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竹炭、竹醋液是竹材热解的主要产品.竹炭烧制和产品开发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实现了初步产业化,出现了"竹炭热".综述了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理化性质.介绍竹炭生产的一些主要炭窑和炭化炉,并探讨竹醋液的加工精制方法,对竹炭、竹醋液的应用及产品开发进行重点介绍,同时论述了竹炭生产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机制炭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测试了机制炭(竹木材加工剩余物经粉碎、干燥、挤压、成型和热解而制得的产品)的理化性能,并同竹炭理化性能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它们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炭和竹炭的精练度、固定碳和热值等理化性能各不相同。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机制炭的微观结构完全不同于竹炭和木炭。从X射线衍射图谱中可以明显知道,机制炭和竹炭都未出现明显的石墨化结构的特征峰。图2表1参7  相似文献   

3.
竹炭对土壤性质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竹炭是一种多孔性含有多种无机物比表面积大的新型材料.高羊茅Fescue arundinacea是一种适应江南地区绿化种植的冷季型草坪草.运用不同质量不同粒径的竹炭施洒于高羊茅草坪表层土壤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过竹炭颗粒的土壤,其理化性能得到了改良,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镁等元素含量均明显提高,而有效锌和铜等金属含量则相对降低;竹炭对高羊茅的发根、发叶及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炭量200 g*m-2,炭粒直径小于3mm的竹炭对土壤改良效果和高羊茅的长势和根、茎、叶增长量最佳.表4参8  相似文献   

