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自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以来,凡纳滨对虾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4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公顷,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造成凡纳滨对虾养殖形势日益严峻,本实验以期能够了解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变化特征,为科学管理养殖池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养殖价值的对虾,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被引进后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主导品种,到2016年,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67万吨,居世界首位。在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链中,种虾环节处于最上游,而良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概况1.国外种质资源凡纳滨对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地为美洲西  相似文献   

3.
正1凡纳滨对虾苗种挑选的重要性苗种是养殖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关键,也是其养殖中防病技术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广东省开始引进并推广养殖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1998年开始,随着凡纳滨对虾在我国粤西地区,特别是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广泛养殖,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但是逐渐的也出现了凡纳滨对虾种群种质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对养殖水体的压力增加,病害趋于严重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凡纳滨对虾难养的原因,笔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之虾苗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对虾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中的支柱性产业。近几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问题越来越多,出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下降、规格参差不齐、形态畸形等异常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现象与优质种苗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密切相关。种苗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优质种苗培育技术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6,(5):54-57
正H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品种来源:2002年从海南和广东等地的14个养殖基地收集从夏威夷引进并繁养4代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构建了育种的基础群体,经过7代连续选育获得了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引进凡纳滨对虾以来,其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近年来养殖水域污染严重导致流行病频发,受气候制约,单位面积产出较低等,这些已经制约凡纳滨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因具有对环境污染较轻,能有效防止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产量高,能有效保证对虾的食品安全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将北方地区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要点总结如下,力求开发高效可控、高收益、环保型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以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病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全球范围内凡纳滨对虾的繁殖量和养殖范围非常惊人,属于产量最高的经济虾之一。我国主要在天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比较多,而以天津最为出名。凡纳滨对虾的虾肉非常鲜美,营养丰富,壳薄,肉肥,是餐桌上的佳品,所以极大刺激了凡纳滨对虾的集约化养殖,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疾病是影响经济效益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凡纳滨对虾的繁殖生长过程中如何预防各种疾病尤为重要。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面临多种病的威胁,如黄头病、白斑综合征、滞  相似文献   

8.
<正>3月1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试验收。"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工程化设施和养殖环境调控剂,优化了养殖工艺,转化应用了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示范基地260亩,实现了一年多茬养殖,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试验和养殖生产的原始记录,现场随机抽样检测了越冬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对  相似文献   

9.
前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上世纪70年代初厄瓜多尔正式养殖。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苗种市场很不规范,已经进入低价位的恶性竞争状态。大量使用药物提高出苗率,其中幼体出苗率可达80%,单位水体出苗率可达30万尾/m^3。这一现状在解决我国凡纳滨对虾苗种不足的同时,也导致苗种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了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质和苗种质量,我们对提高人工育苗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SPF)种苗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凡纳滨对虾也称南美白对虾,引进我国后经十几年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和规模的快速扩大,种质退化、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问题凸显出来,严重阻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养殖者采用微生物技术替代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达到调控养殖环境、减少病害、促进水  相似文献   

11.
正凡纳滨对虾作为对虾主养品种,近几年由于养殖环境变化、虾种质退化而病害频发,面临的养殖困难较大,开拓新品种养殖市场对品种轮养、结构调整很有必要。斑节对虾作为新一代的养殖品种,适应多种养殖模式,养殖产量正在稳步提升。随着工厂化高密度集约化对虾精养模式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很多养鱼及海参育苗的工厂化车间转养对虾,尤其是冬季养殖对虾,收益巨大。5月中旬,工厂化车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受外塘养殖的影响,市场价格走低,且工厂化养殖风险较高,使得很多工厂化养殖车间闲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二、品种来源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养殖新品种是以3个引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和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种虾为基础群体,以耐低温、耐低盐、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品系选育相结合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选育品种。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6-2017。  相似文献   

13.
正2003年起,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选择出遗传性状稳定、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快、个体大等品质优良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已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为了更好地推广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提高对虾的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成品虾规格和质量,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虾苗供应量是必须的。为此,我们总  相似文献   

14.
<正>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繁育种苗,目前遂溪县凡纳滨对虾育苗场超过70家,遂溪县作为水产苗种培育的大县,在育苗结束后大部分育苗池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2012年3月至12月,在遂溪县乐民镇利连源养殖场,开展利用闲置育苗池室外养殖凡纳滨对虾试验,旨在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的脂肪营养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在凡纳滨对虾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虾类的脂肪来源一部分来自于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转化,另外主要的来源还是来自于饲料的供给。凡纳滨虾饲料中脂肪和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机体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C18:3n-3/C18:2n-6比值为0.44,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脂肪添加量在8.5%~9%之间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将体长(8.32±1.43) cm健康有活力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室温25℃的封闭实验台上,0、5、15、30 min后分别活体采样,测定肌肉、心脏、胃、肠道、肝胰腺和血淋巴的抗氧化相关指标,研究干露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露15 min组凡纳滨对虾胃、血清、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干露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肠道、心脏和胃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肝胰腺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肌肉与肠道中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短时间(5 min)干露对凡纳滨对虾组织抗氧化功能破坏较小,而长时间(30 min)干露可明显降低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干露对凡纳滨对虾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通过检测凡纳滨对虾抗氧化代谢指标,进而探索缺氧不同时间段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总结对虾机体抗氧化剂和抗氧化能力的时空图谱,为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提供基础资料,为凡纳滨对虾无水运输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虾类养殖技术成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盛行,加上水质污染及种苗品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导致凡纳滨对虾病害频发,产量下降。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促进水产动物存活和生长,也能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在动物体内无残留,也不产生抗药性。使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益生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合理使用益生菌喂养凡纳滨对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的水体、底质空间和饵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与方格星虫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1口,面积2800 m2,放养体长0.8~1.0 cm的凡纳滨对虾苗22万尾,放养体长2~3 cm、平均体质量0.402 g的方格星虫苗种6万条。经过117~123d养殖,收获凡纳滨对虾2 453 kg,规格66尾/kg,成活率73.6%,产值58 872元;收获方格星虫268 kg,规格159条/kg,成活率71.0%,产值17688元。试验总产值76560元,利润36218元。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们在全覆地膜精养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温棚设计,建造可控温、保水节水的高密度养殖池塘。通常的越冬温棚养殖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冬季只进行1造养殖生产(10月―翌年2月),本养殖模式通过改进越冬温棚养殖对虾池塘配套设施,合理安排两造越冬生产(9月―翌年5月),结合科学放苗、合理收获等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实现两造凡纳滨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20.
近年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大小规格参差不齐、形态畸形、生长缓慢和饵料系数上升,业内人士认为种质退化较为严重是导致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为探索及解决凡纳滨对虾亲本退化问题,我们对其良种引进及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培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