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铁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1.1 不同来源铁的生物效价不同来源饮的有效性不同,表1总结了一些铁源对动物的有效性。1.2影响饲料中铁有效性的因素1.2.1动物因素动物年龄、健康和铁营养状况均能影响铁有效性.幼龄动物因需铁多,故对铁的吸收率就高.动物若患有寄生虫病或者肠道病变,则对铁吸收机能下降.动物  相似文献   

2.
铁是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能够影响水产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营养代谢、蛋白质合成、免疫机能、生长发育等各种生理活动缺铁会引起水产动物出现贫血、缺氧等症状;铁过量会引起水产动物中毒.从铁的生物学功能、水产动物饲料中铁的最适含量、铁不足或过量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铁对水产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必需微量元素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铁是生物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引起了营养学、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铁的代谢、铁的生物学功能、铁对动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以及动物缺铁和铁过量的表现几个方面对微量元素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铁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动物体受到应激原刺激后,可引起动物对特定刺激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反应或非特异性反应.适当的自然刺激可使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提高生产性能.如果机体缺乏应激反应或应激反应失败,体内平衡遭到破坏,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就会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但是动物体受到过度应激刺激影响,就会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猪只免疫力低下,发病率高、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5.
铁元素的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上应用广泛。文章就铁的营养生理功能,以及无机铁、有机盐铁和氧基酸螯合铁等不同形式的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铁是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能够影响水产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营养代谢、蛋白质合成、免疫机能、生长发育等各种生理活动缺铁会引起水产动物出现贫血、缺氧等症状;铁过量会引起水产动物中毒。从铁的生物学功能、水产动物饲料中铁的最适含量、铁不足或过量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铁对水产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铁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生产中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铁制剂。铁的生物学效价是铁制剂的一项重要评定指标,也是近年来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铁在体内的作用和代谢过程、生物学效价的研究方法以及影响生物学效价的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铁元素的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铁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代谢,以及影响动物铁元素吸收的因素,概述饲料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氨基酸螯合铁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饲料防霉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制饲料霉变是饲料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平均损失的粮食和饲料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霉变所致。饲料霉变既影响饲料的品质,又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引起动物腹泻,甚至造成畜禽中毒死亡。因此,防止饲料霉变,是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饲料霉变措施很多。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是使用防霉剂。为此,本文就饲料防霉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述,仅供参考。1饲料防霉剂的品种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较强抑菌效果、使用安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等特…  相似文献   

10.
正各种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提升动物生长速度。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会添加各种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养殖场合理的搭配使用可以保证动物微量元素的摄入量。由于,饲料生产中微量元素添加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部分饲料的实际含量与标准不符,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1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对动物造成的危害1.1铁饲料中的铁元素有较高的耐受性,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具有保障作用。铁元素摄入过量会造成动物体内蛋白质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湖南畜牧业生产由于饲料短缺、技术落后以及陈旧的管理方式等原因。致使发展速度缓慢,生产呈现萎缩趋势,潜伏着滑坡的危机,其对策应当是:重新认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实行畜牧业集约经营;完善畜产品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的意义与重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由于农牧分离和不合理的养分管理方式导致了农田硝酸盐淋失、水体富营养化、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中国“土壤-作物-畜牧业”生产系统(即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通过优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保持养分合理流动与循环,减少各个环节的养分环境排放,提高系统利用率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可为“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面源污染阻控”等国家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中国农牧系统养分投入、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等特征、国内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重点。目前中国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是过渡依赖化肥养分投入提高粮食和饲料产量,进而支持集约化畜牧业发展;而农牧分离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农牧系统养分流动效率低,环境排放高;都市圈及其周边是排放的热点区域。国际研究经验表明,农牧结合是可持续集约化农业的必然出路,农牧结合的核心是通过改善畜禽粪尿管理,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提高养分在农田循环的比例和数量。兼顾提高农牧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的“土壤-作物-畜牧业”系统养分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中国农牧系统养分管理研究应包括:(1)典型农作系统“土壤-作物-畜牧”系统养分流动规律和环境效应的定量研究;(2)有机肥替代化肥机理与调控途径研究;(3)畜禽粪尿养分循环利用机理和减排技术研究;(4)高产高效“土壤-作物-畜牧”系统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陇县唐家庄乡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实际,建立了以种植紫花苜蓿为突破口,以奶山羊等草食家畜生产为转化器,以乳品加工为龙头的林草-家畜-粮食生产相协调、牧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生产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特点,以及近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中国发展畜牧业适宜于采用以非粮型牛羊生产为主,兼顾节粮型猪禽生产的新模式。所谓非粮型畜牧业,指科学地利用非竞争性饲料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等家畜的生产。非竞争性饲料资源包括牧草、秸秆、糟渣、糠麸、饼粕、畜禽粪便、骨粉、饲用矿石资源、非蛋白氮以及生物饲料等.应用该模式可使我国的畜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牛羊奶、肉、毛、绒、皮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个有关中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大转移的重要战略问题。必将对畜牧业协调而快速地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改善整个国民的营养结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以及丰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07、2013年甘肃省86个县市9种畜牧业产品的产量数据,利用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测算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进而依据产量份额划分各自的主产县市,并按集中连片原则识别优势生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生产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其中蜂蜜、禽肉、牛奶产业集中度较高,山羊毛、绵羊毛产业集中度适中,牛肉、羊肉、猪肉、禽蛋产业集中度偏低。据此,根据甘肃地形、草畜资源识别位于甘肃河西、中南部、陇东南的9种畜牧业产品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其中河西区域草原、农作物秸秆丰富,包含8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集约化畜牧业产业带;中南部高山草甸、林间草地、人工草地丰富,包含7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绿色畜牧业产业带;陇东南气候适宜,蜂蜜、山羊毛、肉牛的产量占全省最高,包含5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精加工畜牧业产业带。最后,应通过推行差异化的生产布局与养殖方式、完善产业运行体系与市场环境,提高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增强优势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硒是动物生产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该文综述了硒的存在形式、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硒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其今后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掌握的大量数据论述了把重视发展饲养业放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决定性地位的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饲养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科技路线,从而论述了发展饲养业将使打破山东省粮食生产徘徊局面发挥突破性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时空分布特征及粪便养分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将快速增加。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如果超过耕地的承载量将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和压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及空间布局的时空分析,采用养分平衡法研究和评价该地区畜禽粪便中氮、磷养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吉林中部一直延伸到辽宁东南部地区畜禽养殖密集,耕地养分的大量盈余可能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小,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对贵州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今后发展对策等,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动物繁殖学”是研究畜禽繁殖规律和繁殖技术的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为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动物繁殖学”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繁殖教研室探索出了以科研促教学、以生产实践促教学“学研产”结合教学改革模式,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