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救青蛙     
青蛙,是捕虫能手,庄稼卫士。青蛙穿着一身绿色迷彩服,张开宽宽的嘴巴,伸出长长的舌头,两只大腿有力,捕虫本领高强,科学家称之为田园天兵天将。据统计,1只中等黑斑蛙,每天约吃掉虫子70只,按每年捕捉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1只泽蛙,1天最多能捕捉害虫200多只,1年可消灭害虫4万多只。如果每667平方米稻田有400只青蛙,每天可消灭害虫2万多只,基本上可以不施用杀虫农药。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田里,青蛙是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青蛙如此为我们捕捉害虫,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一种恩赐,是用金钱请不来的,我们理应善待青蛙,与其和谐相…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只青蛙每天能捕捉害虫70多只,他的小宝宝--蝌蚪,也是吃虫好手,每只蝌蚪能吃蚊子的幼虫--孑子100多个.青蛙是农田中的捕虫能手,是农作物的保护神.但是,近年来,由于稻田使用农药、化肥,青蛙的后代--卵块和蝌蚪,遭到毁灭性的杀害;加上人们的大量捕食,有濒临绝种之危险.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0,(7)
兰溪市灵洞乡烟溪村读者朱雪君来信询问人工养殖青蛙(田鸡)一事,现将编者了解的情况告知如下:青蛙(田鸡)是农田的“绿色卫士”,一只青蛙一天要捕食600只以上的害虫,政府明文规定严禁捕杀。我国人工养殖的蛙类品种,主要是古巴牛蛙和美国青蛙。目前人工养殖石蛙(棘胸蛙)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具有广  相似文献   

4.
辛丰 《新农村》2010,(11):27-27
(1)除草灭虫 鸡有采食野草和草籽的习性。据试验,每亩(1亩=667平方米)果园放养20羽鸡,杂草只有不放养鸡果园的20%左右,鸡数增加,杂草更少;鸡在果园内觅食,可捕食白蚁、金龟子、潜叶蛾、地老虎等害虫,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在上海及浙江地区每年上市食用量超过青蛙.因此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兼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6.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在上海及浙江地区每年上市食用量超过青蛙。因此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兼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7.
沈惠英  蒋倩倩 《农业与技术》2000,20(3):48-48,63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养,在上海地区第年食用量超过青蛙。因此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8.
鄂城县东港一带年年都有一定面积早稻发生不同程度的不早发现象。例如东港公社东港四队由于早稻不早发,产量一直不高,一九七二年115亩早稻总产85000斤,亩产仅804斤,一九七三年135亩早稻总产50.000斤,亩产也只370斤。1974年早稻苗期坐斗现象更为严重。据调查。东港公社东港二队400亩早稻有三分之一以上面积不早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由于超量施用农药,大量蟾蜍中毒死亡,蔬菜中残毒超标,虫害发生也很普遍。蟾蜍捕食蔬菜害虫,不用喂给饲料。1只蟾蜍捕食蔬菜害虫可顶5个劳动力捕捉害虫,生产出的"绿色蔬菜",其价格比喷农药的蔬菜高出5~10倍。因而有人想出了养殖蟾蜍帮人消灭蔬菜害虫的门路,即繁育放养一批蟾  相似文献   