4.
死猪炭和竹炭对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显著(P0.05)提高了44.14%和47.38%。而竹炭的2种处理却降低了第1茬空心菜产量。1次施用死猪炭和竹炭处理仅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对小青菜季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使小青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9.46%。死猪炭和竹炭的施用对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蔬菜地上部全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与竹炭相比,施用死猪炭在改善土壤pH值、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更好效果。此外,相比于2次施用,采用1次施用死猪炭的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DON(DON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1.96%竹炭(竹炭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0.99%竹醋液(竹醋液组)),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d。于试验第15,30和37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SH-Px、CAT、SOD活性及T-AOC和MDA含量;试验结束时,取空肠和回肠样品,检测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结果】1)试验第15天,DON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竹炭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0天,DON组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7天,DON组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AOC、CAT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DON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竹醋液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ON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96%竹炭和质量分数0.99%竹醋液可缓解DON导致的仔猪抗氧化性能下降和小肠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封育年限为0、3、5、10、15、40 a毛竹混交林作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密度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不断降低;不同封育年限的非毛管孔隙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层的含水率、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逐步提高,土壤pH值与全钾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有机质质量分数在封育第40年达到最高,为61.92 g·kg-1;6个封育年限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由高到低表现为40 a>15 a>10 a>5 a>3 a>0 a.武夷山封育状态下的毛竹林土壤理化特性受封育年限的影响显著,封育40 a的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最好,正常经营的毛竹林群落土壤肥力质量最差,土壤肥力质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竹炭对水稻生长、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设2种竹炭粒径(200 mm, 025 mm)和4个施用量(0, 5, 10和20 g·kg-1)处理。结果表明,水稻总干物质重随着竹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未受到竹炭粒径的显著影响;竹炭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添加竹炭有利于土壤pH趋于中性和有机质的积累,能够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N,P,K含量;施用5 g·kg-1的竹炭即可显著提高土壤中Pb,Zn,Cu,Cd的活性;在合理的竹炭施用量和粒径条件下(10 g·kg-1,025 mm),米粒中Cd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20-220
由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院士主持的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招标项目“利用竹材生产功能炭素的关键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浙江省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功能型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形成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科技成果,于2006年12月24日通过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发思路新颖,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针对竹炭加工和应用中的基础技术问题,进行了竹炭炭化工艺与理化性能关系的研究,对促进竹炭产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竹炭的应用机制,并成功地将竹炭生产技术及原理应用到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去,开发了竹炭的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比例竹炭有机肥对茄子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浙西南地区高山茄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比例的竹炭有机肥(CK施用未添加竹炭的有机肥,T1施用添加15%竹炭的有机肥,T2施用添加30%竹炭的有机肥,T3施用添加45%竹炭的有机肥)对土壤进行调理,分析竹炭有机肥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茄子形态指标、结果性状及光谱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竹炭比例的有机肥施用对茄子植株茎粗、株幅均未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有机肥中竹炭添加比例增加,T2和T3处理下茄子的株高、单果重和果径有所增加;茄子结果期,T1和T2处理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所提高,T3处理与CK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30%比例的竹炭与有机肥配合施用(T2)较为合理,在茄子的苗期和结果期均能较好地促进茄子的生长,为生产上有机肥料的减量增效应用以及茄子高效生态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用21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22±1.27) kg DLY(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 (Ⅰ组)、基础饲粮+2%竹炭 (Ⅱ组)、基础饲粮+1%竹醋液 (Ⅲ组),试验期为37 d,探讨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Ⅲ组终末质量、ADG、ADFI和料重比与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是Ⅲ组有提高断奶仔猪终末质量、ADG、ADFI,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与Ⅰ组相比终末质量、ADG、ADFI分别提高了9.70%、14.74%、6.33%和料重比降低了7.17%。(2) 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仔猪血液常规指标无显著性影响,但Ⅲ组的WBC、RBC、HGB、HTC、PLT均高于Ⅰ组。(3)在试验第15天,Ⅱ组LDH、AST显著高于Ⅰ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4)在试验第15天,Ⅱ、Ⅲ组T-AOC与Ⅰ组相比显著升高;在试验第30天,Ⅱ、Ⅲ组MDA与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Ⅲ组与Ⅰ组相比降低了27.68%(P>0.05),Ⅲ组显著低于Ⅱ组。结果提示:添加2%竹炭和1%竹醋液对断奶仔猪前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2%的竹炭含量可能过高, 1%竹醋液有改善断奶仔猪生长和抗氧化性能及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3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杉木混交林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和常规经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生长、林内环境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经营方式相比,近自然经营的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抚育的林分,各项指标分别提高了7.90%、10.20%、7.10%、16.98%、30.91%和26.50%; 同时林内灌草植被生长旺盛,林分总生物量增加49.71 t·hm-2; 林地土壤理化学性质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出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山西平朔露天矿区复垦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差异对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复垦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和排土场未复垦地作为对照,共选择18个样地,对比研究复垦农用地、未复垦地及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揭示复垦农用地土壤重构的过程及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1)复垦农用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均值都略高于未受损农用地;而复垦农用地有机质、全氮的均值都略低于未受损农用地。(2)复垦农用地和未受损农用地在0~10 cm的土壤容重及pH值均略低于10~20 cm土层;0~10 cm的土壤肥力指标均值略高于10~20 cm土层。(3)在0~10 cm土层,复垦耕地和复垦林地的相关土壤理化性质要优于未受损耕地;在10~20 cm,复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上优于未受损耕地。(4)复垦13年的耕地土壤容重、速效钾与未受损耕地差异不显著;复垦22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复垦19年林地,复垦19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未受损林地。  相似文献   

13.
竹材纤维增强材料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考察不同竹龄、不同部位毛竹(Phgllochysheterocyclavar.pubscense)竹材剪切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差异,并用电子扫描镜观测断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竹材具有明显的纤维增强材料特性,采用纤维增强材料相关的标准进行测试是可行的;不同竹龄的竹材力学性能的变化是由纤维的成熟度引起;竹材力学性能与维管束呈正相关关系,竹材纵向力学性能的差异主要是单位面积维管束的数目差异引起;竹材径向力学性能的差异是由维管束分布和组织构造不同引起;竹材抗弯破坏主要发生在细胞壁的胞间层,破坏特征为单根维管束拔出型;竹材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次生壁并横穿细胞壁,破坏特征为维管束呈簇状拔出型,并且纤维束从基体中拔出后的表面具有明显的破坏迹象。  相似文献   

