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选青海省富硒区对硒素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春小麦品种.[方法]经验采用裂区设计,设6个处理,1:品种青春38,不施肥;2:青春38,喷施Zn肥;3:青春38,喷施Se肥;4:品种阿波,不施肥;5:阿波,喷施Zn肥;6:阿波,喷施Se肥,Zn肥用量为210 g/ha(Zn),Se肥用量为3626 mg/ha(Sc),研究硒锌肥外源性喷施对品种青春38、阿波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青春38喷施Zn肥处理产量的增幅最高,为21.66%,其次为品种阿波喷Se肥处理,增幅为20.19%;施用Zn肥处理,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50.70%,阿波增幅为61.73%;施用Se肥处理品种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81.69%,品种阿波增幅为90.12%.相同肥源处理下阿波籽粒中Se吸收累积量均高于青春38.收获后不同器官中Se浓度大小为:根>叶>籽粒>茎,Se吸收累积量大小为:籽粒>茎>叶>根.[结论]施用Se肥和Zn肥均可促进不用品种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品种阿波对Se吸收累积能力高于青春38,可在青海富硒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张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5):626-629
[目的]优选青海省富硒区对硒素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春小麦品种.[方法]经验采用裂区设计,设6个处理,1:品种青春38,不施肥;2:青春38,喷施Zn肥;3:青春38,喷施Se肥;4:品种阿波,不施肥;5:阿波,喷施Zn肥;6:阿波,喷施Se肥,Zn肥用量为210 g/ha(Zn),Se肥用量为3626 mg/ha(Sc),研究硒锌肥外源性喷施对品种青春38、阿波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青春38喷施Zn肥处理产量的增幅最高,为21.66%,其次为品种阿波喷Se肥处理,增幅为20.19%;施用Zn肥处理,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50.70%,阿波增幅为61.73%;施用Se肥处理品种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81.69%,品种阿波增幅为90.12%.相同肥源处理下阿波籽粒中Se吸收累积量均高于青春38.收获后不同器官中Se浓度大小为:根>叶>籽粒>茎,Se吸收累积量大小为:籽粒>茎>叶>根.[结论]施用Se肥和Zn肥均可促进不用品种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品种阿波对Se吸收累积能力高于青春38,可在青海富硒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和样品检测的方法,研究增施不同品种的硒肥及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甜瓜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硒葆和亚硒酸钠2种富硒肥料均能增加土壤和甜瓜产品中硒的含量,从而达到富硒的目的,且增产增效明显;2种富硒肥均以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和样品检测方法,研究增施不同品种的硒肥及不同的施用方法,硒对西甜瓜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硒葆和亚硒酸钠两种富硒肥料均能增加土壤和西甜瓜产品中硒的含量,从而达到富硒的目的,且增产增效明显,但两种富硒肥料均以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汾芝2号、晋芝1号、冀航芝1号、汾芝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硒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硒处理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提高芝麻产量因子的效果最好,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效果次之;3种外源硒处理后,芝麻各器官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达显著水平,其中根施纳米硒肥和矿硒肥后,芝麻体内各器官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而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后,芝麻体内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籽粒≈茎,同时叶面喷施有机硒肥使芝麻的硒转移系数显著高于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7.
