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植物促生菌促进盐生环境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天  张丽辉 《北方园艺》2017,(24):198-204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全球环境问题。在中国,土壤盐渍化和次级盐化程度突出。应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种经济有效、提高植物生物量或产量和清除环境污染的方法。该研究综述了土壤盐分对植物的影响和土壤改良、促生菌的促生机制、盐胁迫下促生菌在不同植物物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阐述应用植物促生菌的重要意义,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盐渍化土壤植物促生菌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对于根系的健康发育、植株的茁壮生长意义重大。在瓜菜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幼苗根系生长空间小,持水保肥能力弱,微生态环境差,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在通过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或添加微生物有机肥来调控瓜菜幼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达到活化养分、防控病害、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笔者阐述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在瓜菜工厂化育苗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黄瓜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效应与防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瓜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的分离筛选、分类鉴定以及人们对其促生防病作用的应用和防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PGPR制剂的进一步研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瓜枯萎病是制约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因素.近年来,黄瓜生产过程中土地长期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以及不合理的施肥、灌溉等措施造成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导致黄瓜枯萎病危害日趋严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不仅能改善黄瓜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促进黄瓜生长发育,还能通过自身作用或诱导黄瓜产生系统抗性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  相似文献   

5.
设置石灰碳铵熏蒸土壤处理和对照(空白),探究使用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两季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每667m2产量,两季分别比对照增产45.56%和75.99%。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92%和38.67%)。土壤熏蒸处理明显改变了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生物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生物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真菌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可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6.
从香蕉枯萎病植株周围健康香蕉植株的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基本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比较,初步认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命名为GKT08。GKT08能够明显抑制FOC4菌落的生长,抑制率为67.1%。盆栽试验表明,GKT08对香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接种致病菌44d后的病情指数低于对照15.54%。GKT08能够明显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处理60d后香蕉幼苗株高、假茎围和完全展开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80%、23.36%和19.79%。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际促生菌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植物生长具有广谱促进功效,生物调节潜力巨大。将PGPR应用于可持续的蔬菜生产系统建设,对营造良好的根际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抑制病害发生及减少农药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现介绍了PGPR的主要种类和基本作用机理,并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将PGPR应用于7种蔬菜作物种植的试验研究和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8.
根际促生菌对设施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升 《北方园艺》2019,(24):62-67
以"小玲"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7种(固氮抗盐菌、世明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的根际促生菌对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根际促生菌在西瓜上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处理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西瓜产量,增产23.47%;T2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T3处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西瓜风味改善西瓜品质;T4、T5、T6、T7处理能促进植株生长,T4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比CK高31.87%,T7处理能促进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PGPR多功能菌剂为材料,通过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PGPR多功能菌剂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产量的防治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PGPR多功能菌剂稀释100倍液,喷施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上,拌匀后作为基肥施用,可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提高黄瓜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黄瓜根际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G15-7、NSY50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mraphis)HG28-5在设施栽培黄瓜上的应用效果,以‘博杰605’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液灌根方法,研究其对黄瓜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改善黄瓜土壤环境促进其生长。结果表明:3种菌株能够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同时提高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根际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含量,有利于改善黄瓜根际土壤环境。3种菌株中,G15-7处理效果最佳,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添加不同水平的两种生物炭对辣椒幼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炭在辣椒育苗过程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在育苗基质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稻秆炭和稻壳炭。结果表明:育苗基质添加生物炭能够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CK相比,生物炭处理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SPAD值、根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增幅分别为0.63%~20.63%、4.83%~27.24%、4.24%~12.10%、0.71%~9.91%、7.69%~69.23%、17.05%~36.36%,添加生物炭增加了辣椒幼苗壮苗指数和G值。其中HC5处理辣椒幼苗壮苗指数和G值都最高,分别为0.53、0.028。添加生物炭增加了辣椒幼苗氮、磷、钾含量,HC5处理辣椒幼苗氮、磷含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增加27.18%、33.33%。因此,生物炭用于基质育苗培育优质椒苗是可行的,其中5%稻壳炭壮苗效果最好,育苗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2.
赵鹤  王铁臣  徐进 《蔬菜》2018,(4):8-12
为明确根际有益微生物不同接种方法对春季塑料大棚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自根苗育苗基质加菌剂、自根苗定植穴加菌剂、嫁接苗砧木基质加菌剂、嫁接苗砧木基质不加菌剂、自根苗基质不加菌剂5个处理下的黄瓜苗期植株长势、定植后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以及产量表现,以自根苗基质不加菌剂为对照。结果表明:黄瓜自根苗育苗基质接种菌剂可提高黄瓜自根苗壮苗指数(1.09)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2.07%),后期植株长势和产量也表现较好,是适宜黄瓜生长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连作土与灭菌土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探讨了连作土和温度处理的灭菌连作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处理的灭 菌连作土能够增加植株细根的表面积、总长度和根尖数;增强白根与褐根的呼吸强度;延长根系寿命;增加植株的生物量、 叶面积;灭菌处理连作土中植株白根的呼吸强度、生物量和叶面积与连作土处理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亮  盛浩  谭丽  袁红  易建平  邓立平 《蔬菜》2020,(6):15-19
为了筛选获得复合型功能微生物(PGPR)菌株材料,进而从功能微生物的角度理解稻—油轮作制度的优势,以稻—稻、稻—油轮作制度下耕层水稻土壤作为筛选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对可培养细菌、固氮菌、解磷菌以及产IAA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育试验验证了对部分筛选获得的复合型促生菌株对油菜、黄瓜幼苗早期生物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稻—稻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5株、解磷菌3株;稻—油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8株、解磷菌35株;具有固氮、解磷以及较强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复合型促生菌株6株,其普遍对油菜和黄瓜早期幼苗株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分别提高25.45%~111.96%和4.45%~18.22%;此外,DD-69和DY-111菌株对黄瓜根长、DY-6和DD-79菌株对黄瓜鲜质量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Banana, an important fruit crop, requires high amounts of fertilizers for commercial cultivation, which is costly and can be hazardous to the environment when used excessively. Inoculation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have been shown to produce beneficial effects through growth stimulation in legumes and cereals, an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use rhizobacteria in bananas.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inoculation on root stimulation and colonization, nutrient absorption, growth and yield of bananas (Musa spp. cv. ‘Berangan’, AA ty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on together with 33% N improved the bioenhancing activity by increasing root and shoot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PGPR inoculation with 33% N-fertilizer also increased the Ca uptake capacity resulting in higher Ca concentration in root, corm and pulp but increased the Mg concentration in the root only. In addition,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nutrients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PGPR inoculation due to enhanced root proliferation. The PGPR inoculation greatly increased the bunch yield (35–51%). The strains Sp7 and UPMB10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N2 fixing capacities in association with banana roots by 15N isotopic dilution technique and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RA). The results conclusively showed that roots of PGPR-inoculated plants fixed N2 and produced higher ARA values and inoculated plants together with the least N-fertilizer supply showed the highest amount of nitrogen derived from atmosphere (Ndfa). The findings from the abov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PGPR strains (Sp7 and UPMB 10) inoculation with minimal N-fertilizer supply are effective as a bioenhancer for increasing plant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yield of bananas.  相似文献   

