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币鸟)(Sitta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币鸟)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币鸟)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2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4种次级洞巢鸟巢资源竞争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Parus major)各巢洞因子的生态位最宽、优势度最大,其后依次为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以及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4种次级洞巢鸟的优势度与巢洞因子的生态位宽度显著相关,说明其对巢资源的竞争可能影响次级洞巢鸟在群落中的繁殖优势度。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4种次级洞巢鸟巢资源竞争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 Parus major)各巢洞因子的生态位最宽、优势度最大,其后依次为普通币鸟( Sitta europaea)、白眉姬鹟( Ficedula zanthopygia)以及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4种次级洞巢鸟的优势度与巢洞因子的生态位宽度显著相关,说明其对巢资源的竞争可能影响次级洞巢鸟在群落中的繁殖优势度。  相似文献   

4.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2008~2013年每年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为17%~34%,且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此外,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内植被逐年恢复,可供利用的自然巢址逐年增加有关。巢箱的位置对巢箱的招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山坡下林缘的巢箱招引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的人工巢箱悬挂中,应该优先选择在森林下部的边缘进行悬挂,以起到更好的招引效果。  相似文献   

5.
校园内人工巢箱招引鸟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昆明西南林学院校园内开展人工巢箱招引鸟类工作,希望籍此了解某些园林中的次级洞巢乌选择巢箱的条件。校园内挂2种类型的巢箱共72个,有树麻雀和鹊鸲2种鸟利用巢箱29个,利用率达40.28%。分析显示,巢箱利用与否和巢口朝向、巢高、巢箱所在分枝等级及隐蔽度没有明显关系,而巢箱类型是影响2种乌成功利用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种间竞争会导致鸟类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多方面调整,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不同鸟类的同域共存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2011年的3-7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以悬挂人工巢箱的方法招引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和大山雀(Parus major),通过比较这两种鸟类在繁殖时间、繁殖参数和巢址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其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及繁殖对策,探讨这两种鸟类同域共存的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位的部分分离是大山雀和杂色山雀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两者都是在繁殖期到来立即开始繁殖,均出现两次繁殖高峰,采用消减窝卵数的对策来适应环境质量的下降.对繁殖参数的分析表明,两种鸟类的繁殖对策都为k-选择,但大山雀略偏向r端,大山雀倾向高窝卵数、低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杂色山雀倾向低窝卵数、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两种鸟类都选择在林龄较长的森林中筑巢,但是大山雀较注重巢址的安全性能,巢距地面较高,周围乔木密集;杂色山雀较为注重植被类型的选择,巢址多选择在植被多样、灌木生长茂盛的针阔混交林中,推测可能与杂色山雀的食物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 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和天敌占用。大山雀的窝卵数为6—14枚,平均10.2枚,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卵质量平均为(1.47±0.12)g,卵大小平均为16.5min×12.9min。孵化期平均为(13.8±1.4)d,平均出雏率为(88.4±1.3)%,育雏期平均为(17.3±0.9)d,平均出飞率为(78.1±2.0)%。大山雀窝卵数与孵化期、出雏率、育雏期和出飞率显著正相关.大山雀繁殖成功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间繁殖成功率差异极显著(P〈0.01),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岭南坡凤县、太白、留坝,洋县、略阳、佛坪、城固县境内21样方118条样线雀形目鸟类调查,观察到雀形目鸟类13科28种。记录数量少于10只的鸟类有7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数的25.00%;大于10只小于100只的鸟类有6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总数的21.43%;大于100只的鸟类有15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总数的53.57%。黄腹山雀、绿背山雀、红头长尾山雀和紫啸鸫观测到的数量最少,各为1只,而且各种仅出现在1个样方和1条样线中。大山雀、麻雀和喜鹊观察到数量最多,分别为657、621和568只。出现在样线最多的为喜鹊(78条)、大山雀(59条)和绿鹦嘴鹎(58)。平均密度最小的包括黄腹山雀(2.222 2)、紫啸鸫(2.222 2)和绿背山雀(3.268),均仅出现1条样线。