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稳定的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条件下,开展了凡纳滨对虾三段式高密度养殖模式研究。本研究将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标粗养殖,放置120万尾凡纳滨对虾P5虾苗,养殖水体96.8 m~3,养殖密度为1.24万尾/m~3水体,经过31 d的养殖,平均体质量为0.28 g/尾,单产为3.4 kg/m~3;第二阶段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段养殖,养殖水体338 m~3,养殖密度为3 447尾/m~3,经过30 d的养殖,平均体质量为3.89 g/尾,单产为8.3 kg/m~3;第三阶段为RAS养成阶段,养殖水体676 m~3,养殖密度为1 062尾/m~3,经过41 d的养殖,平均体质量为13.46 g/尾,单产为13.3 kg/m~3。RAS养殖期间养殖水体溶氧(DO)、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和弧菌总数均控制在良好的范围,为养殖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水质保障。总体上,凡纳滨对虾三段式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循环水系统的负载和使用效率,减少了系统的运行成本。本研究为国内凡纳滨对虾的循环水养殖方式与管理提供了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虾类工厂化养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工厂化养殖是指水产养殖以工厂化的形式组织安排生产,突显出了水产养殖的工业化生产特征,该技术的核心是水环境的人工调控~([1])。以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主要特征的流水养殖模式是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的主要模式,而国际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一般认为,日均水利用率95%以上为循环水养殖,95%以下则为流水养殖~([1])。目前,很多水产养殖的物种已经实施了工厂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和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将逐渐被低污染、集约化的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所取代。作者围绕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备、工艺、管理技术等先后多次进行讨论、调研,走访循环水养殖以及废水处理企业与小型试验相结合,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一套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通过首次引入微波消毒设备,成功建成一套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微波消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Systems,RAS)以其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节约环保等优点,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系统在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较少,目前仅处于初级试验阶段。本研究基于节能型原位循环水养殖系统,拟对凡纳滨对虾进行高密度养殖,探究该系统应用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系统组成整个养殖系统共8口池,排成一列,包括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新形势下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稻渔综合种养等一批符合时代发展大潮的创新性水产养殖技术与模式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推广。与此同时,一种颠覆性新兴前沿技术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崭露头角,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因其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设施大棚中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RAS)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S)2种模式,每种模式为3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万尾,初始放养殖密度为500尾/m3。每隔1 d测定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待10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南美白对虾生长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显示:RAS和BS组养殖水体中的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温度、pH和溶氧(DO)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组有近20 d的NO-2-N积累,进而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BS组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最终养殖密度显著低于RAS组(P<0.05),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在门水平无显著差异,属水平显著差异(P<0.05),RAS养殖模式中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养殖已进入4.0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指出,自从1960年我国总结出"八字精养法",开启了中国水产养殖1.0时代,发展至今,中国水产养殖已经进入4.0时代,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开始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宗淡水鱼池塘三级净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污式网箱+短程净水系统养殖模式等得到了良好的实践与操作,"为了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推进现代渔业转型  相似文献   

8.
《渔业现代化》2016,(5):77-78
正在陆基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产大西洋鲑鱼人们对在陆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生产适销尺寸的大西洋鲑感兴趣,因为这一技术往往能够将养殖设施选定在靠近主要市场的位置,容易获得生产许可,能够阻挡专性致病菌,减少对环境影响。采用陆基RAS集约化养殖适销尺寸的大西洋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前沿技术。为了评估两种北美品系的大西洋鲑鱼在只采用淡水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水产养殖中"生态优先"的养殖理念已逐步得到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加之过去"效益与污染并存"的养殖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作为池塘80:20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又一次革新了水产养殖理念,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核心设备为气提式增氧推水器、固体颗粒分离器等,通过收集和再利用鱼类残饵及粪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是一种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  相似文献   

