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晚稻上开展了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补灌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肥力、相同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水气平衡栽培法水稻的产量优势较普通栽培法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增产效果,2016年在广西全州县开展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传统栽培及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与传统、常规栽培相比,平均每667m2分别增产24.4%、13.8%,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y两优900水气平衡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年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水气平衡栽培法、常规水分管理栽培法均比深水漫灌栽培法(对照)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水气平衡栽培法Ⅰ(处理5)和水气平衡栽培法Ⅲ(处理4)最为明显,水气平衡栽培法Ⅳ(处理3)和水气平衡栽培法Ⅱ(处理6)次之。  相似文献   

4.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优化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研究一种新的稻田节能减排栽培法。2003-2007年在不同的区域对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处理的水稻分蘖数提高8%-15%,总根数、白根数、根长、根干重分别提高10%-30%、40%-100%、5%-10%、10%-40%;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提高7.5%、4.9%、3.8%、4.3%、2.3%、5%-10%,节约用水60.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寻找能提高饲用稻糙米蛋自质含量的优化栽培法,采用田问小区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栩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湘早籼24号氮代谢几种关键酶活性及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栽培法能明显增强水稻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等几种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水稻糙米的蛋臼氮含量以推荐栽培法处理最高,比常规栽培法处理提高了9.8%,其次为氮高量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提高了7.5%。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法对水稻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习惯栽培法相比能明显改善水稻灌浆后期功能叶光合特性,提高籽粒产量、糙米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推动云阳县水稻栽培有效途径。采用适宜有效的施肥技术,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2个品种的水稻分别用平衡施肥栽培法和高产栽培法2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去栽培,观察稻株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存在的不同。通过观察可知,相同的植株,高产栽培氮肥的利用率比平衡施肥法要低,并且稻株的产量也高于平衡施肥法。运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栽培技术,以便提高稻株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并结合有效的管理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肥料运筹配套技术,于2013年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21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氮肥基蘖肥:穗肥为6:4,基蘖肥中基肥:分蘖肥为4:6;穗肥,按促花氮肥:保花氮肥=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获得产量最高,达8 400.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水稻通气式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进一步了解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通气式栽培法的增产效应,2007年在开化县进行了单季稻不同耕作方式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利条件较好、土壤特性为砂质壤土且肥力条件较好的田块适合采用免耕栽培法;一般情况下适宜采用水耕垄畦栽培法;旱耕法栽培产量和效益虽好,然在实际耕作过程中难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更高产的综合栽培技术新体系.通过两年研究,已明确该项技术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多穗型和兼顾型品种的增产效果均较大穗型品种为大.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能取得显著增产,其机理主“要有:①水稻群体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成穗率大幅度提高;②能塑造水稻群体良好的冠层结构,光合效率高;③水稻个体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穗形明显增大;④物质生产和积累多,灌浆速度快,经济系数高.本文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品种选用以及灌深水控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博览     
《新农村》2000,(9)
新型水稻栽培法通过鉴定日前,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主持的项目“寒地水稻单本稀植超高产栽培法”通过省级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在国内寒地稻区达到先进水平。“寒地水稻单本稀植超高产栽培法”采用每穴1苗,使各项产量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方法对水稻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比较研究了3种栽培法对水稻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植株及籽粒全N,P,K含量。糙米全N,蛋白N含量,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拟栽培法最优,“三壮三高”栽培法次之,常规栽培法最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初拟栽培法、“三壮三高”栽培法的糙米蛋白质含量,早稻分别增加了11.36,8.63g/kg,晚稻分别增加了8.33,6.19g/kg,早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14%,9.57%,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2.49%,13.53%.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法对水稻谷草转氨酶与天冬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提高稻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机理,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水稻品种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品种和低蛋白品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2%~26.95%和21.20%~266.67%,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78%~28.82%和9.09%~263.79%。  相似文献   

14.
全州县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早稻上进行了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氮量以施N 10~12 kg较为适宜,每亩比施N 8 kg分别增产65.76 kg和120.35 kg,与常规施肥处理b和处理c对比增产率分别达19.8%和17.6%;精确定量施肥各处理同比常规施肥各处理产量增产均在10%以上,达极显著水平,每亩以施氮N12 kg的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1998,(12):10-12
<正> “旺根、壮秆、重穗”栽培法,简称“旺壮重”栽培法。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专题研究成果,于1997年通过国内专家组现场评议。该栽培法在“国家水稻工程”项目湖  相似文献   

16.
利用间、套作栽培技术,可提高复种指数。三熟栽培法既能增加一季的水稻收成,又能免除水稻生长期间需耕作依赖人工、工耗大的难题,为水稻增产开辟了一条可实施的途径。于2005年进行三熟栽培法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组合生育期缩短,各组合分蘖前作与后作呈反相关性,分蘖与本茎有同步完成生命周期性,三熟栽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的高产性,2009年在八步区某村开展了RCWAE对比试验。结果表明:RCWAE可以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处理5实际产量为457.8kg/667m2,比传统栽培技术处理1增加10%。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按一般方法来种植,难以控制无效分蘖,容易引发病虫害发生、产生倒伏,往往出现“前期生长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率不足”三大问题,“库大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而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可以改善水稻生长土壤环境,实现水气养分平衡供给,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减少倒伏和:病虫害发生,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直播栽培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不经过育秧、移栽栽培过程。将稻种直接撒播在本田中,然后收获水稻的栽培法。我市推广早稻直播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随着旱育秧、除草剂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提高,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之一。实践证明,水稻直播栽培法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深受田多劳少地区种粮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按一般方法来种植,难以控制无效分蘖,容易引发病虫害发生、产生倒伏,往往出现“前期生长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率不足”三大问题,“库大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而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可以改善水稻生长土壤环境,实现水气养分平衡供给,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减少倒伏和:病虫害发生,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