平均密度最大的包括山麻雀(50.101 0±13.987 0)、棕头鸦雀(48.074 9±16.927 0)、金腰燕(45.432 5±39.364 9)和沼泽山雀(40.791 1±15.318 0),但这些数量并非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和不同无性系华山松花粉形态的区别,以及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方法】以6个种源18个无性系的华山松花粉为试材,对其花粉全长、体长、体高及气囊的长、宽、高等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同时利用染色法对室温及4,-20℃下贮藏0,10,20,30和90 d的华山松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花粉形态大小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不同种源,花粉全长、体高、体长均以楚雄紫溪山种源最高,昆明宜良种源最低;气囊长、宽、高均以大理巍山种源最高,保山腾冲种源最低。对于不同无性系,花粉全长以楚雄紫溪山93号无性系最大((63.09±10.95)μm);花粉体高以昆明宜良96号无性系最大((45.06±7.06)μm);花粉体长以楚雄紫溪山74号无性系最大((49.73±8.98)μm);花粉气囊的长度以大理巍山46号无性系最大((50.34±7.34)μm),气囊的宽度、高度均以大理巍山50号无性系最大((26.02±4.93)和(30.07±5.13)μm)。不同种源间,以楚雄紫溪山种源花粉形态各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17.32%),昆明宜良的变异系数最小(14.65%);在花粉各形态指标中,以气囊高变异系数最大(19.15%),花粉全长变异系数最小(13.70%)。当贮藏时间为0 d时,不同种源和无性系华山松鲜花粉生活力均保持在90%以上,贮藏温度为-20℃时花粉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贮藏90 d时花粉活力明显低于贮藏10 d时,但仍均保持在50%以上。【结论】种源及无性系的不同对华山松花粉的形态变异存在一定程度影响;-20℃为华山松花粉最适贮藏温度,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其耐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阜康市荒漠林鼠害防治项目区内共分布有鼠类天敌12种,分属3纲4目8科10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分析了猛禽对栖架和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初步结果表明:①猛禽对栖架的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栖架下发现大量猛禽的吐物,吐物中包含9种组分,主要为沙鼠属(31.54%)和大沙鼠(27.24%);②调查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猛禽对栖架的利用表现为广利用、低频率的特点,而在繁殖季节则表现为高频率、局限性的特点。③至少一种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可在人工巢箱中繁殖;招引率可达50%;初步确定该地区红隼繁殖期领域的最小半径约为0.64 km,可以作为确定人工巢箱设立距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精河县荒漠林鼠害猛禽天敌招引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设立了栖架和人造巢箱招引猛禽防治荒漠林鼠害,初步结果表明:猛禽对栖架的利用率依季节不同,可达40%~90%.栖架下发现大量猛禽的吐物,其中含有害鼠的骨骼和毛发;至少一种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可在人造巢箱中繁殖:初步调查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猛禽对栖架的利用表现为广利用、低频率的特点,在繁殖季节则表现为高频率、局限性而形成明显巢区。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荒漠林人工招引猛禽防治鼠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设立栖架和人工巢箱等措施招引猛禽防治荒漠林鼠害.阜康市荒漠林防治区设立栖架后,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棕尾 (Buteo rufinus)的遇见率均有大幅提高,分别是对照区的6倍和11倍.精河县伊里生火车站荒漠林防治区在常规化学防治后继续采用天敌招引措施以及新疆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防治区直接采用天敌招引措施后,4年内防治区的鼠密度一直处于低水平,基本无鼠害.认为设立栖架和人工巢箱可以提高猛禽的遇见率并对低密度水平下的害鼠有长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山雀巢洞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山雀18巢和沼泽山雀15巢的洞因子特征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和沼泽山雀的筑巢优势树种分别是白皮柳和糠椴;在选择洞口方向上,沼泽山雀的洞口方向较集中于西南方向,而大山雀的洞口方向较分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秦岭南坡山地林区4处暗绿绣眼鸟巢穴及其繁殖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暗绿绣眼鸟的繁殖期一般从3月开始,至7月结束,繁殖高峰期为4—6月;营巢需要8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4 d后离巢,平均育雏天数11.5 d。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7种,隶属11目35科,在群落组成上雀形目鸟类占73.13%,在居留型上留鸟占64.18%。鸟类多样性夏季高于冬季,且在不同生境间变化明显,水体及周边区域相对较高。另外,通过对[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等10种校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指数的测算发现,[树]麻雀、白鹡鸰(Motacilla alba)、白鹭(Egrettagarzetta)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大山雀(Parus major)、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之间生态位重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福利养兔和严寒地区家兔繁殖生产的需求,对根据家兔生物学特性研制出的仿生产仔箱进行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仿生产仔箱有提高巢箱温度的作用,每日早、中、晚分别较外挂式产仔箱提高1.85,2.04,2.57℃(P0.01);部分繁殖性状指标提高。使用仿生产仔箱的母兔泌乳力、断奶数及成活率均较高,母兔拉毛时间提前,拉毛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哺乳期间母兔护仔能力也增强,母兔、仔兔均可得到较好的休息。仿生产仔箱能满足寒冷地区兔群繁殖的需要,符合福利养兔对产仔窝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