10.
<正>农谚说得好:"春捕一只蛙,秋少一旦谷"。有关专家曾经测验过:保护好100只青蛙,比施用1公斤农药的杀虫效果还好。笔者由于对青蛙特别钟爱,还给青蛙赋予了一个很高的评价,那就是称青蛙是大自然派往庄稼地里的"维和部队"。因为它们可以平息害虫作乱,保护五谷丰登和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一是鹅能除草.又能灭虫。鹅有取食青草和草子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防除和抑制作用。据试验,每667平方米(1亩)果园放养20只鹅,杂草只有对照果园的10%左右,鹅数增加,杂草更少。鹅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绝大部分害虫吃掉,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上戍乡早稻直播栽培在1995年已获得成功,面积逐年增加,1998~2001年早稻直播栽培面积达2000~3000亩。早稻直播栽培有增产、增效作用,人工手插早稻常规品种“中丝2号”等平均亩产350kg,而直播亩产为380kg,亩增30kg,增产率为8%左右,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3.
<正>庐江县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99.4万亩,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主产县。经统计,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65万亩,占80%左右,尤其双季稻生产一直位于全省前列,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面积占全省面积1/6以上。为研究、鉴定、筛选新引进的早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 ,因为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 ,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 ,水田的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 ;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 ,捕食害虫 ,既利于水稻生长 ,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1 稻田耕整每块养鳝稻田最好是 2亩以内 ,且水源充足。养殖关键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稻田害虫捕食性灭敌昆虫15种,分属5目11科。现对每种天敌昆虫形态特征、捕食对象、采集时间和分布地分别描述如后。膜翅目Hymenoptera 蛛蜂科Pompilidae 1.黑蛛蜂Deuterageniaseudus Dalla Torre 雄蜂体长7毫米左右;雌蜂体长8毫米左右。有银灰色金属光泽。复眼、触角、口器、上颚须和下唇须黑色;单眼褐色,呈正三角形排列。产卵器针状褐色、鞘黑色。头横  相似文献   

16.
一、害虫与天敌 害虫与天敌的组合按其来源可分为(1)当地害虫—当地天敌;(2)当地害虫—引进天敌;(3)侵入害虫—当地天敌;(4)侵入害虫—引进天敌四种。但是,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成功的实例,几乎仅限于(4)这一种组合。 在叶螨的天敌——捕食螨中有些种,由于同捕食对象生活史一致,并有出色的捕食力和增殖力,因此被人视为有效的天敌而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日本叶螨的捕食性螨类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9月,采用枝条套袋取样技术对浙江省舟山市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疫区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调查的黑松冠层中,共有节肢动物12目45科95种,共计3 077个个体。其中捕食性昆虫类群有10科17种89头,食叶害虫类群11科16种1 477个,枝梢害虫类群8科18种1 186个,蜘蛛类群11科33种287只,游走性类群5科13种38个。主要害虫种类有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松沫蝉 Aphrophora flavipes,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各功能集团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层,除捕食性昆虫外,总群落及其他各类群对方位的选择性较小,捕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向阳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以食叶害虫和枝梢害虫为主的害虫类群在5月份的优势集中性最高,在7月物种丰富度最高,6-8月危害最为严重。而蜘蛛类和捕食性昆虫等捕食性类群在调查的各个月份中的优势集中性均比较稳定,仅在8月有所降低。图3表1参2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3种蛙类(青蛙、牛蛙和泽蛙)对早稻、晚稻主要性状和主要害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蛙类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有效穗数、千粒重无显著的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稻谷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放养较高密度的青蛙或牛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稻谷产量;放养3种蛙类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放养青蛙或牛蛙的防效较好,且放养密度越高防效越好,但均不及施用普通药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按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我县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示范列入新技术推广重点,全县推广示范面积6880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1 示范概况在6880亩试验示范面积中,早稻1950亩、中稻370亩、二晚4560亩,主要分布在赤水、甘竹、旴江、头陂、千善、尖峰等乡(镇)。经调查,免耕抛栽早稻平均亩产430kg,与常规栽插产量相当,中稻平均亩产467kg,比常规翻耕栽插略有增产,二晚亩产440kg,比常规栽插增产8%左右。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县尽早应用,县农技中心安排赤水镇回辛村中堡村小组、甘竹镇洙淇村桥头村小组为水稻免耕抛栽示范中心片,总面积123亩,其中早稻56亩、晚稻67亩,早稻56亩田当中安排了15亩放养雏鸭300羽。2 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蛙类及其密度对水稻性状和主要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3种蛙类(青蛙、牛蛙和泽蛙)对早稻、晚稻主要性状和主要害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蛙类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有效穗数、千粒重无显著的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稻谷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放养较高密度的青蛙或牛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稻谷产量;放养3种蛙类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放养青蛙或牛蛙的防效较好,且放养密度越高防效越好,但均不及施用普通药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