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6优7075的产量(Y)及其产量构成因素(X)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Y)与结实率(X_3)呈显著正相关,与每亩有效穗数(X_1)和每穗粒数(X_2)及千粒重(X_4)呈正相关;结实率(X_3)对产量(Y)的直接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每亩有效穗数(X_1)、每穗粒数(X_2)、千粒重(X_4);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 233.25+25.62X_1+2.34X_2+9.96X_3+39.3X_4。  相似文献   

4.
对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发现,结实率和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结实率、每穗粒数、穗长、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认为,有效穗、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通过与其他产量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水稻单产。因此,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要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适当后移,在倒3叶时增施粒肥以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Y两优900水稻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两优900是目前金湖县银涂镇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之一,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Y两优900产量的4个主要构成因素与产量成正相关,有效穗数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产量达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成负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育壮秧、提高栽插质量、科学施肥、科学调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参加2007年漳州市晚稻区试中的4个博优组合--博优270、博优586、博优黄占、博优253(CK)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每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分别较低产组合增加8.04%和4.80%;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是一对主要矛盾.因此,育种中通过选用千粒重大、穗大粒多的恢复系与博优A配组,是提高博优组合产量水平的可行途径;生产上应在保证穗数的条件下,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才能充分发挥高产博优组合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有效穗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并协调好各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创造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杂交稻荃优8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密切,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所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穗,其次为结实率、每穗粒数。其高产栽培应主攻有效穗,通过栽培措施尽量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提出荃优82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Ⅰ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Ⅰ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7)>有效穗(P3 =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 =0.118 5).[结论]在Ⅰ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杂交早稻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2个杂交早稻中、迟熟新组合的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整齐度与单株产量接近显著正相关,而其它性状的整齐度对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各性状整齐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仅单株有效穗数整齐度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其它均未达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性状整齐度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株高整齐度、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整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I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I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 7)有效穗(P3=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0.118 5)。[结论]在I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中优281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穴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产量性状间,穴有效穗与群体有效穗呈显著性负相关,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长则呈显著正相关;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0.0 cm × 23.3 cm.  相似文献   

17.
对春优84 22块田的产量与穂粒重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因子变异效应为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每穂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一定正相关,穂数与每穂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通过每穂总粒数、千粒重有减产作用,每穂总粒数通过穂数是负效应、通过粒重为正效应;有效穂、结实率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每穂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向直线回归。栽培上应重点协调好穂数与粒数间矛盾,高产栽培决策是稳定穂数主攻大穂提高结实率争粒重。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中晚熟水稻新组合辽优20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辽宁省9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优20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结实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北方弯穗型杂交稻品种选育应该注重选择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和'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播种时间,为实现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春优927'与'甬优538'生育期较长,播种越早生育期越长,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嘉优中科3号'生育期较短,播期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期对'春优927’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播期对'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大。产量与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和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籼粳杂交稻品种,建议通过选择适宜播期,适当控制穗数,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达到解决茬口矛盾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