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胎次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曲线及其拟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2000~2007年度147头中国荷斯坦牛1~5胎次(333个)完整泌乳期记录,分析了各胎次月平均产奶量和累积产奶量的变化规律,用Wood模型对月平均产奶量泌乳曲线,用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及S型模型对累积产奶量泌乳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第1胎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上升慢,泌乳高峰低,下降也慢,而第2~5胎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上升快,泌乳高峰高,下降也快;各胎次累积产奶量泌乳曲线基本类似,第1、5胎产量低,2、3、4胎产量高;Wood模型对1~5胎次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分别为0.152、0.054、0.036、0.001、0.089;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对不同胎次累计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均在0.7以上,S型模型对各胎次累计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8。  相似文献   

2.
产奶量差是奶牛个体同一胎次前后2个泌乳月产奶量的差值,可准确反映产奶量变化情况。为探究影响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因素,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5-2018年55 193头次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4个因素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奶量和产奶量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不同胎次、测定年度和产犊季节的荷斯坦牛总产奶量在第2个泌乳月增加最快,产奶量差为8.79kg;头胎第6泌乳月、二胎第7泌乳月和三胎及以上第6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86kg、-4.59kg和-6.13kg;2015-2018年4个测定年度中,第10、第6、第7、第6泌乳月产奶量降低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26kg、-4.98kg、-4.44kg和-3.56kg;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4泌乳月、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12泌乳月、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9泌乳月、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6或第7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是-4.34kg、-4.71kg、-5.36kg和-5.40kg。此外,产奶量差与泌乳持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犊间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泌乳天数、高峰奶、乳脂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产奶量差作为衡量奶牛产奶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可为牧场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双峰驼泌乳期产奶性状、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高、低产双峰驼差异性生长性状及血液和驼乳生理生化指标,为高产驼选育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以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对产奶量进行监测,绘制哺乳期泌乳曲线,并分析不同胎次的产奶量。测定高、低产双峰驼体尺、体重、血液及驼乳理化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双峰驼挤奶期约10个泌乳月,前3个泌乳月产奶量高,第4~7个泌乳月产奶量呈持续下降,第7~9个泌乳月产奶量略有回升,第10个泌乳月产奶量达到最低,可归纳为4种类型的泌乳曲线。产奶量的高峰期一般在2~6胎,最佳年龄为6~15岁。高产驼组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1);高产驼组的体重、血尿素氮及血尿素均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5),而高产驼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5);高产驼组驼乳的乳脂、乳蛋白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理化指标与产奶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双峰驼产奶性能受到机体、泌乳阶段、营养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体重、血液及乳成分与产奶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某牛场产奶量和乳成分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应用奶牛牛群改良(DHI)信息数据,有针对性地提高牛群生产性能,试验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牛场2012年5 407条DHI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GLM过程探讨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月对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相对于其他产犊季节,夏季产奶量最低,第2胎时产奶量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乳蛋白率随着胎次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第1胎乳蛋白率最低,第6胎乳蛋白率最高,产奶量随着泌乳月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2个泌乳月达到峰值,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随泌乳月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乳脂率在第3个泌乳月最低,乳蛋白率在第2个泌乳月最低。说明胎次、产犊季节、泌乳月对牛群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结合这几个影响因素,通过调整产犊季节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提高原料奶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为研究美国瑞士褐牛导入杂交对新疆褐牛产奶性能的效果。本试验选取伊犁新褐种牛场第一胎次的3岁新疆褐牛和美新褐牛F1各12头为试验动物,测定其第1泌乳月至第10泌乳月份日均产奶量,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美新褐牛F1两组牛的日均产奶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泌乳量在第5泌乳月达到最高峰,并且第4~6泌乳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别的泌乳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泌乳月不同组之间第7~10泌乳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其他泌乳月份两组牛产乳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新疆褐牛导入美国瑞士褐牛基因能明显提高3岁第一胎次新疆褐牛泌乳月全月平均产奶量,有助于提高新疆褐牛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择1~4胎次健康崂山奶山羊40只,按胎次分为4组,每胎各10只作为一组.统计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各泌乳月产奶量以及不同季节的产奶量.结果表明:舍饲条件下崂山奶山羊的平均泌乳天数为(262.3±12.9)d,平均泌乳量为(401.8±107.3)kg;第一胎平均泌乳天数最短,第三胎最长(P<0.05);平均泌乳量以第三胎最高,第一胎最低(P<0.05).产奶量随月份变化规律为每年4、5、6、7月份产奶量比较高,到8月份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肉牛泌乳期的营养需要根据肉牛的机体不同而有差异。泌乳时期的肉牛其自身代谢规律的个体差异,导致其采食量和产奶量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肉牛在泌乳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对营养的需要也各不相同。1泌乳早期泌乳早期是指乳牛在产后的15~17周内。大概有50%的产奶量都是在产后4个月以内生产出来的。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肉牛的乳房开始软化,肉牛体内  相似文献   

8.
