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鲟鱼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大型的经济鱼类。2000年作为名特优养殖品种在全国推广开来,我国目前养殖的鲟鱼多为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杂交品种。2009年,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某鲟鱼养殖场,所饲养的3万尾杂交鲟暴发一种以体表出血及全身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给该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刘家峡水库渔场从青岛引进鲟鱼发眼卵,在温棚内进行了人工孵化,获得了成功,从而解决了制约网箱养鲟由于外购鲟鱼苗种价格高、体质差、成活率低的问题,鲟鱼苗入箱成活率达99%,在不同网目的小体积网箱内经2010年6月  相似文献   

3.
鲟养殖业自从1992年成立首家鲟养殖场以来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由于鲟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收益高,导致鲟养殖户数量急剧增加,养殖量几呈直线上升,养殖品种由最初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扩展到杂交鲟、俄罗斯鲟等。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随着养殖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导致鲟价格下滑,养殖效益不断下降;由于养殖规模扩大,导致鲟养殖水域环  相似文献   

4.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群体生化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正、反杂交种[即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进行了9种同工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史氏鲟的多态位点比例最低(20.00%),西伯利亚鲟及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且相等(35.00%);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1215~0.1744;聚类分析表明,史氏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聚为同一分支,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聚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鲟(A.baeri)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一种古老的珍稀名贵鱼类,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太平沟鲟鱼养殖场于2006年5月上旬从北京引进西伯利亚鲟水花10000尾,放入温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养殖,经过12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管理,生长规格平均达到1.1kg/尾,尾重达1.5kg  相似文献   

6.
随着鲟鱼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人工养殖的鲟鱼逐渐成为商业开发的主要来源。在人工养殖品种中,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国外较为成功的杂交品种为小鲟鳇,即欧洲鳇×小体鲟,我国利用野生资源曾进行过史氏鲟×达氏鳇,而利用人工养殖鲟鱼杂交育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史氏鲟、闪光鲟的试验,并与西伯利亚鲟自交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1)试验亲鱼均来源于公司自购受精卵人工培育而成,母本为西伯利亚鲟,父本为西伯利亚鲟…  相似文献   

7.
<正>西伯利亚鲟是引自欧洲的鲟鱼种类,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鲟鱼种类,施氏鲟是原产于黑龙江的鲟鱼类,是目前国内养殖范围仅次于西伯利亚鲟的种类,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发现这两种鲟鱼都有自身的劣势,如西伯利亚鲟不耐高温而施氏鲟不耐运输,同时,国内的杂交鲟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一些是国内生产的,这些杂交种的养殖效果差距较大,因此本文进行了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苗种培育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其苗种供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西伯利亚鲟苗种相比,以小体鲟为母本、西伯利亚为父本的杂交鲟苗种更易得,但由于纯种小体鲟是一种小型鱼类,生长较慢,所以很多养殖户担心此种杂交鲟的生长速度。本试验通过对西伯利亚鲟和以小体鲟为母本、西伯利亚为父本的杂交鲟仔鱼阶段、幼鱼  相似文献   

9.
鲟鱼养殖技术之二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其苗种供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西伯利亚鲟苗种相比,以小体鲟为母本、西伯利亚为父本的杂交鲟苗种更易得,但由于纯种小体鲟是一种小型鱼类,生长较慢,所以很多养殖户担心此种杂交鲟的生长速度.本试验通过对西伯利亚鲟和以小体鲟为母本、西伯利亚为父本的杂交鲟仔鱼阶段、幼鱼阶段、成鱼阶段的饲养,得出这两种鱼在此三个阶段的生长基本一致,从而认为用小体鲟与西伯利亚鲟杂交育种是更快地解决全人工繁殖以打破苗种供应限制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正>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隶属于鲟科、(Acipenserdae)鲟属,是现存26种鲟类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部的颚毕河至东部的科雷马河之间的西伯利亚各河流之中。在新兴的鲟鱼养殖业中,中国西伯利亚鲟的养殖量仅次于施氏鲟(A.schrenckii Brandt)。此前,中国西伯利亚鲟的苗种完全依赖从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进口,自1996年开始引进,随后每年都引入  相似文献   

11.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2010,34(5):777-785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武隆县水产推广试验示范场于2005年5月分别在黑龙江和美国引进道纳尔逊氏虹鳟、金鳟和三倍体虹鳟发眼卵,并在县内梦冲塘冷水性鱼类苗种基地进行了鳟鱼发眼卵的人工孵化试验。  相似文献   

13.
西伯利亚杂交鲟是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品种。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杂交鲟较亲本有着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肉质更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近年来,西伯利亚杂交鲟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幼鱼期作为西伯利亚杂交鲟生活的关键阶段,养殖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成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峨眉某鲟鱼流水养殖场,自2008年6月以来养殖的西伯利亚鲟(体长25-30厘米)突发腐皮病,且发病率高,发病后场里先后用过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同时也内服了止血灵,但治疗效果不显著。我们针对该病发生的原因,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使该场西伯利亚鲟的腐皮病病情得到了控制并好转,现总结如下,以期能对鲟鱼的推广养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强度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西伯利亚鲟电麻醉阶段包括部分失去平衡期、完全失去平衡期、完全麻醉期和鳃动停止期等4个时期。电麻醉时西伯利亚鲟呈现趋阳性;随着电压升高,到达各麻醉阶段时间与恢复时间逐渐缩短。西伯利亚鲟到达完全麻醉期时间在15 V、20 V、25 V、35 V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在30 V与35 V时分别仅为97.0 s和68.8 s,而恢复时间为0 s。各试验组西伯利亚鲟在电麻醉时鳃动频率均增加,而恢复阶段均降低。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摄食与活动状态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电压升高,钾离子与镁离子浓度先下降后上升,钙离子则先上升后下降。钠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均是15 V组时浓度最低,20 V时浓度最高。磷离子浓度呈现增高趋势。pH值在麻醉后降低,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电麻醉强度为25~30 V,电麻醉是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欧鳇(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施氏鲟(Huso dauricus)为研究材料,分别从线粒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两个层面进行物种分子鉴定方法研究。在线粒体基因组层面,对3种鲟及未知鲟种类共计119个样品的D-Loop区进行测序,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构建NJ进化树、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以鉴定其中30尾未知种类。在核基因组层面,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扩增3种鲟DNA,筛选出特异性标记Ls19和SX226。Ls19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6 bp、130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39 bp、14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4 bp、127 bp;SX226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5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260 bp、273 bp、28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0 bp、182 bp。通过特异条带对未知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0尾未知鲟种类中,有西伯利亚鲟17尾,施氏鲟1尾,达氏鳇1尾,达氏鳇×施氏鲟2尾,施氏鲟×达氏鳇1尾,施氏鲟×西伯利亚鲟8尾。结果表明,特异性微卫星引物Ls19和SX226可以应用于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的纯种及杂交种分子水平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 rmes)、鲟科(Acipenser idae)、鲟属(Acip enser),为软骨硬鳞鱼,分布于西伯利亚河流和湖泊。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以来,我们在安阳市南海泉附近的河道旁兴建了鲟鱼养殖场,利用泉涌流水进行了西伯利亚鲟养殖试验,生产规格在0.75~1.5千克/尾的小规格商品鱼,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体系建设养殖场池塘体系由进水渠、流水养殖池和排水渠组成。池塘为渠道式,每5口池为1组,共分2组。每组池均采用并联布局,每口池均设有单独的进排水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