14.
生物竹炭改良崇明滩涂盐渍化土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小白菜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竹炭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和对小白菜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有机肥、生物竹炭、有机肥+生物竹炭。结果表明:生物竹炭有效降低了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生物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电导率无影响;生物竹炭使土壤中的总碳、有机质提高,促进了有效磷、速效钾的释放,降低了土壤总可溶性氮的含量,尤其使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但土壤酸碱性和含水率无明显变化;生物竹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株高、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食用部分的硝酸盐含量。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竹炭具有改良盐渍化土壤、促进小白菜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体外抑菌实验,比较了2种竹加工废弃物提取物——竹粉提取物和竹原纤维加工废弃物(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竹粉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茵(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茵(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很强的抑茵效果,其抑茵效果明显优于竹原纤维加工废弃物(废渣)提取物。[结论]竹粉提取物可用于制备天然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选用我国丰富的毛竹作为结构材料,对圆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圆竹的基本力学指标高于TC13级针叶木材,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设计了几种圆竹构件和结构的金属连接件,基本实现了圆竹构件加工的标准化和施工的预制化.设计了基于墙板模数的圆竹墙体单元,并对2片墙体进行了抗侧力试验,圆竹墙体的抗侧力性能与U型连接件密切相关,抗侧向能力约为同类型轻型木结构墙体的65%.进行了3个圆竹屋架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屋架的极限承载力由变形控制,平均值为12.3 kN.根据试验结果和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约50 m2的预制装配式圆竹房屋示范建筑,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示范建筑已使用3年多,目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常压高温热处理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竹Phyllostachys iridesci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压高温热处理温度(110,130,150,170℃)与处理时间(1,2,3 h)对红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红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未处理竹材,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竹材性能的主要因素;在110,130,150,170℃热处理温度下,圆竹材顺纹抗压强度增长率为35.90%~52.01%,圆竹材顺纹抗剪强度增长率43.24%~90.99%,圆竹材抗弯强度增长率42.47%~122.58%,圆竹材径向环刚度增长率2.14%~52.55%;170℃热处理竹材的各项干缩性能较好;130℃和150℃热处理竹材的力学性能相近。综合各因素,适宜原竹家具用材红竹竹材的热处理工艺为温度130℃,时间2 h。  相似文献   

18.
毛竹材不同部位纤维形态及部分物理性能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青、竹黄及竹肉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干缩性能等差异,为毛竹材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通过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比较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  结果  毛竹材竹黄、竹肉与竹青不同部位中,纤维长度和宽度以及纤维占比差异极显著(P<0.01)。竹青和竹黄的纤维长宽比较为接近,且极显著小于竹肉(P<0.01)。竹青密布维管束,对毛竹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贡献最为大,其次为竹肉和竹黄。就顺纹抗压强度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竹青、竹黄、竹肉。竹材横向干缩性明显大于纵向,全干干缩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径向、弦向、纵向。竹材不同部位中,径向和弦向气干干缩率的大小关系略有差异。  结论  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明显,竹黄抗压力学性能优于竹肉,可将竹黄保留用于制备新型竹木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图2表5参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竹子内生固氮菌及其定殖土壤根区固氮菌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方法  以毛竹Phylloslachys edulis、狭叶青苦竹Pleioblastus chino、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叶部、根部及定植土壤为对象,设计nifH固氮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随机克隆技术,通过聚类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不同竹子根区土壤之间、同一竹种根部与叶部之间、不同竹种同一器官之间、根区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同一竹种叶部或根部的重复样品相似度均不高;根部内生固氮菌种类总体多于叶部,土壤固氮菌与根部内生固氮菌相似度高于叶部。不同竹种不同器官间固氮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孝顺竹叶部(2.73)与土壤(2.70)大于根部(2.53)(P<0.05),狭叶青苦竹根部和毛竹根部大于叶部和土壤(P<0.05)。植物样品随机克隆测序对比得到83株固氮菌,仅12株为可培养固氮菌株,分别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Dechlorosom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Kosakonia、变形杆菌属Gammaproteobacteria、红长菌属Rubrivivax和Azohydromona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明显不同于其他植物。  结论  土壤环境、竹子种类及组织器官均能影响竹子内生固氮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定殖于根部的内生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叶部。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种类与已报道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差异显著。图4表4参30  相似文献   

20.
对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材维管束形态、纤维形态、组织比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秆不同部位解剖性质的变异特点: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维管束的径向长为0.554~1.224mm,平均0.839mm;弦向长为0.364~0.635mm,平均0.521mm;径向长度与弦向长度比1.32~1.99,平均1.61;维管束的密度为84~268个/cm2,平均为175个/cm2。结果还表明:龙竹材纤维长度主要受竹秆部位的影响,与年龄和胸径无显著相关;组织比量与竹龄和竹秆胸高直径也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