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收集了新疆褐牛17 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5个数学模型(Wood不完全伽玛函数模型、Nelder逆多项式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六次)、Ali-Schaeffer模型和Wil mink模型)通过SAS(8.1)软件的非线性过程(NLIN)对泌乳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5个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34 0~0.921 4,确定逆多项式模型为新疆褐牛泌乳曲线最佳拟合模型,绘制了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制定了一套不同胎次的泌乳天数产奶量校正系数。结果提示,新疆褐牛泌乳高峰日出现在20~50 d,第一胎泌乳高峰值最低,第三胎泌乳高峰日来得最早;随胎次的增加,母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在第五胎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平均305 d产奶量为4 445.3kg。  相似文献   

9.
根据泌乳母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规律、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分为围产后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黑白花牛是优良的乳牛品种,产奶量较高。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般地说,初产乳牛,体格发育尚未完全,乳腺发育还不充分,泌乳能力小,产奶量较低;其后,随着乳腺及其它器官逐步发育完全,泌乳能力不断增强,产奶量逐年递增,大约在第4~6个泌乳期,产奶量递增到最高峰;随后,有机体逐渐衰退,乳腺机能逐渐退化,新陈代谢逐渐迟缓,泌乳能力也相应地减弱,产奶量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商品尿酮体试剂带来检测奶牛乳酮和尿酮阳性率,研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亚临床酮病主要集中在产后3个月,并随泌乳月增加而减少,第1个泌乳月发病率最高,达41.82%,依次为26.83%,13.64%,7.69%;随产奶量的降低,酮病发病率逐渐降低,年平均产奶量在9.0t以上的高产牛发病率最高,达68.18%,但年平均产奶量在3.0t以下的低产牛也有发病率高的倾向,发病率为16.67%.初胎牛和二胎牛发病率分别为26.32%、25.00%,以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季节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春、夏、秋3季发病率稍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维持280~320天,国际上以305天计算作为通行标准。根据奶牛的泌乳规律,将奶牛的泌乳周期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四个阶段。奶牛品种、胎次、年龄、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其泌乳期的长短有所不同,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与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和能否再次正常发情有关,还影响其今后的产奶量和使用年限。1泌乳前期奶牛产犊后10~20天是泌乳初期。奶牛分娩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检测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3个品种POU1F1基因10个位点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多态位点与泌乳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个奶山羊品种中存在4个多态变异位点,共发现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关联分析表明,Exon 3位点多态与奶山羊第1胎和第4胎产奶量显著关联(P<0.05);Exon 5位点对平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位点组合效应表明,Exl-Ex4组合基因型对奶山羊第3胎产奶量有显著影响;Ex3-Ex4组合基因型对平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Ex3和Ex5位点的互相效应对奶山羊第1胎产奶量有显著影响.暗示POU1F1基因可作为奶山羊泌乳量MAS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维持280~320天,国际上以305天计算作为通行标准。根据奶牛的泌乳规律,将奶牛的泌乳周期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四个阶段。奶牛品种、胎次、年龄、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其泌乳期的长短有所不同,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与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和能否再次正常发情有关,还影响其今后的产奶量和使用年限。1泌乳前期奶牛产犊后10~20天是泌乳初期。奶牛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荷斯坦牛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群体规律及非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华东地区某规模化牧场8 757头泌乳牛的906 748条挤奶记录,定义了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6个泌乳速度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了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采用固定模型分析了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6个泌乳速度指标中,除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之外,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基本呈对称分布,各个指标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30%左右;各指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4~0.89之间,泌乳速度与产奶量呈中等或强相关,与挤奶时间呈弱负相关,与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呈弱正相关。