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用膨化浮性饲料养成商品鱼,对膨化浮性饲料养殖加州鲈生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14 d鱼种养殖期内,加州鲈从5 g长至112 g,比预定的出塘规格(100 g)高出12%,饵料系数为1.14,表明鱼种阶段,加州鲈对膨化饲料有良好的反应。在159 d商品鱼养殖期内,加州鲈从155 g长至354 g,生长缓慢,平均饵料系数为1.43。  相似文献   

2.
<正>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而成为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广东、江苏和浙江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区域。加州鲈以池塘养殖为主,根据产区的不同,一般出鱼时间为当年的10月左右及次年的4月以后。传统的加州鲈养殖是以投喂冰鲜低值小杂鱼为主,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病害发生率高。近年来兴起全程配合饲料养殖,大大降低了水体污染程度。但不管采用何种饲料养殖,加州鲈养殖水体环境的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刘好 《海鲜世界》2002,(1):15-15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是一种名贵淡水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病害少、肉味美、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现将加州鲈商品鱼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网箱规格 加州鲈商品鱼养殖网箱一般采用2×3或3×3聚乙烯线编织而成,为便于操作其设计规格为4m×5m×2m或4m×7m×2m,入水深1.5m。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全国加州鲈重要养殖基地之一。近年,随着加州鲈养殖面积的急剧扩大和鱼池租金的提高,养殖户为了提高加州鲈当年商品率、产量和养殖效益,放苗时间逐年提早,带来了加州鲈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为优化加州鲈夏花鱼种培育模式、提高加州鲈的养殖经济效益,笔者2014年上半年结合省水产三新工程《大口黑鲈"优鲈1号"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在吴江惠农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探索和研究加州鲈夏花鱼种"分段式"  相似文献   

5.
加州鲈为肉食性鱼类,多采用冰鲜鱼养殖,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满足"渔业转型促治水"的要求,特开展加州鲈全程饲料养殖技术研究。2017年加州鲈鱼养殖中全程配合饲料养殖的平均利润为6850元/亩;配合饲料和冰鲜鱼混用养殖的平均利润为5847元/亩;冰鲜鱼全程养殖的平均利润为5544元/亩,可见全程饲料养殖较冰鲜鱼养殖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菱湖,是淡水水产养殖位列浙江省首位的一个镇。2013年加州鲈养殖面积15753亩、商品鱼总产量13390吨,2014年16000亩、商品鱼总产量12800吨,已成为菱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人们对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面作了多次的试验,但都没能获得真正的突破和成功。2012年开始由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授权浙江省欣欣饲料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德阳市近年来加州鲈养殖面积扩大,已形成规模效应。四川市场对加州鲈的认可、加州鲈养殖的赚钱效应、广元白龙湖的加州鲈养殖产业转移等多种因素,使德阳的加州鲈养殖得到极大的发展。在2015年6月笔者在德阳市旌阳区现场考察了多个加州鲈养殖池塘,进行了多次诺卡氏菌病的现场诊治。德阳当地的加州鲈养殖,一般是一年一次成鱼养殖。苗种从广东购入后,在成都新津等地标粗,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放苗,当年7-8月成鱼上市。苗种投喂以饲料+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于1996年引进加州鲈,因其苗种相互残食严重成活率低,大规格鱼种来源困难而制约了商品鱼养殖规模的扩大。为此,我们采用美国小体积网箱养鱼技术原理,试图通过三级培育方法,找到提高加州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两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水库基本情况黄连埂水库属小(二)型水库,植被良好,水温高,水质完全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适宜加州鲈的生长发育。2.试验鱼试验鱼为当地繁殖的当年苗种,经池塘约5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6厘米以上,并采用人工全价沉性饲料驯化7天左右备…  相似文献   

