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中化农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全面合作,将共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并深入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江苏南京调研时强调,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确立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韩长赋先后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就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以及瓶颈问题等进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统称农业种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种质遗传资源对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我部组织编制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畜禽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进行部署。《意见》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江苏南京调研时强调,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确立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南京农业大学,韩长赋先后听取了水稻遗传育种、作物有害生物综  相似文献   

6.
袁合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0):158-164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产业振兴的作用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安康市的实证,深入分析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观视角和实证层面研究产业振兴对科技的实际需求,探索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创新能力、新兴工业创新水平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的有效路径,并从主导产业重大创新、创新平台升级发展、科技资源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提出赋能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为同类地区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振兴提供案例研究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名优绿茶的最佳适宜产区。近年来,乐山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天然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了一批优良茶树品种。通过对乐山选育的10个茶树品种基本情况、主要性状、优势特点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品种合理布局、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市以大兴茶业立稳乡村振兴产业支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意见》指出,要遵循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农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热点聚焦     
<正>我国将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2019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国共完成造林707万公顷、森林抚育760万公顷,建设国家储备林667万公顷以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着力完善和发展国土绿化制度,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农业农村部: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为总抓手,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力量,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科技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协议明确,三方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继续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成效,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27个成员单位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出版发布。《报告》显示,两年来,《规划》实施稳步推进,战略导向作用得到发挥,各方面重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构建,城乡布局结构不断完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日趋明晰,村庄分类发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百万人才培训行动,计划于2018-2020年,在全国组织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100万人次。据悉,培训行动中,以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探索培育农业经理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四川省形成了全日制、学徒制为典型代表的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在学历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农业经理人培育新模式,在产业扶持、创新创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以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为例,从人员遴选、课程设置、实习训练、实战演练和上岗就业等方面介绍了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做法,以及在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过程中的思考和建议,以期探索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的多元化,丰富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兵团党委、兵团制定下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兵团乡村振兴。《意见》客观分析了兵团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明确了2021年以及"十四五"时期兵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团连综合改革和推进南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农业部召开党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及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提出,农业系统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为建立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9日,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在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正式成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张玉香指出,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农业品牌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贵州作为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大省,其协同发展存在着发展乏力,缺乏统一规划及缺乏人力支撑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思维,统筹规划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标志我国在植物新品种培育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式建立。20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推动育种创新、促进民族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我国农作物优良品种不断涌现,种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20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针对新时代品种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与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分析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举措与成效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近期,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一个阶段江西现代种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明确,到2022年,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种业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