壳栽培区别不大,而且口味更好。因此,用柠条、玉米芯组成的复合培养基代替棉子壳栽培白灵菇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戴明勋  张秀省 《食用菌》2010,32(5):38-39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阿魏添加量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阿魏煮汁培养白灵菇,菌球产量增加127.34%。  相似文献   

20.
秦秀丽 《食用菌》2008,30(3):62-63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经杀菌后接种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进行乳酸发酵,然后再加入以白灵菇为原料提取的菌汁以及其他配料,经调制后制成发酵乳。通过各种优化试验确定出产品的最佳配方。所得产品色泽乳白,口感细腻,集白灵菇与发酵乳的特点于一身,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