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进入七八月份,水产养殖已进入中后期。随着池塘中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的累积,水体中有机物越来越多,加上天气炎热,气温和水温升高,极易引起池塘中有害藻类(如蓝绿藻、微囊藻)和青泥苔的过度繁殖。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并且分泌藻类毒素,引起鱼虾缺氧及藻类中毒。青泥苔过度繁殖后,在气温和水温过高的情况下,易大量死亡浮出水面,消耗大量氧气,并且妨碍鱼虾的活动,影响鱼虾的生长,易引起鱼虾的应激反应,增大疾病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水温升高,鱼虾新陈代谢加快,生长自然也就变快,因此夏季高温期是鱼虾生长的黄金时期。为了使鱼虾能够更好地健康生长,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重视水质管理"养鱼先养水",水是鱼虾生活的基本环境和关键因素,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虾的健康与否。由于有  相似文献   

3.
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的生长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鲤科鱼类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鱼虾摄食量增大,生长加快,饵料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七八月份鱼虾养殖都会出现摄食量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温过高,导致鱼虾热应激所致。在湖北、苏北此现象尤其严重。我们曾于2006年7月检测过苏北的水温,表层达38℃,底层达34℃,超过了鱼类  相似文献   

5.
<正>一、肥水的意义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等)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也是苗种入池前的最佳肥水时期。通过施肥,培养有益藻相,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池塘水温上升到10℃时,可开始对鱼虾养殖池进行施肥,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或红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若水色清淡,呈现出黄色或淡绿色、水  相似文献   

6.
正一、肥水的意义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也是贝类苗种入池前的最佳肥水时期。通过施肥,培养有益藻相,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池塘水温上升到10℃时,可以开始对鱼虾养殖池进行施肥,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或红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若水质清淡、呈现出黄色或淡绿色、  相似文献   

7.
<正>水体污染、抗生素滥用……不正确的养殖观念和方法,导致底质和水体中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大量增殖,引发鱼虾病害,成活率降低,产品市场价值不高。会上,上海乾界生物公司总经理林江一以《微生物在再建水产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为题,为水产从业者讲述微生物系统在水产养殖生态中的微妙作用。林江一指出,待虾苗暴发疾病后乱投药的做法不可取,即便能成  相似文献   

8.
<正>4.净化环境,改善水质生物饲料中的有益菌能够在鱼虾肠道内代谢过程中提高消化率和进食量,进而有效减少水体中残余饵料和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同时生物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会在鱼虾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致密性膜菌群,阻止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鱼虾体内。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以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有害物质降解酶,减少肠道中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向水体投喂生物饲料后,各类有益菌可以通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光合 《齐鲁渔业》2008,25(7):52-53
1.发生的原因 1.1水质水温失宜 观赏鱼对水体的水质指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适应范围,便可能发病。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以上;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都会使鱼发病。  相似文献   

10.
越冬棚是利用塑料薄膜将虾池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隔离,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部相对稳定的环境,使越冬棚内的气温、水温保持相对稳定,使对虾能够正常生长。越冬棚里面的气温、水温、大气压、光照度与外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差别。采用封闭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尽量不换水,通过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分解转化虾池中的有机物,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营造良好的菌相和藻相,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制剂的选用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跃峰 《水产养殖》2010,31(8):26-27
<正>微生物制剂是充分利用不同种属微生物的不同生理性质,构建单一的或复合的微生物制剂,是一项以微生物技术和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互生共生作用,最大限度地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有害成分,拮抗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对退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叶燮明 《渔业现代化》2004,(3):31-31,30
全封闭式工业化养殖中,育苗池或养殖池中鱼虾类等的排泄物和剩余饵料,如不及时地清理吸除必将污染池中水质。这会给苗种和养殖鱼虾造成缺氧,影响鱼虾类的生长,甚至会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一、作用原理及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投入养殖水体后,首先,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种群,从而抑制了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发生率。而该有益微生物群的菌体本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可溶性糖类,且有虾、鱼、蟹、鳖、鳗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叶酸、烟酸、泛酸、生物素、辅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因而有益微生物群本身就是鱼虾类的最佳的天然饵料。其次,该有益微生物群入水后能分解池塘底部腐败的沉积物、污泥,从而降低了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多,既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季节,也是易出现暴发性疾病、浮头泛池等重大损失的季节。鱼类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耗氧量增加,而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藻类繁衍和微生物耗氧量也会大增,如控制不当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一般分为三点:①水质问题。大量投食造成鱼类排泄物剧增,有机质污染加剧,水体缺氧,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造成水质不良。②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造  相似文献   

15.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因而,在鱼类的生活中温度的作用极为重要。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差不超过l℃。也有少数鱼类例外,比如鲤鱼的体温和水温相差1.7℃。由于鱼类的代谢和体温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水温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鱼类都有它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生长的适宜范围在20~32℃,15℃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6.
正一、物理指标养鱼用水的诸物理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和透明度。(一)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鲤、草、鲢、鳙、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过量投饵、施肥、排泄物的积累,引起自身水体污染加重,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水体中的BOD、氨氮等严重超标。氨氮过高时,会造成鱼虾摄食、生长下降,拉网、运输出血,严重时导致鱼虾死亡。应用有效的微生物技术,控制养殖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含量,调控养殖池微生物生态结构,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增强其免疫功能,预防病害是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随着水产养殖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疑难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多,随着水温的升高,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投饵,鱼类不断地摄食,不断地排泄,水中的藻类不断生长、死亡。养殖密度过高,引起投喂过多,大量的残饵、粪便、排泄物扩散溶解于水中和沉积于水底,多余的饲料、鱼虾排泄物,死亡藻类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的尸体等都在水中积累,养殖一天天进行,这些物质就一天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含有益生菌的各种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主要作为水质净化剂或饵料添加剂。芽孢杆菌属中的非致病菌有些可在鱼虾的肠道内或体外定植并繁殖,形成有益菌群,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肠道和体外病原菌繁殖,提高养殖品种的免疫力[1]。繁殖过程中可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在池内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挥其氧化、氨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海水养殖中运用紫外光这项高新技术杀灭海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微生物,净化水的作用以及由单片机智能数字仪表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养殖池的进水进行紫外光消毒的光强和养殖池的水温实现自动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