9.
加州鲈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养殖种类。目前,其商品鱼养殖还是以池塘养殖为主。为了拓宽养殖路子,我场今年开辟网箱养殖加州鲈的新途径。经过一个周期的驯化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加州鲈属广温肉食性淡水名贵鱼类,具有适应广、生长快、病害少、易起捕、肉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是发展池塘高效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同时,因该鱼较贪食,易上钩,又是发展游钓渔业的好品种。为此,本为简要介绍加州鲈商品鱼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自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台湾省引入大陆,因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和效益高的优点,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重要品种。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大口黑鲈繁殖季节为每年的4-5月,当年繁殖的鱼苗养成商品鱼上市率仅约30%,大部分商品鱼仍需跨年度养殖才能上市,而珠江流域大口黑鲈的繁殖季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的60亩加州鲈现在已经出鱼1万多斤了,存塘还有20万斤,等待鱼价合适时我们会陆续出塘。"广州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豚")技术总监蓝汉冰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长期以来,养殖加州鲈都投喂冰鲜杂鱼。随着养殖成本和病害逐年增加,投喂冰鲜杂鱼养殖加州鲈的劣势日益明显。攻克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研发难关,开发加州鲈的人工配合饲料这座隐形矿山,一直都是水产营养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迎春水产养殖合作社2019年利用1口面积为0.533 hm2的池塘,进行了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试验,共收获加州鲈8126 kg,黄颡鱼825 kg,加州鲈平均规格525 g/尾,黄颡鱼平均规格240 g/尾,获毛收入34.5665万元,养殖利润12.0417万元。试验证明,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技术饲料系数低,发病率低,养殖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加州鲈养殖的兴起,这条鱼日益受到养殖户的追捧,因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一度被业内称为"四大家鱼"外的第五大家鱼。据统计,全国加州鲈养殖面积28万多亩,养殖区域集中于广东珠三角、江浙皖、贵川等地,近年来湖北、湖南、河南地区也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珠三角占到全国养殖产量的50%以上,江浙皖以浙江湖州、江苏吴江为主,占全国养殖产量的30%以上。为了更真实深入地了解2018年华东地区加州鲈的养殖现状、颗粒饲料推广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了江苏吴江地区、浙江湖州地区加州鲈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种适温较广的肉食鱼类,生长适温12~27℃,生存最低温度2℃,最高温度34℃,它不仅肉质鲜美,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而且适应性广.利用鲢鱼作饵料鱼,网箱养殖加州鲈,可将夏花当年养成300~400g食用鱼,很有推广价值.现将水库网箱养殖加州鲈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加州鲈具有生长快、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加州鲈的销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通常情况下,加州鲈商品鱼在每年的7—9月价格较高。为提高经济效益,弥补北方成鱼养殖所需的大规格鱼种短缺问题,结合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温泉水进行加州鲈大规格苗种的短期培育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加州鲈鱼苗阶段生物开口饵料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鲈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名贵肉食性鱼。加州鲈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随着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在佛山地区,加州鲈的养殖数量比较多,加州鲈的繁育技术成熟,从事加州鲈繁殖的工作者也较多,但培育加州鲈鱼苗要求人员工作仔细,并且人力投入大,而水花的成活率一直都不高,特别在仔鱼出膜后的第1周,仔鱼处于内源性转向外源性的营养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4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沙头南金水产基地,谭永全兄弟俩名下的加州鲈鱼饲料店正式开张迎客。广东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推向市场已有多年,但仍无法改写加州鲈依靠摄食冰鲜鱼的养殖历史。据了解,谭永全的饲料店所经销的名为"东裕丰"牌的加州鲈鱼膨化饲料由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目前在同为广东加州鲈主产区的顺德乐从已有两名经销商。据使用过"东裕丰"牌加州鲈饲料的养殖户反映,  相似文献   

19.
钟秀清  朱适贤 《水利渔业》1994,(3):43-44,46
流溪河水库于1992-1993年使用网箱试养加州鲈初获成功。产量2800kg,产值84000元,成活率50%,饲料系数7。本文阐述鱼排与网箱设计、网箱培育加州鲈苗种和养殖商品鱼技术,以及鱼病防治措施与用药治疗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现已被引入世界各地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加州鲈,并于1983年实现人工繁殖。同年,广东省从台湾引入加州鲈,1985年首次在大陆实现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州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苏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引入加州鲈进行养殖,90年代末,南京市规模化加州鲈养殖产业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