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陕西省稻田养鱼面积已达1.5万亩,普及到本省两个地区,19个县(市)、142个乡,养鱼户数已达6,000余户,养鱼面积比1983年增加了50%。仅安康、汉中两地区养鱼面积已有11,000亩,其中超过100亩的有石泉、汉阴、安康等九个县(市)。全省的稻田养鱼因去年后期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按全省实收面积7.021亩统计,产鱼8万斤,平均亩产11斤,稻谷每亩增收10%以上。安康地区汉阴、石泉县政府非常重视稻田养鱼,把稻田养鱼列为  相似文献   

2.
2002rh9月17日至18日,陕西省渔业结构调整暨工程化稻田养鱼现场会在汉中召开。近年来,陕西各级渔业部门紧紧围绕“调整渔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线努力实干,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但品种单一,质量偏低,深加工几乎空白,群众无公害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全省宜渔稻田6万多公顷,目前仅开展稻田养鱼370余公顷,其中工程化仅93公顷,这些都与陕西的西部大省地位极不相称。与会代表在参观了西乡县两个工程化稻田养鱼示范点、城固县池塘精养鱼、观光渔业等3个示范点和汉台区小水库名优鱼精养、休闲渔业、水库集约精养轮…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养蟹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在稻田中套养河蟹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又促进了水稻与河蟹的互助生长,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生产的水稻和水产品具有生态农产品的品质,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经济与生态双效益。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已在陕西黄土高原的榆林和延安、秦岭南麓的汉中和安康等地区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利用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滩涂水资源,促进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力度,笔者于2020年在宝鸡市眉县进行了稻田河蟹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根据鱼稻共生原理,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及水资源,以提高稻田产出率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该方式具有高效性和节约资源等特点,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种养殖过程中,水稻田为鱼类提供了杂草、浮萍、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而鱼类则可捕食害虫,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疏松土壤,加快养分的有效转化与流动;粪便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在我国,稻田养鱼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起源于陕西汉中和四川成都.上世纪50年后期,稻田养鱼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几经兴衰,现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部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全市有稻田160多万亩,稻田养鱼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进一步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和效益,推动我省工程化稻田养鱼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2~2003年省水产总站与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汉中市西乡县水产站在进行工程化稻田主养异育银鲫高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地处秦巴腹地,由于气候地貌独特,水量相对丰沛,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流水资源,大量的稻田可开展流水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稻田资源,推广稻田微流水养鱼新技术,笔者开展了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的试验。获得了生产鲜鱼2350.5kg/hm^2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榆林市横山区地处陕西省北部沙土地带,其无定河流域滩涂种植稻谷历史悠久,从2012年开始试验稻田养蟹,经过两年的发展,2014年形成规模化养殖,截至目前全区稻田养蟹面积已发展到1.4万余亩,2018年底统计,全区稻田蟹实现总产量38.8万千克,亩净增效益可达到930元。但是长期以来,稻田养蟹的扣蟹主要依靠辽宁盘锦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末年题为曹操撰的《四时食制》中,即有。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的记载,四川彭县出土过汉代陶制水田鱼池模型。近年来在陕西汉中地区的勉县,也出土了一个汉代冬水稻田养鱼模型。唐代,稻田养鱼已推广到关中,同时,又创造了利用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安康市汉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巴山区,水资源丰沛,气候条件适宜,是我省传统主产水稻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气候条件符合工程化稻田养鱼要求。经过省市水产机构多年来的努力推广,从事这一项目的示范农户逐年增加,成为安康乃至全省稻田养鱼最为成功的县区,稻鱼双丰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据调查,汉阴县共有集中连片工程化稻田6000余亩。2011-2012年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与汉阴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自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两年同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汉中地区水产站共同协作,开展了快中子辐射对鱼苗、种生长影响的试验工作。经两年的试验对比,证明经快中子辐射处理过的几种家鱼受精卵,在苗种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省城固县地处素有"小江南"美誉的汉中盆地,南临巴山,北依秦岭,丘陵纵模,有水库68座,集防洪、蓄水、灌溉和养鱼于一体。近年来我们探索利用库区荒地种草养猪,猪粪养鱼  相似文献   

1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7,(11):29-29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自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两年同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汉中地区水产站共同协作,开展了快中子辐射对鱼苗、种生长影响的试验工作。经两年的试验对比,证明经快中子辐射处理过的几种家鱼受精卵,在苗种阶段可促进生长,是苗种生产中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水利厅2002年下达了“陕西省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推广项目”,笔者主持了商洛市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项目实施中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陕西省大鲵产业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就开始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由于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苗种需求,大鲵养殖长期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摸索试养阶段。自从2007年陕西汉中研究仿生态养殖大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大鲵繁殖出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开启了大鲵养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贾秋红 《河北渔业》2014,(12):41-42
2013年7月,陕西省汉中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并伴有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染病大鲵大量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测,最后确诊病原为大鲵虹彩病毒。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养殖场大鲵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化稻田养鱼是农业部确定的重点农业推广技术,自1996年全国工程化稻田养鱼现场会议以来,全国工程化稻田养鱼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陕西省具有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是当前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一、大力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是农业结构和渔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切入点当前,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出现了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新情况,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力推广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近期,陕西省汉中地区水电局发出了《关于做好封江禁捕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3月1日至4月底为全区封江禁捕期,要求各有关县(市)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渔政干部、沿江区乡水产专干、渔业技术员、禁渔区民兵做好封江禁捕工作。封江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湖南省慈利县、桑植县,广东省顺德县、佛山市等地农民,先后到陕西省汉中地区洋县、城固、留坝、汉中等县市,非法捕捉和收购娃娃鱼448条、989公斤,准备发往广州、深圳等地出售,被汉中市火车站、车站工商管理所和有关公安派出所发现,没收了捕捞工具,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行政拘留等处分。林业部门还将这些被非法捕捉的娃娃鱼全部放回江河。  相似文献   

20.
“水体交换频繁的小型水库池塘化集约精养鱼”获汉中市科技进步奖由陕西省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承担的“水体交换频繁的小型水库池塘化集约精养鱼”课题因其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合理而获得汉中市九四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汉中地区为灌溉农田修建的小型水库,其共同特点是水面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