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产品质量安全,设计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分析中华绒鳌蟹养殖过程中的危害,结合无公害中华绒螯蟹养殖HACCP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5个关键监控点和监控措施;依据EAN/UCC标识系统,设计出可追溯二维码标签,并应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了客户端标签打印功能;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建立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为中华绒螯蟹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提供良好的管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水产品种之一,各种疾病随着养殖规模化不断出现。综合分析了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绒螯蟹是苏州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塘口的中华绒螯蟹出现了活力下降甚至死亡的情况,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患病蟹体内分离到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并人工回感成功,该文有关腐败希瓦氏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结果有助于对中华绒螯蟹的细菌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Crab)又名螃蟹、中华绒螯蟹和毛蟹等,属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种。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蟹类。江苏是河蟹养殖大省,2018年全国养殖产量800 000 t~([1]),江苏河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全国河蟹养殖的主要产区。拥有"阳澄湖"、"固城湖"等享誉全国的著名河蟹品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单品种、集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飞速发展,病害问题也愈加严重,并逐渐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就我国近年来中华绒螯蟹病害流行的态势、病害流行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剖析,以期为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地掀起了人工养殖河蟹的热潮,长江水系蟹种因具有其它蟹种无可比拟的生长优势而成为广大养殖户的首选。一些初次养殖河蟹的养殖户,因蟹苗市场真假混杂、鱼目混珠而没有选购到正宗优质蟹种,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正确引导河蟹的人工养殖,本文就河蟹种质的外观鉴别方法作一介绍。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除中华绒螯蟹外,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线螯蟹和狭额绒螯蟹三个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四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适于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种是指规格在2g以上一秋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统称。  相似文献   

8.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2,26(6):493-497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d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 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内的出现频率均达100%。结合Z2引物扩增结果,欧洲与美国中华绒螯蟹群体极可能是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引入繁衍的。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渔光一体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生长规律,在渔光一体池塘内,分别在光伏覆盖区域和非光伏覆盖区域开展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比较光伏区和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二龄蟹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6月份之前,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显示出一定的生长优势,6月份之后光伏区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优势突出,生长速度和规格均明显超过非光伏区,且光伏区最终的养成规格、产量(高13.06个百分点)、成活率(高6.2个百分点)等均体现出明显优势。实验结果证实了光伏遮光对河蟹养殖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Ⅰ序列绒螯蟹属DNA条形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绒螯蟹属的中华绒螯蟹如东和七里海群体、日本绒螯蟹、合浦绒螯蟹及狭颚绒螯蟹共80条线粒体COⅠ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绒螯蟹属的台湾绒螯蟹2条和近方蟹属的绒毛近方蟹19条COⅠ基因序列进行联配分析。结果显示,101条序列包含44种单倍型,序列组成表现明显的碱基偏倚性。中华绒螯蟹如东、七里海群体与日本绒螯蟹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10%和1.078%,明显低于COⅠ基因DNA条形码鉴别种的遗传距离为2%的阈值,表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为同一物种;而合浦绒螯蟹与中华绒螯蟹如东和七里海群体及与日本绒螯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23%、5.101%以及5.011%,明显大于2%的鉴别阈值,说明合浦绒螯蟹为独立的种。以绒毛近方蟹为外群,基于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树显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聚在一起,合浦绒螯蟹则聚成单系。本文测序的5个群体除狭颚绒螯蟹外,其余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为0.593±0.144~0.779±0.06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56~0.01336;此外,中华绒螯蟹如东群体与日本绒螯蟹、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七里海群体分别共享单倍型H1、H2和H3,说明这些蟹类可能有种质资源混杂或是遗传污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2.
宋学宏 《水产学报》2007,31(4):496-503
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不同营养供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指标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进行比较研究。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以540只初始体重为每只(9.67±0.47)g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在东太湖中华绒螯蟹围养区的27个独立网围(6m×5m×2.5m)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其中模式4的养殖效果最好,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最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影响作用顺序为:水草覆盖率>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将4个因子与养殖蟹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增重倍数、肥满度、回捕率、饵料系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因子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及生长指标关系密切,得出中华绒螯蟹养殖较适宜的营养供给模式为:水草覆盖率为73.95%、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6.15%~62.22%、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5578.05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过程中,药物残留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而将中草药用于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方面,不仅可以解决机体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而且还符合发展绿色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理念,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螯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S系列的三组引物中筛选出可重复性好的、谱带清晰且扩增结果好的引物,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的RAPD基因座位组成,并且检测了S系列随机引物作为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指标研究中的可能性。从基因水平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绒螯蟹属的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绒螯蟹属包括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狭额绒螯蟹以及台湾绒螯蟹四个种 ,后两个种被极少数学者从绒螯蟹属中割离出来 ,先后建立新绒螯蟹属和扁绒螯蟹属 ,但一般学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施用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药效情况,文章通过静置平衡透析法分析研究了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试验测得的中华绒螯蟹血浆蛋白浓度为63.95±0.29 mg·mL-1,蛋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6.2-97.1 kDa之间,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47.39%-82.58%之间.分析结果认为,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50%以上的蛋白结合率,在中华绒螯蟹养殖生产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恩诺沙星的有效药物浓度及其与其它药物的竞争作用,以能充分发挥恩诺沙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也称为河蟹,属于我国比较名贵的淡水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具有发病比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出现的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及流行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提出了防治方法。从而有效加强疾病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 ,是主要经济甲壳动物 ,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作为名优水产品养殖。我们在池塘精养与配合饲料研究过程中发现其雌、雄个体在一些性状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较准确地了解这种差异情况 ,我们有针对性地统计、分析了在同一块试验场地的9个同批养殖试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雌、雄的部分性状 ,发现彼此有较大差异 ,此类情况尚未见其他报道。因此 ,本文将我们的试验结果作简单介绍 ,以补充和完善中华绒螯蟹的有关基础生物学和养殖技术基础资料。1材料和方法1.1中华绒螯蟹种于1998年5月17日从海口引进 ,共5kg ,平均个体…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水产养殖》2017,(8):49-50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大阐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就是遵循河蟹生态习性,通过人工营造和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