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鸭茅物种的起源、分布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兵  罗登  谢文刚  梁欢  袁扬 《草地学报》2014,22(3):448-45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世界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自然界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丰富、基因资源优良、开发利用潜力大,是鸭茅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了解该物种的分布和起源,对于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鸭茅的分类、起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鸭茅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的研究和利用这一优良的牧草资源。  相似文献   

2.
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形态及发育特性(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声  段新慧 《草地学报》2006,14(1):92-9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又名鸡脚草、果园草,是温带著名草种,在世界牧草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1]。鸭茅是云南省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禾本科牧草之一。但现有当家品种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育成,在云南各地结实性普遍极差,不能生产种子[2]。云南省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丰富,分布广泛[3],具有良好的结实性。另一方面,有关我国鸭茅四倍体栽培种遗传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同源性高,遗传差异较小[4],间接地反映我国鸭茅栽培种的基因相对匮乏。因此,加强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的研究,为解决在云南的结实问题,为丰富我国鸭茅基因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Beacon Designer v.8和Primers Blast软件设计引物,使用PCR扩增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来筛选出目的基因片段,对目的片段序列进行Blast比对,筛选出适合于鸭茅(L.)RPB1引物序列。试验结果显示:设计的10对引物中有2对引物扩增条带唯一且清晰,扩增产物经比对后验证其为目的基因。筛选出的RPB1引物对鸭茅物种起源进化及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山新麦草是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华山段的特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特点。因此,华山新麦草可作为小麦抗病、抗逆等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华山新麦草种群生态保护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华山新麦草分类及进化、种群生态和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华山新麦草的生态保护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特异种质资源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该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宝兴鸭茅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收集的鸭茅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开展了一系列育种研究.采用细胞学等研究手段,发现我国西南区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除四倍体外,尚有二倍体广泛分布.所有四倍体鸭茅在产草量、品质、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均优于二倍体.通过多年的选育,育成了优质、高产四倍体新品种宝兴鸭茅,并于1999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新品种.在重点介绍该品种选育推广的基础上,对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以84份国外引进鸭茅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筛选优良鸭茅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小穗数变异最大,小花数、茎粗次之,而叶宽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穗数、小花数、株高和内稃长4个性状是造成鸭茅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1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84份材料分为3类,每一类都由不同地域来源的鸭茅构成,表明鸭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由品种间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苔草(Carex)为莎草科(Cyperaceae)苔草属(Carex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荫、自繁能力强、多年生、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园林绿化、草牧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苔草属植物的广泛应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成为当前的重点,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基础。本文综述了苔草属植物在形态、细胞及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苔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物种起源及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苔草属植物基因组开发、新品种培育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苔草的遗传育种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鸭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范彦  曾兵  张新全  马啸 《草业学报》2006,15(5):103-108
以宝兴鸭茅和国外安巴鸭茅品种为对照,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32份野生鸭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筛选出引物12个,共扩增出多态性带8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3.1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2 0~0.926 0。这说明我国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2份中国野生鸭茅材料分为五大类,同一地区的鸭茅品种(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我国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区域的鸭茅(Dactylis glmerata)对环境的适应性,选取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鸭茅分布的典型区域,研究分析了鸭茅种群植株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天山西段及东段野生鸭茅除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种群间均成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的大小与分布生境的海拔、年内降水量有关;MDA含量也反映出分布地段的生境差异性与当地降水量有很大关系a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地段野生鸭茅居群在相异生境下适应环境的一些信息,可为该地区鸭茅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新品种选育等提供部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区鸭茅种质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SSR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11份鸭茅种质的11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1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4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 (PPB) 达90.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7(A01F24)~0.45(A01E02),平均为0.33;Shannon多样性指数(I)范围在0.046 3~0.347 7,表明供试鸭茅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AMOVA分析表明,63.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质内部,种质间变异仅为21.93%,二倍体与四倍体鸭茅群体间遗传差异不显著。3)对各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可将11份鸭茅分为2大类:来自重庆和贵州的3份二倍体材料YA2006-3、YA2006-4 和YA02-101聚为I类,其余8份材料聚为II类,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相同倍型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刘志鹏  任广朋 《草业学报》2022,31(11):191-203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disordered statu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go genus,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everal definitions of a taxonomic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and the na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13 Medicago species in China are reported,together with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names,life forms,chromosome numbers,pollination methods and natural distribution of about 90 Medicago species worldwide,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14 sections and 10 subsections in Medicago. The molecular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and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Medicago are discussed,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subspecies in the alfalfa complex are further explained.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Medicago species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species. A wide collection of global Medicago germplasm resources,aiming to further clarify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ections and different species by molecular evolution methods is proposed. This review provides a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future Medicago classification and alfalfa cross breeding.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配子(精子和卵子)冷冻保存是将配子在超低温条件下冷冻,可进行优秀家畜个体和珍稀濒危动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配子冷冻是珍稀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保存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动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国内外精子和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介绍了配子冷冻-解冻后的损伤评估研究,提出了未来我国在濒危珍稀动物配子冷冻保存方面的应用策略和保种建议,以期为我国家畜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家畜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海天然草地拥有十分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部分牧草具有优良的抗逆基因。近年,青海省充分重视优质牧草种植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但目前依然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如总体数量偏少、缺乏丰富的保存方式等。需进一步完善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体系,促使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得到深入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畅喜云  赵建中 《青海草业》2013,22(1):2-5,18
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可以准确快速获得遗传信息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农学、医学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对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存措施的制定,燕麦资源新基因的挖掘和种质创新及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泛搜集、有效保护、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现已搜集到15000余份牧草种质;建立了一个中期库;完成鉴定材料4500余份;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了336个牧草品种,其中134个为育成品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牧草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从研究利用阶段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今后研究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利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采集;(2)构建牧草核心种质,以保存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评价鉴定以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4)信息网络技术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狗牙根种质资源研究与改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既是应用最广泛的暖季型草坪草,也是优质牧草。我国拥有丰富的狗牙根种质资源,分布遍及黄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我国的狗牙根种质资源评价与改良工作水平还很低。通过对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抗逆性、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括和归纳,简要评述了狗牙根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满江红(Azolla Lam.)是稻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肥饲兼用水生植物,开展满江红属植物的肥用品质评价对满江红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全国有机肥料品质分级标准对满江红属6个代表种(蕨状满江红A.filiculoides、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覆瓦状满江红A.imbricate、羽叶满江红A.pinnata),以及自主选育的杂交种、回交种等共24份种质资源进行肥用品质分析,以期明确满江红的肥用品质水平和品系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4份满江红资源均达二级以上有机肥品质标准,其中18份达一级有机肥品质标准;全磷评分对满江红品质评分的直接作用最大。满江红属植物资源具有高氮富钾的肥用特点,而磷、钾含量是影响满江红品质评分的关键因子;基于有机肥品质评分结果,卡洲满江红‘3001’、杂交种‘4088’和墨西哥满江红‘2026’可作为绿肥推广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