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丹麦有机猪的生产情况(有机猪的品种、畜舍环境和条件、畜舍卫生和饲养饲料状况)、沙门氏菌控制计划的情况(饲料、种猪群、断奶仔猪群、育肥猪群和屠宰场的监控)和效果。同时,简析了我国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实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预防管理体系和有机养殖是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当前,我国工业化养猪业正在逐步发展。利用对环境的控制进一步提高家畜生产力,也日益受到重视。工业化生产为有效控制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猪的生产性能、利用饲料效率与畜舍小气候关系密切。Verst-egen(1978)曾指出,在一定范围内,气温  相似文献   

3.
1常用消毒剂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预防性消毒;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疫源性消毒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  相似文献   

4.
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特性及其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的。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证明产毒素Pm是持续性猪萎缩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病原菌,认为Bb感染的猪及不良畜舍环境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封闭式畜舍,对产毒素Pm在猪鼻腔定居繁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从发病猪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6,28(15):30-30
在商业禽类生产和加工中沙门氏菌的控制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沙门氏菌在禽群中感染和定居的重要来源。饲料结构(微粒大小和形式)影响了沙门氏菌对猪的感染。在饲喂精粉料和颗粒料的猪体内发现了高水平的沙门氏菌。这些影响可以归为消化道中的pH、微生物群落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改变。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饲料微粒大小和形式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T)在肉鸡消化道和盲肠中存活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秋冬季节由于气温多变、温差大;阴雨天气多、湿度大;畜舍因为实施保温措施,通风减少,畜舍内小气候变差;畜舍易潮湿,饲料霉变也较多发生。另一方是刚熬过酷热天气的猪只体质仍显虚弱,有些病原微生物会趁机大量繁殖,从而使大部分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多种疾病的流行,如仔猪红痢、黄白痢、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7.
猪肺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其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原体感染猪后通常黏附于猪呼吸道纤毛上皮,并会造成纤毛上皮的损伤。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容易发生其他呼吸道感染和生产性能下降。该病的控制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首先应该完善管理措施,改善畜舍饲养环境,这包括实行全出/全进的饲养方式、减少会破坏群体免疫水平的因素、维持最佳的饲养密度、防止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以及提供最佳的畜舍及环境条件。其次,当猪群处于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威胁之下时,战略性使用能够有效地预防猪肺炎支原体和最好还能预防大多数继发感染细菌的药物对预防本病非常有效。最后,商用疫苗已被广泛地用来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接种疫苗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减少临床症状、减轻肺脏损伤、减少药物的使用和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但是,疫苗仅能提供部分保护作用,并且不能防止病原体在猪体内的定殖。因此,应根据猪群的种类、猪场的生产系统和管理体制、感染的类型及猪农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免疫策略(免疫时机、母猪免疫、免疫接种再结合抗菌素治疗)。新疫苗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如气雾苗、通过饲料接种的疫苗以及亚单位苗和DNA疫苗。按年龄进行隔离饲养和药物治疗在猪群水平上根除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可能的,但该病复发的威胁将永久存在。  相似文献   

8.
猪病净化方法及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养猪事业的高速发展,工厂化、集约化猪场不断涌现,生产水平提高亦很快,但某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猪病严重影响生产性能的提高。目前国际上的一些猪病净化方法及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法(SEW)对我国有一定借鉴作用。现介绍如下:1猪病净化方法1.1全群淘汰法猪群如发生严重的疾病,为防止进一步扩散而采取全群淘汰,然后把空舍和所有设施进行彻底严格冲洗消毒后,空置2周以上再引入猪群的一种方法。缺点是经济损失较大。1.2部分淘汰法把猪场内有最恼人疾病的猪群进行淘汰,对淘汰猪群的饲养畜舍、设施彻底清洗消毒,并对与之有关的哺…  相似文献   

9.
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无传染病发生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时应先机械性清扫,再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机械性清扫是通过清扫、冲洗、  相似文献   

10.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群,如果其防御适应能力强于外界的应激因素(如冷应激、热应激、饲料营养过剩或缺乏外来病原应激等),则猪群不会发病,从而使猪群发展到健康状态或维持亚健康状态;相反,若外界应激因素占优势,不断损伤猪群,会使猪群迅速发展到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产能大幅度增长,随之带来是环境保护及生产成本问题.一个好的企业既要有拳头产品又要不断进行企业的升级改造,降低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加大企业循环再利用的投入,使钢铁生产日趋完善,达到企业生产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为调查贵州省肉牛运输综合征主要病因牛支原体,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牛支原体鼻拭子和病死牛肺,进行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用特异性检测牛支原体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显示,从采集到的163份疑似样本中,检测出60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且成功分离到18株牛支原体,PCR检测和同源性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为牛支原体的特异性条带,同源性的比对结果为93.02%~100%。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患病牛肺间质动脉血管充血、肺间质水肿变宽,呈灰白色;肺间质纤维增生,有实质性病变;肺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肺泡内有大量粘液。因并发或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其他器官组织也发生了病理变化。分离株牛支原体既不分解葡萄糖、甘露醇、尿素酶、明胶,也不水解精氨酸,酚红葡萄糖肉汤呈阳性反应,七叶苷生化反应为阳性。药敏试验表明:氟苯尼考、诺氟沙星、新霉素、头孢派酮、氧氟沙星高度敏感。[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贵州省肉牛运输综合征主要病因是牛支原体,这为贵州省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