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叶悬钩子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特有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anch.)的12个居群共2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199个位点,其中185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2.96%。三叶悬钩子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99%,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7,Nei’s遗传多样性(H)为0.26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I)为0.417;在居群水平上PPB为62.10%,Ae为1.289,H为0.177,I为0.275。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 = 0.3351,与AMOVA分析的居群间遗传变异量占总量的33.03%相近,说明三叶悬钩子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33.51%,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6.49%,基因流(Nm)为0.9923。通过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MPG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导致居群内高遗传变异水平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基因流,而居群间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生态破坏和生物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牡丹89 个不同种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121条ISSR备选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9条引物对89个牡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PCR试验条件,共获得188条带,其中177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的百分率为94.1%。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供试牡丹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8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713;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3294 ~ 0.7744之间,平均为0.5722。利用UPGMA法作图,供试的89个品种可聚为2个类群,很好地将不同来源的品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10 个山茶岛屿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胡仲义  李纪元  祝志勇  倪穗 《园艺学报》2012,39(8):1531-1538
 采用ISSR 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长门岩岛、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10 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20 条随机引物扩增出210 个可分析位点,多态性百分比(PPL)为90%。试验结果显示,山茶居群水平的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32,Shannon 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003,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居群相对于舟山群岛和长门岩岛居群而言,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10 个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 = 0.2028;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9081,P < 0.05),表明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 聚类显示了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同岛内居群间亲缘关系更近,长门岩岛居群与舟山群岛居群亲缘关系近于和鹿儿岛、四国岛以及五岛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广西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遗传多样性的I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SRAP技术对中国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évl.)Rehd.]的5个野生居群的95份材料进行分析,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59.65%,掌叶木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17,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792;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9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84,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35.17%。15组SRAP引物共扩增出2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12%,物种水平上,掌叶木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7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75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80,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3.17%。结果显示两种标记均能检测到掌叶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掌叶木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中国李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均匀分布在8个染色体连锁群上的16对SSR引物对来自3类产区的24份中国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47 ~ 0.783间变化,其中引物CPSCT005最低,引物CPSCT022最高。不同引物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指数(I)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引物CPSCT039最高,引物CPSCT031最低。3类产区所有引物分析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s指数(I)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关系是: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相差不大,均大于国外品种,且南方品种与国外品种先聚到一类。16对SSR引物总共扩出条带8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比率为94.1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5.38个。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0.35处,24份中国李材料可分为2大类,大部分北方品种聚为一类,南方品种和国外品种聚为一类,从分子水平支持了以前提出的国外品种起源于中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野生天门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SSR技术对19个野生天门冬居群共6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5条清晰条带,其中92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建立了不同居群的ISSR标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9,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0,遗传分化指数Gst=0.8206.聚类分析表明,青海、云南和贵州省的5个居群聚为一大支,其它居群为另一大支.野生天门冬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ISSR标记可以作为研究天门冬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鉴定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9.
杨树华  郭宁  刘海星  葛红 《园艺学报》2015,42(9):1823-1830
对新疆天山地区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8对AFLP分子标记在5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各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2.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0.0904和0.1319,表明弯刺蔷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1333,基因流为3.2513,表明居群间具较高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水平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显示,各居群间遗传一致性很高,遗传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并基本上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通过与其它野生蔷薇比较分析发现,环境差异对于弯刺蔷薇居群的影响并不明显,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于其他物种较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且遗传变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核用银杏品种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34份核用银杏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37条谱带,多态带百分率为99.63%;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915 ~ 0.6812之间,平均值为0.4911;在相似系数为0.5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4大类;依据AFLP结果建立了核用银杏品种指纹图谱。核用银杏4个类型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392 ~ 0.2014,总体为0.2112,Shannon’s信息指数范围为0.2138 ~ 0.3165,总体为0.3417;4个类型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871,基因流为5.4230。结合特异位点、相似系数、聚类结果等筛选出8份核用银杏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似文献   

12.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花形态性状分析及AFLP标记技术,对50份‘王族’(Malus‘Royalty’)观赏海棠的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杂交后代叶和花18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44% ~ 42.68%之间,其中托叶长、托叶宽、叶面积、叶片鲜样质量、花瓣宽、花梗长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多样性特征显著。9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得到3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3条,占总数的8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4 ~ 0.3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在0.36 ~ 0.53之间。分析认为,‘王族’自然杂交后代不论是在形态水平上还是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形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变异为观赏海棠选择育种提供了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菠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 标记技术对110 份来源不同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 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 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2 条带,其中208 条多态性条带,多 态性比率23.6%;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 ~ 0.87,不同来源组群的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1887 ~ 0.2501,总体为0.2830,Shannon 信息指数范围为0.2789 ~ 0.3793,总体为0.4337。种质间基于 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 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与组群间基于Nei’s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与地理来源有很高的一致性。全部供试种质可分为两类,欧美、西亚、东亚及中国北方种质聚为一类, 部分日本种质和中国的南方种质聚为另一类,AFLP 标记能很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菠菜资源的亲缘关系。 由亲缘关系推测中国的南、北方菠菜种质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引物,对二代油松种子园的12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共201个扩增条带中152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62%;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821。采用UPGMA法,在遗传距离0.15处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该二代种子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凯  洪永聪  丁兆堂  王玉 《园艺学报》2010,37(8):1357-1362
 通过ISSR标记结合形态学性状,分析了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所调查形态学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12.5% ~ 33.2%),Shannon-weave指数平均为1.89(1.60 ~ 2.07)。22条ISSR引物在供试样品中共扩增出4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6条,多态性比率为98.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样品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2和0.49。充分表明‘黄山种’通过自然杂交,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Mantel检测基于形态学与基因型估算的遗传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 = 0.61,P = 0.01)。基于形态学性状和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显示,大多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单株可聚成一大类群,只有少数单株遗传距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这些单株一芽三叶长、百芽质量较大,可为今后‘黄山种’系统选种提供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萱草部分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海利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8):1203-1208
 借助AFLP标记对35份萱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7对引物组合对萱草共扩增出条带380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357条, 平均多态性达到93.39% , 单对引物扩增条带19~85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51条。7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均超过90.0%。种质资源相似系数为0.3822~0.9656, 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9。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 即早花、中花和晚花类, 同一产地的品种基本能聚在一起。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萱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