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吕纪增 《种子世界》2005,(10):32-35
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3个栽培种。多年来,油菜生产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均十分重视油菜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给动植物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前导技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技术农业应用及其安全性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志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407-410
从转基因农作物、动物育种、生物农药、能源作物4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生物技术农业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简要成就,就生物技术产品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两个角度探讨了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展望并提出了加快中国生物技术农业应用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优化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丰富作物品种资源的重要手段。应用研究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等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现状方面,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育种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探讨了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昊  李燕敏  谢传晓 《作物杂志》2018,34(5):1-2054
热胁迫是农作物生产中的环境限制因子,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并导致农作物减产与降低农产品品质。作物耐热性生理生化、基因发掘与分子机制研究将为农业生产与耐热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综述了热胁迫逆境对作物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等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受热害时作物的生理与发育,介绍了作物主要的4种热响应方式,即膜流动性改变、蛋白质解折叠、细胞骨架解聚和代谢物变化,总结了Hsf热激转录因子的调控与耐热分子机制,并展望了应用生物技术创制作物耐热新种质与遗传改良的可行性。本文为作物耐热性生理基础、基因发掘、分子机制与育种途径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研究分析,展示种质资源在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1.早熟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作物的布局和耕作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上对品种的熟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早熟的资源信息,以便选择合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是玉米育种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通过各种生物技术培育出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和玉米产量。主要介绍了几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为玉米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先富 《种子科技》2020,(8):120-12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引入生物技术,不仅加强了对农作物的改造、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能力、增强其抗病能力,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简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应用和推广策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物技术是草莓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进展,内容包括草莓的遗传转化、草莓的细胞悬浮培养、草莓的原生质体培养、草莓的花药培养、草莓的离体胚培养、草莓突变体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根据草莓生物技术育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草莓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3,(1):52-52
国家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预计投资12亿元,在四川彭州市兴建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种苗培育、基因筛选试验、生物技术试验圃、生物技术释放基地、作物原种研究基地等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和作物新品种培育。实现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战略性转变,创新生物物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臧传军  王辉 《种子科技》2004,22(6):340-341
随着生物技术的日趋成熟,转基因育种技术已成为农作物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推广现状、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应用、转基因产品检测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金湘  毛培宏 《种子》2006,25(11):40-42
近年来,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和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学化程度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增产、增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农作物在某一方面的价值,以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开发价值,可以说,农业生物技术在农艺学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逆遗传改良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害、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棉花育种资源的抗逆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遗传改良团队近年来在棉花抗逆育种新材料创制、抗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提出了未来我国棉花抗逆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柑桔品种改良的时代,我们尚难预料今后100年或更长的时间不同地区柑桔生产出现的新问题,但是品种改良在以下方面会有共性。  相似文献   

15.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玉米常规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育种家利用生物技术途径解决玉米常规育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已成为可能。转基因技术可使玉米基因组本来不存在的外源基因导入进去,培育成具有“外来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快速地聚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性聚合的超级玉米品种。而目前玉米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如何有效地结合,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当前玉米常规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技术的优势做了讨论,并提出有效相结合的建议,以期今后能更快地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多抗性聚合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种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阵地。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进入了大田试验,有不少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是指将从植物、微生物及动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作物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遗传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转基因技术作为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自创立以来便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创立、发展使转基因植物育种成为可能,并取得了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和效益。近十年,转基因玉米发展十分迅速,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已经成为全球种植面积第二的转基因作物。关于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与开发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运栋  张春映 《种子》2006,25(12):81-82
随着我国种业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和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广泛应用,基层农作物育种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遗传基础狭窄、手段落后等问题日趋突出。为此,要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加强育种合作、千方百计丰富种质资源、注重常规育种方法的不断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审时度势、走特色育种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