英红九号茶树施用硒肥的富硒及产量品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硒光合菌肥(含硒0.156 mg/mL)为硒源、英红九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茶树外施(叶面、根际)不同浓度硒肥的富硒效应及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硒浓度、施硒方式对茶叶含硒量有明显影响,施硒浓度与茶叶含硒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但浓度过高会影响茶树对硒的吸收.施硒肥10d后,叶施处理茶叶含硒量为0.157~0.389 mg/kg,根施处理茶叶含硒量为0.075~0.174 mg/kg,分别是对照的1.96~4.86倍、0.94~2.18倍,叶施的富硒效率优于根施,以叶施硒10d后采制富硒茶为宜.中浓度硒肥(2.60~3.90 mg/kg)对茶树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癌、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喷施外源硒对不同作物硒含量吸收,微量金属含量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作物合理使用硒肥提供科学参考。选用棉花、辽五味子、玉米、芝麻、大豆、红小豆、谷子、高粱8种作物进行了试验测定,采用4种喷施处理(CK、P1、P2、P3)。结果表明,硒含量普遍会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喷施富硒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辽五味子的增产幅度达到了34.67%。钼、锌、锰微量元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硒元素喷施量的影响,但最终整体含量取决于作物本身对其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凉粉草生长的适宜硒肥浓度及凉粉草硒动态积累规律,为富硒凉粉草生产的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0 mg/L (CK)、正硒宝浓度5.55 mg/L (Z_1)、6.65 mg/L(Z_2)、百沃硒浓度6.65 mg/L(B_1)、13.30 mg/L(B_2)等硒肥处理,在凉粉草草封行(6月30日)至采收前30 d(8月4日)各喷施5次(每次间隔时间7 d),研究不同硒肥处理对凉粉草地上部生长、产量及硒动态积累的影响。[结果]喷施硒肥对凉粉草叶片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适宜的硒肥喷施浓度可促进凉粉草茎生长和产量提高,其中B_1处理下凉粉草茎最长(83.98 cm)、产量最高(干重662.6 kg/667m~2);硒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凉粉草硒含量和硒积累量,但随着硒肥喷施次数及生长期的增加,凉粉草硒含量先升高后降低,Z_2和B_2处理的硒含量高峰期(8月2日)早于Z_1和B_1的硒含量高峰期(8月9日),Z_1、Z_2、B_1和B_2处理凉粉草的硒含量高峰分别为0.397 mg/kg、0.478 mg/kg、0.898 mg/kg和1.784 mg/kg,凉粉草对硒的吸收表现为B_1(15.09%)B_2 (10.74%)Z_2 (9.10%)Z_1 (4.68%)。[结论]综合凉粉草田间生长性状、产量表现、硒动态积累及硒吸收,百沃硒浓度6.65 mg/L(B_1)用于田间栽培富硒凉粉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富硒叶力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栽培的条件下,富硒叶力肥设置全量全次、全量减次、减量减次3个施肥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了叶面喷施富硒叶力肥对水稻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9000g,于孕穗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中期分2次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出米率.虽然施用富硒叶力肥对产量增加不显著,但是可以提高水稻的质量,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蒸煮品质增加.因此,施用富硒叶力肥能显著地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和富硒水平,减少水稻的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1.
陈斌 《农学学报》2015,5(5):48-52
为研究不同磷肥和钾肥耦合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茼蒿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磷肥施用并配施不同种类钾肥下茼蒿维生素C(Vc),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同等磷肥施用量条件下,配施不同钾肥处理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整体上分别表现为KH2PO4>KNO3>KCl>K2SO4>CK、KH2PO4>K2SO4>KNO3>KCl>CK和KH2PO4>KNO3>CK>K2SO4>KCl;不同磷肥施用量配施同种钾肥时,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普遍表现为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配合KH2PO4施用在不同磷肥施用量条件下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其中在高水平Ca(H2PO4) 2条件下配施KH2PO4,茼蒿Vc、还原糖、氨基酸含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不施氮肥(N0)、减施氮肥(75 kg·hm-2,N1)、常规氮肥(150 kg·hm-2,N2)和高施氮肥(225 kg·hm-2,N3)共4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下芝麻在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结果表明,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的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变化;株高显著下降;单株产量略微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经济系数增加6.10%。N0处理的株高、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较N2分别显著降低15.89%、12.70%、25.67%、6.38%、10.00%、40.15%和16.43 %。从干物质积累来看,N1处理的根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重和粒蒴比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根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和粒蒴比重较N2分别显著降低19.40%、25.40%、28.40%、27.57%和9.83%。从光合特性来看,N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Pn和WUE分别较N2处理降低8.15%和8.52%。综上所述,氮肥减施50%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为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芝麻9个品种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始蒴高度>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空稍高度。芝麻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4.