16.
冬春季节遮阴处理对香蕉假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 (12~ 1月 )、春季 (3~ 4月 ) ,将从培养瓶中移出的香蕉组培苗置于大棚内 ,在 4种遮阴水平下进行假植炼苗 ,光照条件分别为 10 0 % (S10 0 ) ,33% (S33) ,10 % (S10 ) ,3 % (S3)。结果表明 ,不同光照强度下 ,香蕉苗的苗高、基径、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总根数和长根数都存在显著差异 ,但不同的性状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同。冬季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春季则更有利于地上部性状的生长。冬季和春季都以S33光照处理为最优 ,即适度遮阴有利于香蕉假植苗的生长发育。但春季各性状对遮阴水平适应的范围比冬季更宽 ,并且各性状在不同的季节对同一遮阴水平的反应也不相同 ,这表明光照强度与季节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以“章姬”“京藏香”“京桃香”3个品种的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PGPR 5-1和PGPR PS1-1菌株对草莓生长、产量和白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AMF+PGPR处理的AMF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和泡囊数均大于单接种AMF处理,表明PGPR菌株能够促进AMF的侵染和根内扩展;AMF+PGPR组合促生防病的效应大于任一单接种处理。其中,Fm+PS1-1和Fm+5-1′组合促生、增产和控制白粉病的效果最好。“章姬”草莓的接种效应大于其它2个品种的接种效应。Fm+PS1-1处理显著增加了“章姬”草莓的单株花蕾数、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单株产量最高达到75.8g,而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可知,Fm+PS1-1和Fm+5-1′为最佳组合,对促进草莓高效高质绿色生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永欢 《蔬菜》2023,(7):30-33
为探明活性水对设施番茄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效果,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活性水灌溉试验,以常规灌溉为对照,对比分析处理21、36、41 d后的番茄单株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总长、根表系面积、根系体积、平均直径、根系鲜质量与根系干质量)。结果表明:活性水灌溉处理21 d后,单株番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平均直径、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长56.65%、70.73%、93.33%、11.41%、52.17%和53.49%,各指标(除平均直径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处理36d后,单株番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平均直径、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长76.08%、82.01%、80.00%、7.39%、53.64%和75.98%,各指标(除平均直径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项生长指标在处理21 d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处理41 d(番茄定植5 d)后,单株番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平均直径、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长75.19%、85.71%、77.27%、5.92%、63.05%和76.02%,各指标(除平均直径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时植...  相似文献   

20.
姚青  朱红惠  羊宋贞 《果树学报》2004,21(5):425-428
以Williams香蕉(MusaAAA)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香蕉植株矿质营养和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不接种对照和2个菌根接种处理:接种单一菌种Glomusversiform、接种混合菌种G.versiform、G.epigaeam、G.cadedonium。结果表明,香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2.8%~32.9%;接种AM真菌促进了香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其菌根依赖性达到30.8%~37.8%,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接种单一菌种增加了须根的数量,但2个接种处理均降低须根的长度,使得总根长减少;单一接种剂和混合接种剂分别显著提高植株的P和K含量,2个接种处理都显著地促进了植株对N、P、K的吸收,P增幅最大,为70%~120%,K的增幅次之,为80%左右,N的增幅最小,为40%~60%。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促进效果略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