10.
<正>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养殖产量高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流水式水产养殖逐渐演化而来。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较为典型的有日本生物包静水养殖系统(以砾石为载体)和欧洲组装式多级静水养殖系统[1-2]。我国陆基工厂化养殖从最初的苗种培育转变为水产养殖、仓储、吊水等多种功能[3-5],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处理技术[6-8]保持良好的水质,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具有节约养殖用水及节省养殖用地的优点[9-11]。此外,循环水养殖系统也是唯一能够实现安全、无化学品和重金属残留的绿色养殖模式[12-14],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提出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及低碳减排的战略需求[15]。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北欧的水产养殖现状,就是一面能让我们看见水产养殖未来的镜子。北欧的水产养殖业经过近百年的快速变迁,已经形成了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和封闭式工厂化车间生产规格苗种—深海网箱养殖成鱼两种主流模式。这两种模式一种是我国近期可借鉴能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模式,一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开放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丹麦是北欧最小的国家,水资源相对匮乏,对水产养殖废物排放有非常严苛的标准,水环境保护的立法众多。因非常严格的环境立法,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以养殖车间和水净化设备为主要特征来实现水循环利用,具有不受外界气候影响、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对环境污染较小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未来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一般是养殖池出水流经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包括集污池和水处理单元等),经净化后自流回养殖池。RAS中由于养殖密度高、投喂量大,集污池中积累了大量由养殖对象的残饵及粪便等组成的固体废弃物。该固体颗粒物呈污泥  相似文献   

13.
正陆基封闭式淡水养殖系统和海水网箱养殖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碳足迹比较大西洋鲑的海水网箱养殖年产量正向200万吨迈进,并已证明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和能效的养殖模式。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在陆基封闭式(LBCC)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将大西洋鲑鱼从鱼卵养殖至4~5 kg适销尺寸的淡水养殖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生产技术。陆基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为做好这一技术推广,现将近年来这一技术模式在试验中的发展变化简要总结,并就不同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提出思考。一、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最早叫"郑州168底排污池塘生态养殖系统"。"1"的含义为1个池塘或1 000米2养殖水面,"6"的含义为6大技术模块,"8"的含义为8大好处。整个系统以1 000米2水面养殖,配套不低于5 000米2的水面处理养殖尾水、经净化后回用于养殖池,形成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养殖净化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起,湛江当地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上马"工厂化循环水"工程,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水产企业。与传统养殖池的大排大灌有所不同,这些企业动辄斥资过千万,只为一池"循环水"。目前,工厂化循环水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表现出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兴趣。日前,《海洋与渔业》杂志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雷州市东里镇的湛江市千舟渔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称"千舟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了解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状况,旨在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渔业现代化》2012,(2):73-74
水循环对海水水质和大西洋扇贝幼虫养殖生产的影响挪威的扇贝幼虫养殖生产系统在过去十年里已从使用分批养殖系统改变为使用流水式(FTS)连续养殖系统。2010—2011年,在连续添加藻类饲料及20%海水换水率的大型系统中,使用循环水技术(RAS)进行了两个试验。在该RAS中,观察到二氧化碳随时间而逐步增加,但pH值和溶氧则随时间而下降。在第二个试验期间,FTS系统中的细菌总数比RAS系统中的更少且更为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鳗鱼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鳗场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养殖种类有日本鳗、欧洲鳗和美洲鳗。养殖模式多样化,有陆基水泥池和土池养殖,还有网箱、海水(欧洲鳗)、封闭式循环水等养殖模式。随着养殖规模和模式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布局了水产养殖集聚区,引进了三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文章分别就其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其中,东营尚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阔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态湿地净化技术,并且实现养殖水多级利用;东营正大水产有限公司则采用RAS循环水养殖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节水节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因其节水、高产、安全可靠的养殖优势得到推广。该模式在技术密集型欧美国家较为常见,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设计理念推新,已演化出系统集成性更高,生物处理水平更加高效稳定的循环水系统。近年来我国的循环水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但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大规模养殖经验相关记录较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徐皓  倪琦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10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养殖设施模式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该在为健康养殖提供进一步保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和网箱养殖设施是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主要设施模式。这些设施在发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在养殖水环境控制、水资源利用、生产系统效益、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或矛盾,没能发挥出现代设施系统在健康养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以上4种主要养殖设施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养殖设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设施、节水型养殖设施、经济型循环水养殖设施、系统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4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