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美洲星和6-BA对低温胁迫下稻茬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叶面肥6-BA和对稻茬小麦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烟农19和弱春性小麦品种淮麦30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6-BA和新美洲星对分蘖期-10 ℃和拔节期0 ℃低温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蒸馏水的对照相比,喷施6-BA和新美洲星处理显著降低了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片初始荧光,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PSⅡ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增加了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说明喷施6-BA和新美洲星能有效缓解分蘖期和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功能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殿峰  宋春艳 《大豆科学》2011,30(1):109-11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在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大豆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差异,研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脱落酸(ABA)对大豆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以及对大豆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叶面喷施6-BA和ABA分别提...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空育131(主茎11叶)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调节肥,比较了不同处理之间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确定了适宜的调节肥施用量及喷叶期。结果表明:调节肥叶喷施用量为整个生育期氮肥用量的10%和15%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和增加平方米茎数,其中15%施用量对各节间长度的配比效果最佳;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抽穗后15~20 d干物质积累量,其中6.1~6.5叶期喷干物质积累为最多,8.1~8.5叶期喷次之。  相似文献   

5.
通过稀植单株挂牌标记跟踪调查方法,研究水稻空育131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地区的不同时期分蘖 与成穗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空育131单株最高分蘖可达24个(包括主茎),成穗22个。6月23日以 前的分蘖,均为有效分蘖,成穗质量高,对产量贡献率大。6月23日可作为本地区水稻空育131高产控 蘖起始日期。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用量的稻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宜优673在拔节前7~10d进行喷施处理,研究稻挺对株高、节间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挺处理后宜优673的株高降低,节间缩短,节间直径增加,提高了抗倒伏能力;喷施适当用量的稻挺(600~900mL/hm2),可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增加产量,而高用量(1200mL/hm2)的稻挺处理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黑小麦植株茎秆性状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冬黑1号和临黑131为试验材料,在黑小麦起身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胺鲜酯、矮壮素),研究其对黑小麦茎节间长、株高、倒伏级别、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黑小麦株高、基部第1和第2节间长度、穗下节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其中,多效唑可降低黑小麦株高1.1~4.5 cm,第1和第2茎节粗平均减少1.2 cm和2.3 cm,穗下节减少1.7 cm,茎粗度增加0.55~1.65 mm;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1~1.35 mm;矮壮素可降低黑小麦株高0.5~1.2 cm,第1和第2茎节间长减少2.1 cm和2.8 cm,穗下节变化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2~0.8 mm。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倒伏级别降低0.30~1.22级,多效唑降低程度显著。喷施多效唑使黑小麦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多效唑处理下,冬黑1号和临黑131产量分别为6 648.0和6 076.5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矮壮素使黑小麦减产。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实现的。喷施多效唑显著增加了2个黑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19.6%)。从茎秆指标和产量来看,在冬黑1号和临黑131拔节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18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覆膜滴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垦稻9、空育131、垦鉴稻6号、垦稻19等品种较适合旱种水稻的生产,垦稻9和垦稻19为主茎10片叶品种,生育期短,较适合水稻旱种,但因抗倒伏能力一般,栽培措施上要加强管理,垦鉴稻6号为主茎12片叶品种,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成熟,但在其他年份能否正常成熟有待进一步验证。整个生育期灌溉用水量约为290 m~3。  相似文献   

9.
在特殊气候的早秋低温年,对空育131、龙育91-061、垦94-202、垦94-18、上育418、垦稻8号几个品种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育131插期在5月1日~5月10日的空秕率较低,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较高;相同插期的上述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大,以空育131、上育418抗逆性最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特殊气候的早秋低温年,对空育131、龙育91-061、垦94-202、垦94-18、上育418、垦稻8号几个品种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育131插期在5月1日~5月10日的空秕率较低,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较高;相同插期的上述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大,以空育131、上育418抗逆性最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选取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的6个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不同,愈伤诱导率空育131最高为94.89%,垦稻18最低为46.56%,分化率垦鉴稻6最高为81.01%,空育163最低为10%;激素NAA和KT对2.4D有协同诱导作用。同一品种对不同培养基诱导效果不同,垦稻18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NB,另外5个品种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相似文献   

12.
以“周油589”油菜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几种植物生长调剂对4 ℃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幼苗的株高、根长、单株鲜重以及叶片内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Pr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也显著升高,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喷施SA、BR、ABA、6-BA可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ABA和6-BA缓解效应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不同施肥模式对群体素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空育131品种适用基∶蘖∶穗=53∶2∶的比例能够确保高产;垦鉴稻七号适用于基∶调∶穗∶粒=31∶2∶1∶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日式钵育秧盘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以探明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日式钵育秧盘是通过增加每穴穗数、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并在抽穗期,增加了LAI、有效叶面积率和叶片长、宽等指标促进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外源6-苄氨基嘌呤(6-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以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25℃下叶面喷施清水(CK)、25℃下叶面喷施6-BA(6-BA)、5℃下叶面喷施清水(LT)、5℃下叶面喷施6-BA(LT+6-BA)。5℃处理7 d后25℃处理3 d。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外源6-BA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低温(5℃)胁迫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在低温条件下,6-BA处理能改善根系生长情况,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同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使H2O2和MDA含量降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综上所述,外源6-B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能通过提高玉米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含量而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1垦鉴稻6号(垦95—295)生育日数130d,主茎叶片数12片,需活动积温2380~2400℃。,出苗较早,叶色较绿,分蘖力强,后期株型较收敛,剑叶上举,株高75cm,穗长15.6cm,每穗粒数85.5粒,千粒重26.7g。在正常肥力条件下,产量与垦稻8号相当,高肥条件下产量略高于垦稻8号。秆强抗倒,活秆成熟。外观米质优良,食味好,三积温带平均量为7958.3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和第二积温带旱育种植栽培。2空育131(垦鉴90—31)空育131生育日数127d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朱林 《作物研究》2019,(6):547-548,553
以黑农35号大豆为材料,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经5种药剂处理后,生根壮苗激活剂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增加381.37 kg/hm^2,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喷施烯效唑产量分别增加189.29和222.63 kg/hm^2,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增产原因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豆花荚脱落情况,以大豆(Glycine mex)垦农4号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了大豆植株花数、荚数以及花荚脱落数.结果表明:氯化胆碱(Cc)明显的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花数及荚数.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SOD.有效降低了花荚脱落数以及脱落率;其中DTA-6还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增产幅度为13.24%.可见叶面喷施Cc有效地促进了开花结荚,而在产量增幅上,DTA-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施肥、氮肥后施技术)、两种栽培密度对空育131和龙粳21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施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水稻产量,在各个生长时期水稻的营养表现都很均衡,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都显著提高;采用"双高优稳"技术体系2个品种产量最高,空育131产量为687.8 kg/667 m2,龙粳21为683.9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在水稻基部第2节间伸长1cm以内时,茎叶喷雾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与稻挺(30%矮.烯微乳剂),研究其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稻挺可显著矮化株高,缩短节间长度,降低倒伏率,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并且能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产量增加11.5%。研究表明,无论在控制倒伏性能,还是提高产量方面,稻挺均优于对照药剂烯效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