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了解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异源十倍体的起源,以中甸刺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20个蔷薇属近缘种为研究材料,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其核型。(1)21种蔷薇中只有中甸刺玫的核型为2B,其他种的核型均为2A。(2)细胞分裂间期除拟木香的45SrDNA杂交位点与倍性不一致外,其他20种蔷薇的45SrDNA位点数与倍性相同;细胞分裂中期所有蔷薇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都与倍性相同;细梗蔷薇、峨眉蔷薇、绢毛蔷薇、毛叶蔷薇、钝叶蔷薇、西北蔷薇、拟木香、全针蔷薇、大叶蔷薇、刺蔷薇、华西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刺梨、中甸刺玫等14种蔷薇的45S rDNA有脆性位点。(3)5S rDNA杂交位点的数量和位置在蔷薇属中不确定,多腺小叶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卵果蔷薇、复伞房蔷薇、川滇蔷薇这5个二倍体蔷薇的细胞分裂间期和中期都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西北蔷薇和拟木香这两个二倍体蔷薇的间期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中期有2个杂交位点,其他14种蔷薇的间期和中期5S rDNA杂交位点数与倍性一致。上述结果表明,45S rDNA和5SrDNA的FISH能准确地定位蔷薇属植物的部分染色体,使核型分析结果更加精确。根据中甸刺玫及其近缘种的核型特征,推测中甸刺玫的原始亲本可能是细梗蔷薇、华西蔷薇和西南蔷薇。  相似文献   

2.
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的繁育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和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蔷薇属植物。对二者进行花形态观测、访花昆虫观察和控制性人工授粉试验,以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呈伞房状花序,单花小,白色,雌雄蕊近等长;单花寿命3 ~ 4 d,花开当天午后停止散粉;柱头在第2天起具可授性,4 d失活;花粉胚珠比(P/O)为11 120.5;访花昆虫主要是蜜蜂和蝴蝶。中甸刺玫花单生、花大,常有半重瓣现象,粉红色,花色随开放过程渐淡,柱头远短于雄蕊,位于萼筒口;单花寿命6 ~ 7 d,花开后3 d停止散粉;柱头可授性自花开后可维持4 d;P/O为12 485.7;访花昆虫主要是熊蜂。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都是虫媒植物,均不能进行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传粉;同株异花自交和异株异花授粉均可结实。同株异花自交可显著降低川滇蔷薇和中甸刺玫的单果种子数,对川滇蔷薇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无影响,却显著增加了中甸刺玫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川滇蔷薇的河谷生境使其受到的传粉限制较低,中甸刺玫则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高海拔环境传粉限制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单叶蔷薇因其带花斑、单叶、无托叶等独特性状以及较强的抗性,在月季育种中潜力巨大。但目前历史上人为直接利用单叶蔷薇为亲本杂交获得可育品种的成功案例仅英国的‘Tigris’一例。本研究以单叶蔷薇为母本开展远缘杂交,结果表明,其分别与绢毛蔷薇、报春刺玫、密刺蔷薇、悬钩子蔷薇杂交的结实率较高并能播种出苗,目前获得一年生子代56株,大部分长势良好。证明了利用单叶蔷薇进行远缘杂交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拓宽单叶蔷薇作为优良基因在现代月季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倍体黄花菜花蕾性状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选明  周朴华 《园艺学报》1995,22(2):191-192
四倍体黄花菜花蕾性状和营养成分分析刘选明,周朴华,何立珍,屈姝存(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关键词四倍体;黄花菜;花蕾性状;营养成分ChangesoftheBudPropertiesandNutritiousComponentsoftheAut...  相似文献   

5.
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别名黄刺梅、刺玫花、硬皮刺玫.原产于我国东北、西北至华北地区,现在我国北方及朝鲜半岛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拔 600~1 200 m 的向阳坡灌木丛中.其株形清秀,叶片秀丽,花色艳丽,且花期较长,是北方园林中重要的春季观花灌木.  相似文献   

6.
 利用形态学指标对云南香格里拉县现存的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3 个天然居 群、1 个由引种植株构成的“引种”群体和1 个由零星散生在农家的植株所构成“农家”群体进行了表型 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和平村天然居群的植株最高,花最大,果实最大,种子数量最多且百粒质 量最大。乃司村天然居群的叶片小叶数最多,叶片连叶柄最长,果梗最长,但果实最小,种子百粒质量 最轻。联合村天然居群的花色最红且变异最丰富。“农家”群体的植株冠幅最大,花瓣数最多且变异最丰 富。“引种”群体的株高、冠幅、小叶片和花径等的均值最小但变异系数较大,花色最淡,种子数最少。 (2)中甸刺玫种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变异,23 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2.88%,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为69.56%,群体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目前引种的植株和自然散生在农家庭院的植 株主要分别从乃司村和联合村人为地直接或间接采集并单独保存下来。基于中甸刺玫的表型多样性及变 异特征,应尽可能地保护较多的居群;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则应尽量保护群体的完整性以保存其群体内所 蕴藏的观赏性状。  相似文献   

