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枣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该菌可通过伤口或直接穿透果皮侵染,在病落果上越冬后进行初侵染,欧氏杆菌Erwinia sp.只为害成熟枣果,不侵染未成熟枣果。  相似文献   

2.
枣锈病对小枣产量影响很大,国内对其侵染规律尚不清楚。经研究该病有冬孢子和夏孢子,无转主寄主。冬孢子5月下旬出现,6月上中旬盛期;夏孢子7月下旬出现,8月上、中旬盛期。初侵染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侵染高峰期。该病的发生与6~8月降雨量、次数成正相关。开花后7~10天用粉锈宁或25%多菌灵;7月上旬至8月初使用1:2:200波尔多液,防效均达100%。  相似文献   

3.
王乔 《新疆林业》2010,(5):28-28
<正>枣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在枣区有所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主要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受害枣果先在果肩及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内色病斑,中间呈圆形褐点,病区果肉松软萎缩,病果易早期脱落。病果个  相似文献   

4.
球毛壳菌对樟子松的侵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风沙区樟子松枯死主要发生在10—15年生幼龄林上,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感病高峰期,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死亡高峰期。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均能放散与传播,降雨节律及降雨量直接影响孢子的扩散与数量。人工接种发现:病菌的侵入期主要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潜育期半个月,侵入途径是伤口,病株感病部位及枯死枝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密度高,植被盖度大的林分感病重。  相似文献   

5.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沧州枣区已成为危害果实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年份,在果实着色后接近成熟期或采收后晾晒过程中,遇连阴雨天气,病果率达30%~60%,浆烂后的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损失。枣树浆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烂果病引起的,其次还有枣软腐病、枣木霜病等。在生产上,只要重点防治枣轮纹烂果病,其它果实病害.就能达到兼治。  相似文献   

6.
<正>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树浆烂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  相似文献   

7.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沧州枣区已成为危害果实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年份,在果实着色后接近成熟期或采收后晾晒过程中,遇连阴雨天气,病果率达30~60%,浆烂后的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的损失。近年来,在红枣主产区应用综合配套技术防治该病效果显著。枣树浆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烂果病引起的,其次还有枣软腐病、枣木霜病等。在生产上,只要重点防治枣轮纹果病。其它果实病害就能达到兼治。  相似文献   

8.
<正>献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33万hm2,红枣年产量1.5亿kg,年产值近6亿元。由于近年来金丝小枣采收期常遇连阴雨天气,枣果采收后得不到及时晾晒,红枣浆烂果现象十分严重,一般浆烂果率在30%左右,严重地块烂果率达到50%以上,甚至发生绝产,严重影响了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枣缩果病病原越冬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采集枣树的树皮、树枝、枣股、枣刺、枣吊、落叶、落枣等越冬组织,在室内分离、镜检,确定了枣缩果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细交链孢菌主要越冬场所为枣树冬季落叶、枣刺、枣吊和落枣,聚生小穴壳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一次枝树皮、二次枝树皮、主干树皮和枣股。  相似文献   

10.
2013-2015年淳化县核桃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果园炭疽病造成损失10%~30%,严重危害逐步显现出来,叶片、枝条、果实皆可染病;病原菌有性时期为球壳菌科小丛壳属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无性态为黑盘孢科盘圆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以菌丝体在核桃病枝、病果、芽上越冬,5月上旬至下旬在越冬场所病残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6月上旬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一般为5~10天,6月下旬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中旬停止发病进入休眠越冬期;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消除或减少越冬病源量、喷施化学药剂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桃红颈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红颈天牛Aronzia bungii Fald.在安徽黟县和歙县2a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被害处越冬。成虫最早出现在6月9日,6月12—20日为羽化高峰,6月17—21日为产卵盛期。6月24日幼虫开始孵化,6月27—30日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10月中旬为危害期,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3.
于冬梅  盖素芬 《经济林研究》2006,24(1):49-51,66
对核桃主要器官中氮素含量及器官间氮素的分配比例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在核桃各器官中的变化规律与其自身的生长规律相吻合,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树体萌芽期各营养器官的氮素含量最高,雌花或幼果的氮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在枝条旺盛生长及果实的速长期,各主要器官的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核桃种仁充实期,果实中的氮素含量急剧上升,而叶片和枝条中的氮素含量继续下降。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间氮素的分配比例有差异,5月中旬至7月上旬氮素的分配比例排序为叶片>果实 >果枝>营养枝;7月中旬至9月上旬氮素的分配比例排序为果实>叶片>果枝>营养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宁梨巨枣"品种特性,枣园选择,土肥水管理,树体整形修剪,花期管理,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系列规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浓度中等,而发病的W14砧木含有植原体的筛管数量较少、且浓度很低。在嫁接不成功或未发病的DJ和W14砧木组织及健康对照组织中皆检测不到植原体荧光。  相似文献   

16.
1996-1999年在山东省乐陵枣-粮间作地区对约60年生的金丝小枣树进行了修剪试验,研究表明,修剪是使老枣树更新复壮、恢复产量的重要措施,修剪强度以轻剪为宜。结果基枝以保留4个枣股的结果密度最大(1.47),较对照(0.76)增加93%,与留8个枣股及对照的差异显著,与留2个枣股的差异极显著。增加叶面积约20%,叶绿素含量约增加13.36%,空吊数约减少34%。  相似文献   

17.
环剥与环割处理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环剥与环割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进枣树的栽培技术和提高枣树的产量与枣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主干环剥及主枝环割适宜在盛花期即开花30%~50%时进行,可明显提高冬枣果实及花序坐果率,提高产量;环剥与环割后果实的维生素C、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环剥处理后的枣果总糖含量较环割处理高,硬度较环割处理低,果实品质更好;盛花后期即开花60%~80%进行环剥与环割,可提高枣果纵横径及单果质量,促使果实膨大,所以在栽培中可结合盛花期进行环剥、环割后,在盛花后期根据树势情况进行2次环剥、环割处理;木质化枣吊的坐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均高于脱落性枣吊,说明在生产中应注意培养木质化枣吊,这是提升枣果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麦哈乐(Thifensulfuron methyl)对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新梢生长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哈乐对枣树的正常生长有极严重的影响,试验中均出现了叶片萎蔫、卷曲、失绿、干枯及枝条停止生长的现象。因此,枣园、枣树苗圃地或枣树与农田间(混)作地进行化学除草时,应避免使用麦哈乐。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认定的红枣良种蒙枣1号、蒙枣2号、蒙枣3号脆熟期果实为供试材料,对氨基酸、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等含量进行测试分析。蒙枣1号果实总氨基酸(TAA)、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果实总酸(以柠檬酸计)、粗纤维、维生素C、粗脂肪、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0.979 g·100 g^-1、0.178 g·100 g^-1、0.61 g·100 g^-1、1.54 g·100 g^-1、0.39 g·100 g^-1、0.70 g·100 g^-1、7.82 mg·kg^-1和7.30 mg·kg^-1。蒙枣2号果实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和Ca含量最高,分别为19.76 g·100 g^-1、56.46和294.65 mg·kg^-1。蒙枣3号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1.98 g·100 g^-1和34.50 g·100 g^-1。Pb、Cd、Hg、As的含量极少或未检测出。通过测试分析,为蒙枣1号~3号品质评价和进一步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枣树种质资原、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鲜枣保鲜贮藏和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