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2.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东港市有淡水池塘面积2.3万亩,多年来一直以鲤鱼、鲫鱼、鲇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要养殖品种,销售难,效益差。近几年,一些养殖户在淡水池塘中养殖南美白对虾,亩产多在200千克以下,少数可达300千克,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养殖户的热情却很高。为了调整我市淡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南美白对虾在我地区高产养殖技术,2014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东港市椅圈镇枣山村开展"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试验",最高单产686千克,亩效益22180元,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准备淡水养殖池塘8个,最小面积1.5亩,最大面积11亩,池深2米。小池塘方形,配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减少对虾养殖对浅海环境的污染,防止对虾病害传染,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及产量,加强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技术,我们进行对虾全封闭零排污的养殖模式试验。通过改造虾塘增加排污、抽污系统,建造集污沉淀池、发酵池、曝气池、蓄水池,整个养殖中的水循环使用,只添加蒸发水和排除多余的雨水,实现全封闭零排污的养殖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设施改造(1)池塘改造:原有对虾养殖池塘30亩,通过改造,将原有5~8亩的池塘改为2.5亩的小面积养殖池塘8个共20亩,水深1.5米,塘底及池边都用防渗透  相似文献   

5.
在半滑舌鳎养殖池中适当混养中国对虾,对虾可摄食鱼的残食,既节省饵料又改善池底环境,并可取得鱼、虾双丰收的成效,具有广阔的前景。1养殖池的选择1.1水源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盐度在15‰~34‰。1.2养殖池条件进排水渠道分开,避免养殖用水污染;池塘无渗漏,池塘底质为沙底、沙泥底或泥沙底质为佳,利于鱼伏底潜沙。养殖池的规格以3~10亩为佳,也可利用现有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养殖池形状以长方形或长条形、平均水深以1.2m以上为好,设进排水闸门,进排水要流畅,排水时能将池水迅速全部排…  相似文献   

6.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2-43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曹煜成、李卓佳、梁伟峰等发明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优良藻相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198309.0。本发明完善和丰富了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体系。本发明涉及养殖池藻相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对虾养殖池塘藻相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虾养殖在东营地区掀起了第二次养殖高峰,养殖品种由单一的中国对虾发展到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但在养殖过程中虾病的暴发时间不断提前,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寻求一种更为适合东营地区养殖的虾类,我们在曾养殖对虾的池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选取东营市水产养殖服务中心第一排的23、24号虾池,池塘面积为2公顷,泥沙底质,平均水深1.5米,进、排水方便。5月17日分别投放中国对虾30万尾,6月5日23号虾池开始发现死虾,其后陆续死亡,经诊断是细菌病,采取一…  相似文献   

8.
<正>自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以来,凡纳滨对虾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4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公顷,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造成凡纳滨对虾养殖形势日益严峻,本实验以期能够了解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变化特征,为科学管理养殖池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产量16.5万吨;养殖水面14.5万公顷;单产1138公斤/公顷。中国的对虾养殖在世界上居首位,北方地区主要以半精养方式在池塘中进行,养殖品种为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每年收获一次,产量颇高。一般于5月放养,10月起捕。约有10%的池  相似文献   

10.
海盐县地处杭州湾北岸,常年海水盐度4~10。2003年至今我们在海盐县秦山镇杨柳山村对虾养殖基地进行黑鲷低盐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005年低盐度黑鲷鱼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是多年的对虾养殖池,面积为6.5亩,清整消毒是冬季伴随虾塘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南美白对虾。我们通过多年的对虾养殖研究工作,对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试验分析,提出多种鱼与对虾混养,主养品种对虾,养殖过程少换水或不换水、一年一造的养殖模式,养殖三年,每年获得好效益。1.放苗前准备1.1池塘结构对虾养殖池1#号池8亩、2#号池10亩都为长方形钝角南北向,水深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在胶州市李格庄镇低洼盐碱地原淡水养鱼池塘改建中国对虾养殖池塘,在池塘边上打井提供养殖用水,井水盐度一般在10-12左右;虾苗在水泥池淡化7天使盐度降为15,经暂养后陆续分至养殖池,暂养成活率76.11%;养成阶段主要使用配合饵料,添加抗病药物;前期以添加水为主,养殖中后期少量换水,平均日换水量不超过5%,并定期使用水质净化剂。结果5个养殖池对虾平均亩产90.83kg。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又称为凡纳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该虾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点,为广大养殖户所青睐.目前,已有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二十多地区开展养殖.针对当前部分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技术不稳定、产量不理想的问题,我们于2012年3月-12月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大棚海水二茬养殖高产试验,取得较好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基础设施 1.1.1养殖池塘2只池塘呈长方形,长宽比约2∶1,池壁坡度比1∶1~1∶0.75.池塘用混凝土浇筑,面积1 667.5 m2,深2.5 m,最高养殖水位保持在2m左右.  相似文献   