7.
以金叶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Aurea’,叶色突变材料)和山刺玫(R.davurica)为杂交亲本建立F1群体,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24个AFLP标记、25个SSR标记及1个形态标记定位于父、母本遗传连锁图谱的13个连锁群上,其中92个分子标记定位于金叶弯刺蔷薇7个连锁群,遗传距离覆盖度为607.2 c M,金叶突变性状被定位于第4连锁群;57个分子标记定位于山刺玫6个连锁群,遗传距离覆盖度为437.1 c M。两类分子标记的总作图效率达到69.6%。发生偏分离的分子标记数量为44个,偏分离率为29.5%。  相似文献   

8.
使用不同干湿交替处理方法处理刺玫蔷薇种子,以确定干湿交替处理对解除刺玫蔷薇种子休眠作用,旨在探索更方便、更有效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处理能够缩短解除休眠所需时间,在较短的低温层积时间内,不同干湿交替处理在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上存在差异,以处理2(水浸12h,40°C干燥12h重复5次后沙藏)和处理4(水浸12h,40℃干燥12h重复10次后沙藏)效果较好,随着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干湿交替处理在打破种子休眠的作用上不存在差异。干湿交替处理能够显著地解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综合考虑,以处理2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几种蔷薇属植物抗寒性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燕  陈俊愉 《园艺学报》1991,18(4):351-356
对我国原产蔷薇属植物中的9种进行不同温度冰冻处理后,采用电阻法测定其电阻值。同时,用枝条进行生长恢复试验,将不同冰冻温度处理后,枝条的电阻测定值和扦插存活率分别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聚类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分类结果近似。绪论如下:疏花蔷薇、宽刺蔷薇抗寒性最强,可耐-45℃的低温;单瓣黄刺玫、重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白玉堂蔷薇、弯刺蔷薇抗寒性较强。不同程度地抗-35℃至-45℃的低温,‘月月粉’月季、木香抗寒性较差,仅能抗-15℃的低温。文中讨论了与抗寒性有关的其它因素和改进实验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刺玫果(Rose acicularis)属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又称野玫瑰.株高1~1.5 m,枝暗紫色,小枝及叶柄基部常有成对的皮刺,刺弯曲,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或2~3朵聚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常生于疏林地或林缘,耐瘠薄,耐干旱.  相似文献   

11.
 ‘格桑红’和‘格桑粉’是从野生中甸刺玫自然变异优良单株中驯化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格桑红’与原种相比花形由平瓣型变为蝶瓣型。‘格桑粉’与原种相比花色由粉红色变为粉白色。两个新品种的开花期,在云南昆明为4-5月,在香格里拉为6-7月。两个新品种的花更大,花朵更繁盛,开花时间长,提高了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扦插砧与实生砧切花月季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月季 (RosahybridaHort.)是主要的切花种类之一 ,其繁殖常用嫁接育苗 ,砧木一般采用粉团蔷薇 (R .mulifloravar.cathayensis)。为了探讨砧木繁殖方法对切花月季产量、品质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扦插砧与实生砧切花月季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校花卉基地月季大棚内进行 ,土壤为沙壤土。供试切花月季品种为“萨蔓莎”。供试砧木分别为 :(1 )扦插苗。前一年夏季扦插长 1 0~ 1 5cm ,粗 7~ 1 0mm的粉团蔷薇枝条 ,翌年 1~ 2月掘起备用。 (2 )实生苗。 1 1月采集粉团蔷薇种子 ,翌年…  相似文献   

13.
家庭盆栽好材料——四季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季玫瑰是山东省平阴玫瑰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用平阴重瓣红玫瑰(Rosa rugosa var.plena)与山刺玫(R.davurica)杂交后所得的优质品种之一,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落叶丛生小灌木,花期4~11月,因比一般品种长而得名。奇数羽状复叶,叶互生,叶片较厚,叶面有皱纹,叶脉凹陷。当年生嫩枝为青绿色,霜降后枝条变为光滑少刺的亮紫红色,因而又名紫枝玫  相似文献   

14.
此项研究工作是在非隔离的禁用杀虫剂的商品果园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tla(L)]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苹小食心虫〔 GPrunivora( Walsh)];红带卷叶蛾〔 Argyrotaeina velut-lnana(Walker)];蔷薇卷叶蛾[Choristoneura rosaceana( Harris)]和 三条卷叶蛾(Pandemis Limitata(Robinson)];利用性外激素(sex Pheromon,亦称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这六种害虫进行混合诱捕(Mass traping),在高、低两种诱捕密度下,果实遭受这六种害虫的为害愈来愈烈,卷叶蛾类的为害超出了商品化果实生产所能忍受的程度。在混合诱捕的高、低密度和控制处理中虽然可看出果实的为害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非是使用性外激素诱捕器混合诱捕的结果. 1976—1979年Madsen和Carty等数人已报道过用性外激素诱捕苹果蠹蛾的控制研究,在这个研究中使用诱捕器密度为5—44个/公顷,结果证明混合诱捕作为控制种群的方法尚欠完善。经研究表明,在小的果园(孤立的)苹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刺玫果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玫果为试材,采用酶法辅助提取刺玫果总黄酮,研究各因素对刺玫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刺玫果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50%乙醇、温度控制在50℃、料液比1∶15g/mL、纤维素酶加入量为40mg/g、控制提取液于pH 5.5条件下,酶解提取2次,每次140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其总黄酮提取率平均为95.94mg/g。  相似文献   