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季节中,冬季的班次产奶量和挤奶时间最大,夏季的平均流速最快,而秋季的最高流速最快;不同泌乳阶段中,在第Ⅱ泌乳阶段(45~99 d),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最大;不同班次中,在夜间班次(00:00—06:00),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为最大。【结论】 奶牛泌乳速度指标存在较大变异,对季节、胎次等环境和生理因素较为敏感,可为奶牛产奶性能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陕西农垦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奶牛场研究奶牛泌乳天数对产奶量和乳质的影响,从而得到奶牛产奶相关规律,并将信息反馈到牛场,指导和完善牛场管理,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方法]应用DHI技术。[结果]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产奶量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三个产奶月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泌乳结束。[结论]奶牛泌乳天数与乳蛋白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尿素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乳脂率、乳糖含量及牛奶体细胞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疆哈萨克马的泌乳规律,本实验以新疆富蕴县和布尔津县放牧状态下的哈萨克马(3~5胎次)为研究对象,最终收集得到57匹马3 420条泌乳期记录,分析比较Wood模型、IQP模型、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ML模型4个模型对哈萨克马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利用SAS 9.4软件对4个模型的参数进行拟合并计算拟合度,然后通过最佳拟合参数列模型方程,将每个时间点代入方程中得到产奶量,最终绘制泌乳曲线,同时计算校正系数。结果显示:4个模型对哈萨克马3个胎次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均较好,Wood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17 9~0.972 9,IQP模型的拟合度在0.967 6~0.985 5,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在0.989 1~0.993 0,ML模型的拟合度在0.9651~0.9736,其中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其他3个模型,为新疆哈萨克马第3、4、5胎次的最佳泌乳曲线模型,拟合度分别为0.993 0、0.989 1、0.991 1,同时利用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绘制出新疆哈萨克马的泌乳曲线,并制定出新疆哈萨克马3~5胎次产奶量的校正系数。根据泌乳曲线可得出,哈萨克马产奶高峰出现在泌乳的第60~70天,且产奶量大小依次为第3胎次第4胎次第5胎次。本研究可为高产哈萨克马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泌乳母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规律、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分为围产后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加强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保持奶牛身体健康、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奶牛自产犊产奶开始至干乳期间的时间称泌乳期。根据泌乳母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规律、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分为围产后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加强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比较Wood模型和AS模型对荷斯坦奶牛不同胎次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探究泌乳期内产奶量的变化规律。选择中原地区两个规模化牧场374头中国荷斯坦牛2006-2018年的产奶量记录,使用NLS语句拟合其泌乳曲线并利用AIC比较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3胎AS模型的AIC值较低,2胎Wood模型的AIC值较低;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二级参数不同:1胎泌乳高峰日晚、高峰产奶量较低,但泌乳持续力强,2至4胎次泌乳高峰日早、高峰产奶量较高、泌乳持续力较弱;不同牧场间泌乳曲线二级参数也有差别。结果提示,AS模型为1、3胎最佳拟合模型,Wood模型为2胎最佳拟合模型;头胎牛和经产牛的泌乳曲线差别较大,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应分群饲养,根据各自不同的泌乳特点供给泌乳期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