灰关联熵分析法在芝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熵分析方法,2012年对山西省农科院芝麻课题18个后代材料的单株产量与千粒重、株高、腿高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单株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千粒重0.994083104、单株蒴数0.989996079、株高0.988820576、每蒴粒数0.988162488、果轴长0.988118165、病株率0.987747396、蒴长0.98729835、腿高0.986958264、黄稍长0.984676022;熵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蒴数>株高>每蒴粒数>果轴长>病株率>蒴长>腿高>黄稍长,并以此确定了18个后代材料中的K1,K3,K12具有较好的高产潜力,得出今后芝麻品种培育时的选育和筛选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得知,有效积温对各农艺性状的相关表现为空秕率(0.4696**)>穗粒数(-0.4063*)>千粒重(-0.4014*)>有效穗数(0.2511)>株高(-0.0843)>产量(0.0598);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穗粒数(0.5889**)>空秕率(0.3843)>千粒重(-0.2047)>株高(0.0700)>有效穗数(0.0155)>产量(-0.O123);温光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367.74+0.0468X1—0.0166X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叶面喷施蚯蚓氨基酸液肥对黄瓜品质的影响,为蚯蚓氨基酸肥在蔬菜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H1(喷施0.3%KH2PO4)、H2(喷施蚯蚓氨基酸800倍液+0.3%KH2PO4)、H3(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液+0.3%KH2PO4)、H4(喷施蚯蚓氨基酸300倍液+0.3%KH2PO4)、H5(喷施蚯蚓氨基酸800倍液)、H6(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液)、H7(喷施蚯蚓氨基酸300倍液)及清水对照(CK)处理,在黄瓜挂果期进行叶面喷施,采收时测定各处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Vc)、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有机酸、硝酸盐含量及糖酸比.[结果]与CK相比,采收时H2、H3和H6处理黄瓜的V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0.0%、53.5%和38.0%(P<0.05,下同);H2、H3、H4、H6和H7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55.2%、85.3%、67.5%、31.6%和49.6%;H3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1.2%;各施肥处理的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均降低,其中H4、H5和H6处理显著低于CK;H2和H3处理的有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2%和22.8%,H5、H6和H7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9.1%、44.8%和36.8%;分别与H5、H6和H7处理相比,H2、H3和H4处理黄瓜的Vc含量增加,糖酸比降低,有机酸含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60.8%、78.5%和35.5%.[结论]在黄瓜挂果期喷施适当浓度的蚯蚓氨基酸液肥有利于整体提升黄瓜果实品质,其中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0.3%KH2PO4混合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可替代人工打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芝麻播种后60 d进行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处理,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打顶处理比不打顶处理增产5.65%;多效唑(PP333)对芝麻无增产效果,不能替代人工打顶;喷施三碘苯甲酸(TIBA)、矮壮素(CCC)、丁酰肼(B9)处理芝麻每蒴粒数、每蒴粒质量和粒壳比显著升高,秕子率显著降低,可促进芝麻增产,且TIBA、B9处理芝麻空梢长显著缩短;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对芝麻籽粒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以及脂肪酸构成均无显著影响;人工打顶和TIBA处理导致芝麻素含量显著降低;CCC对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6-BA处理提高了芝麻林素含量;B9处理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分别升高14.29%、17.38%。综上,B9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增产12.72%),最适宜芝麻化学打顶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培试验,设不施磷(P1)和施磷(P2)2个处理,研究10个芝麻品种施磷效应。结果表明:芝麻有效蒴果数、籽粒产量及磷积累量,供试品种间差异很大,其中,P1处理上述指标的变异高于P2处理。施用磷肥对芝麻的平均有效蒴果数、平均籽粒产量和平均磷素积累量均有增加作用,与P1相比,P2上述指标分别是前者的1.38,1.70和2.13倍。不同芝麻品种施磷的效应不同,增施相同数量的磷肥,芝麻有效蒴果、籽粒产量和磷积累数量增加量品种间变化范围分别是1.8-60.3个/株,0.1-14.4 g/株和72.4-315.9 mg/株,最高值分别是最低值的33.5,144和4.36倍。  相似文献   

19.
芝麻株高是制约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因素。本项目组研究了不同芝麻品种在100 mg/L矮壮素处理后,对株高、株型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显著降低各个品种的株高,平均降低7.88%;常规栽培品种皖芝2号和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矮壮素处理后,株型矮化紧凑,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增加,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28.83%和65.90%,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研究结果将为芝麻矮化调控适应机械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结论]选育芝麻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对不同性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