16.
引种条件下八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自然萌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玉  杨帆  郭润华 《北方园艺》2017,(13):108-112
以引种条件下8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为试材,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和打磨种子的方法,研究了种皮厚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对新疆野生蔷薇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厚度为0.408~0.665mm,发芽率均超过50%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弯刺蔷薇、疏花蔷薇、伊犁蔷薇和宽刺蔷薇,发芽率分别为87.17%、72.17%、75.44%和68.97%,与这4种蔷薇种子种皮打磨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蔷薇种子种皮厚度0.665mm,正常种皮厚度下,尖刺蔷薇、刺蔷薇、大果蔷薇和大花密刺蔷薇发芽率均较低,其中大花密刺蔷薇的发芽率为0.00%,与种皮打磨处理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这4种蔷薇种子的发芽率。弯刺蔷薇、伊犁蔷薇、疏花蔷薇和宽刺蔷薇种子发芽高峰基本集中于将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后7~9d。  相似文献   

17.
玫瑰、月委与蔷薇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姊妹花,在蔷薇科中,三足鼎立。其共同点是:均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落叶或半落叶灌木,茎直立或攀缘,通常有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有托叶;花单生或成伞房花序;萼片及单瓣花瓣各五数,重瓣花瓣多数;雄蕊多数,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内,花托成熟变肉质,内含多数或少数骨质瘦果。外观形态上的相似,使人们常把她们张冠李戴,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8.
我国22种野生蔷薇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重要维生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永华  皮力东 《园艺学报》1994,21(2):158-164
分析了中国蔷薇属植物22个野生种果实的鲜重、含水量、可食部等经济学性状,并测定了VC、VE和胡萝卜素等重要维生素的含量,VC含量以腺齿蔷(3240mg/100g鲜果肉)和弯刺蔷薇(3159mg/100g)为最高,川滇蔷薇(51mg/100g)和绢毛蔷薇(63mg/100g)的含量最低。蔷薇果的VC含量还与组的划分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桂味组的种类含量一般在1000mg/100g以上;合柱组含量相对  相似文献   

19.
以7种抗性强的新疆野生蔷薇为母本,21个现代品种月季和1个紫枝玫瑰为父本,采用常规人工授粉杂交方法,研究了73个杂交组合,人工授粉花朵数1 900朵,获得杂交果实73个,杂交种子1 146粒,杂交实生苗323株,以期统计杂交结实率及杂交种子出苗率,探讨新疆野生蔷薇与现代品种月季远缘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73个杂交组合中,有29个组合获得了杂交果实,伊犁蔷薇(Rosa ilicnsis)、大花密刺蔷薇(Rosa spinosissima L.var.altaica)、托木尔蔷薇(Rosa laxa var.tomurensis)、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作为母本与现代品种月季杂交结实率高,亲和性表现好;不同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各异,并无明显规律,亲和性表现最好的组合是:伊犁蔷薇×"爱";亲和性表现次之的组合是:大花密刺蔷薇×"希腊之乡";亲和性表现良好的组合有:大果蔷薇×"北京红"、伊犁蔷薇×"卡道尔"、伊犁蔷薇×"香欢喜"、伊犁蔷薇×"北京红"、伊犁蔷薇×紫枝玫瑰、大花密刺蔷薇×"金玛丽"、大花密刺蔷薇×"曼海木"、大花密刺蔷薇×"粉扇"、大花密刺蔷薇×"北京红"等,这些组合杂交结实率不低于10%;从父本品种月季类型进行分析,与7个新疆野生蔷薇为母本的亲和性强弱表现为丰花月季大花月季杂种香水月季树状月季;作为杂交母本的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伊犁蔷薇(Rosa ilicnsis)和托木尔蔷薇(Rosa laxa var.tomurensis)与不同月季品种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子的出苗率明显优于杂交母本大果蔷薇(Rosa albertii Reg.)和大花密刺蔷薇(Rosa spinosissima L.var.altaica)的杂交种子的出苗率。说明选用的7种新疆野生蔷薇中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伊犁蔷薇(Rosa ilicnsis)和托木尔蔷薇(Rosa laxa var.tomurensis)更适合做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20.
十四种灌木植物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李、水栒子、西部沙樱等14种灌木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蛋白质、总糖、总酸等18种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综合评价14种灌木果实的功能性开发价值。结果表明:鞑靼忍冬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牛奶子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大果蔷薇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均为富硒产品。主成分分析表明,将18个营养成分指标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果实品质89.2%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模型F=0.518Z1+0.224Z2+0.087Z3+0.063Z4,揭示了14种果实的品质差异,筛选出排名前5的品种是大果蔷薇、长白忍冬、鞑靼忍冬、牛奶子、蕤核。通过聚类分析将14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前5的品种聚为1类,主要是矿质元素和蛋白质含量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果实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