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数量与高等教育选择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家庭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高等教育选择意愿、家庭高等教育选择期望及家庭高等教育选择目的总体趋势均是降低的.这表明,农村家庭的子女数量越多,其高等教育质量则越低.  相似文献   

2.
对江西省农村家庭的问卷调查,结合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父母利己程度、家庭年收入、就读高三的子女能力及学习态度、家庭周边邻里对子女读大学的态度、拟选择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读大学间接成本、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等。分析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因素对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得出若干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根据一般风险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风险波及的范围分类,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可以分为教育质量风险、专业选择风险、就业风险、教育过度风险、个性风险、主体风险和预期收益风险.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家庭外部的因素,也有家庭内部的因素;既有高等教育外部的问题,也有高等教育内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投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耕地非市场价值纳入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实证支持,在河南省偃师县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县城居民问卷100份,农村居民问卷150份,利用条件价值法研究耕地的非市场价值及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偃师县耕地非市场价值为53 988.73万元,单价为1.03万元/hm2;有71.87%的县城居民和75.35%的农村居民愿意为耕地非市场价值付费,支付意愿分别为238.83元/(户.年)和115.08元/(户.年);家庭年收入水平、对耕地的感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是影响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影响城乡居民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的因素对于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维护耕地保护微观主体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根据在辽宁葫芦岛市调研的155个有效样本数据,结合CVM理论,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多元回归模型从城乡居民支付意愿视角对影响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城镇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和对耕地利用外部性的认可程度;影响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和家庭年农业收入;城乡居民的共同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农村环境治理农民支付意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阶段二分选择条件估值法对浙江省宁波市7个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59.69%的被调查农民愿意为农村环境治理进行现金支付,人均支付意愿的下限值为64.27元,中间值为129.43元。据此估算2010年该地区农民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总支付意愿至少为2.37亿元;显著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男性、是否为重点村、家庭人口数和不同层次的年收入。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该研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及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态环境认知程度较低,但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态度积极。2影响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按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有利于农村发展,家庭月人均收入,教育程度,对农村土壤、水体、空气的满意程度,家庭有能力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会危害土壤、水体、空气。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502份调查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段,构建耦合个体禀赋、生产经营、环保认知、社会资源、政策偏好等因素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评价模拟模型,定量分析秸秆还田费用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秸秆用途、问题求助、技术培训措施、粉碎费用、农药费用及销售收入;负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采纳别人意见、家庭总收入及化肥费用;样本总体的支付意愿平均水平为724.8元/hm2。鉴于北方地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较低,技术决策中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偏好,建立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项目的保障机制;搭建农村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建立生产环节长效动态激励机制,引导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农村个人收入的长期影响显现得最早,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晚。在此基础上,为缩小教育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出教育资源投入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高校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补助规模、农村家庭转变传统封闭的教育观念鼓励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实质是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扩大,根源在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降低了高等教育经济收益,增加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但对高等教育非经济收益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经济收益更少,更偏好教育的经济收益以及承受教育投资风险能力更弱。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导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进一步扩大及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的对策在于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提高高等教育收益、促进大学生就业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1.
熊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212-3216
利用Logistic模型对湖北406个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显著地受到个人年均务工收入、主要亲属所在地和乡土情结的影响。其中,年均务工收入对落户地选择的影响为负,即收入较低者更多地选择就地市民化,收入较高者更容易实现异地市民化;主要亲属所在地和乡土情结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均具有正向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不仅是个体的经济决策,同时还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乡土情结等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子支付因提高资金流运行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参与主体对电子支付的选择行为对农村电子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论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在农村电子支付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和农户的服务需求的演化状况,通过对经济主体选择电子支付成本、收益等因素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益于农村电子支付;农村电子支付动态演化使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和农户金融的需求方面将趋于一致;电子支付各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促使农村电子支付融入现代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支付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最大受益者是其周边地区的居民,实行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政策首先应从城市森林周边地区开始,为此,需要调查周边地区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支付意愿(WTP).该文是在对哈尔滨城市森林周边的四个居民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假设市场价值评估法(CVM)对城市森林周边地区居民进行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支付意愿(WTP)调查.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66%的居民认为空气质量有好转,96%的居民认为需要加强城市森林投入,70·6%的居民愿意出资(人均33·2元/a),80·3%以上的居民愿意出力(5·5h/a);影响支付意愿的方式及支付大小主要有文化程度、人均收入两种因素;进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预测不同收入居民的出资概率.综上,建议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实行经济补偿的方式应包括出资和出力两种形式,支付额度要符合居民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交费上学”、“谁受益谁投资”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人们对交多少,如何按教育成本比例、预期收益比例、家庭支付能力等合理分担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贫困阶层的高等教育学费承受能力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定量分析。本文着重通过对西部12省(区、市)与上海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在不同阶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贫困阶层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支付能力远远低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学费收费标准,造成该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率相对下降,且有继续发展趋势的结论。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05-208
农村社区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应用行为学理论与方法,从微观农户视角剖析了农户对迁居新型农村社区的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农户迁居新型社区的行为取决于农户家庭自身消费能力和区域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构建不同类型区域农村社区化定量评测体系,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健全相应保障机制,对于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为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在高等教育投资问题上如何做出理性选择,哪些因素影响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选择,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农村回流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发展与振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劳动者微观行为和家庭生命周期双重视角下,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基于河南省虞城县10个村庄539份农村回流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①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决策是家庭生命周期类型、生计资本、回流特征等多元因素交织的结果。②相对于抚养期家庭,其他家庭类型的农村回流劳动力更倾向于从事农业,且同一因素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执行相关的就业政策时,需根据农村回流劳动力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类型不同,采取精准适用的激励措施促进其多渠道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对西安市耕地资源社会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引导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耕地资源价值,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西安市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主要研究市民的支付意愿,并以此为标准估算西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同时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为636 772.6元/hm2,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占82.9%,社会稳定价值占17.1%。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庭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既有经济方面的动因,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动因,而非经济方面的动因是偏好形成的决定因素.中国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偏好导致如教育过度、教育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化、教育领域寻租行为、家长痕迹明显等问题的产生,要确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引导家庭恰当地、稳妥地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和选择,并为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和选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养老压力增大.以广州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力为研究对象,建立家庭养老支持力与养老方式理论模型,提出家庭养老支持力和养老意愿与养老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量表开展实证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