14.
围隔式集约化对虾养殖模式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环保、高效养殖模式,其池塘的四面采用地膜护坡,一个养殖单元四周用围网防蟹,隔离细菌、病毒。在养殖过程中,池塘只少量添加经蓄水池消毒处理过的水,基本做到在养殖期间不向外海排水,以有效保护外海生态环境,做到无公害养殖,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对虾养殖面积,提高单位水体的对虾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的一个方向。一、池塘的基本条件养殖池塘水深1.5m~2.0m之间,养殖池及蓄水池之间均用地膜围隔,每亩养殖池配备0.75kW的增氧机,每口池塘均有一个闸门,蓄水池进水闸门用80目…  相似文献   

15.
<正>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最高的优良虾种。为了进一步探索南美白对虾仔一代虾苗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漳州市鱼种场承担福建省漳州市科技局下达的《美国白对虾仔一代虾苗养殖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合同编号:ZZ2013 043),于2013年7月开始该项目的试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池塘条件:本试验的池塘为正方形,池塘四角呈弧形;养殖池共16口,总面积为17600米2。其  相似文献   

16.
利用110个小型温棚对虾养殖池,于2017年就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病害的预防控制进行养殖示范。对温棚内池塘实施了清整、杀菌、消毒;对养殖用海水进行沉淀杀菌并与地下淡水勾兑;应用益生菌等产品改良底质和水质,经70多天养殖,成功率实现95.5%,单产对虾9 195kg/hm~2。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沿海大部分海域的双线紫蛤资源锐减甚至濒临灭绝,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双线紫蛤资源,笔者在福建省南日岛开展双线紫蛤池塘养殖试验,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1.养殖池结构及条件池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养殖池,长宽比2.5∶1,池内、外墙坡用条石浆砌,单口池面积2公顷,池底质为粒径细小的沙层,池塘内四周开挖  相似文献   

18.
<正>斑节对虾,俗称台湾草虾,具有个体大、肉味美、养殖周期短、适盐范围广和售价高等特点,过去一直在海水池塘中开展养殖。借鉴成功的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以及斑节对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在低盐度甚至淡水池塘中生长的特点,近年来,我们进行的斑节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生产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青墩进行,养殖池塘3只,面积分别为4×667 m2、11×667 m2和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短讯     
<正> 世界养殖对虾总产量 1990年世界养殖对虾总产量创近十年最高纪录,约633000吨,比1989年产量565000吨高出12%。在池塘养殖中,有100万公顷的单产超过了630kg/公顷。投放世界市场的对虾,已超过了260万吨的总销售量,其中养殖虾占25%,捕捞虾占75%。在十年前的1980年,养殖对虾产量仅占世界对虾需求量的2%。东半球养殖对虾产量占世界养殖对虾供应量的85%。1990年,中国大陆、泰国、印度尼西亚养殖对虾产量均超过10万吨,占东南亚生产量的近70%。印度、菲律宾、越南、中国台湾和孟加拉国也是养殖对虾的主要产  相似文献   

20.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殖池溏的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轮虫;中国明对虾的食物来源为鳀鱼、虾夷扇贝下脚料和蜢虾;缢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底栖硅藻,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褐牙鲆粪便;褐牙鲆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中国明对虾,其次为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海蜇的营养级为2.09~3.43,平均值为2.81;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为3.11~4.04,平均值为3.72;缢蛏的营养级为2.37~2.94,平均值为2.62;褐牙鲆的营养级为2.63~3.83,平均值为3.42。综合分析发现,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缢蛏滤食底栖硅藻,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摄食投喂的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褐牙鲆也摄食部分中国明对虾,两者的粪便不仅为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生长提供营养,还为缢蛏提供了饵料。上述研究结果为多品种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