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养鱼》2014,(4):81-84
<正>一、国际大宗淡水鱼生产与贸易概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1,2011年世界淡水养殖产量为3899.46万吨,其中,淡水鱼(freshwater fishes)2养殖产量3559.94万吨、产值为559.80亿美元;鲤科鱼类养殖产量为2515.75万吨、产值363.5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水平的70.67%和64.93%。其中,大宗淡水鱼(青鱼、草鱼、  相似文献   

2.
正草鱼是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也是安徽省主要养殖的大宗淡水鱼品种。近3年来,安徽草鱼养殖产量维持在27万吨左右,居所有吃食性鱼首位。随着"十年禁渔"政策的落实落地,草鱼养殖在保障全民获得优质动物蛋白源方面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草鱼良种的引进、扩繁、改良等工作,致力于推动安徽草鱼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我国渔业重点省份,尽管大宗淡水鱼类产量在全国占的比重不高,但其养殖综合效益、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该省通过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建设优质种苗繁育和现代产业化示范基地、调整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开展关键养殖技术研发推广、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种苗和防疫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水产产业整体水平和实力。该省大宗淡水鱼类的产量在淡水养殖产量中略占优势,2007年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为43万吨,约占全省淡水养殖总产量的52%;养殖区域遍布全省淡水水域,其中杭州、嘉兴、湖州地区是主要的大宗淡水鱼产地,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在淳安县召开重点任务"CARS-46-01A大宗淡水鱼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核心示范点目标与任务对接会。会议开始后,首先由重点任务"CARS-46-01A大宗淡水鱼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负责人徐皓所长介绍了任务的整体情况、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安排等具体内容。徐皓所长指出,千岛湖已将一条普通的千岛  相似文献   

5.
正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青鱼和草鱼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湖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叶金云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对浙江省大宗淡水鱼主产区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养殖户、合作社等,对浙江的大宗淡水鱼高效养殖集成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现将其关键技术奉献给读者。一、基础设施改造技术浙江省大宗淡水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湖州菱湖、吴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河北省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病害防控能力,8月11-13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邯郸大宗淡水鱼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石家庄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唐山大宗淡水鱼高效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以及中华鳖和冷水鱼繁育及高效综合养殖岗位联合邀请全国知名鱼病专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养殖已进入4.0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指出,自从1960年我国总结出"八字精养法",开启了中国水产养殖1.0时代,发展至今,中国水产养殖已经进入4.0时代,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开始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宗淡水鱼池塘三级净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污式网箱+短程净水系统养殖模式等得到了良好的实践与操作,"为了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推进现代渔业转型  相似文献   

8.
目前,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以鲤、草鱼为主,搭配鲢、鳙和鲫鱼,2009年养殖面积为3.56万公顷,池塘、湖泊、水库分别占养殖总面积的28.0%、21.0%和45.8%。大宗淡水鱼类年产量7.85万吨,占陕西水产品总产量的97.2%,其中池塘产量占大宗淡水鱼类总产量的72.6%、湖泊占3.3%、水库占24.1%,因此池塘养殖仍然是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     
《海洋与渔业》2011,(7):3-3
我国淡水养殖中大宗淡水鱼产量占69% 记者从首届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峰会获悉,201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约为5350万吨,渔业总产值约为6700亿元,淡水养殖总产量约为2600万吨,总产值为36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们与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工程设施研究室华东养殖模式岗位以及南京综合试验站(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常州武进滆湖地区建立2000亩华东地区大宗淡水鱼类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小区。经过近两年的紧密合作与深入探索,成功总结了多套大宗淡水鱼类池塘高效养殖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主要推广应用的主养草鱼、主养团头鲂两种成鱼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2020年大宗淡水鱼产业特点、问题在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灾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后,2020年大宗淡水鱼产业保持了稳定态势,对稳定价格水平、保障疫情期间消费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做出了较大贡献。2020年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宗淡水鱼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效益好于上年。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对全国20个省(区、市)渔业生产统计,2020年1-9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4 188.55万吨(不含远洋),同比增长0.55%。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 015.32万吨,同比增长3.04%。根据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2020年有52%的试验站投苗时间推后,48%的试验站与往常一样。在投苗量上,有17%的试验站投苗量比往年多,50%的试验站投苗量与往年持平,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来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因受土质和水质的影响,养殖品种较少、产量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效益下滑更为严重。为了摸索一套适于黑龙港流域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增产、增效的养殖新模式,2013-2014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衡水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给养殖用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4年笔者对衡水地区大宗淡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作为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因其味道鲜美、养殖成本低等而被广大养殖户接受,但又因其在养殖期间容易暴发"三病"造成损失而制约了其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辽宁地区淡水鱼养殖产量832623吨,其中大宗淡水鱼产量733369吨,占88.08%,草鱼养殖产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省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池塘、水库、稻田养鱼为主的具有四川特色的多种养殖模式,养殖品种也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已发展到40多个养殖品种,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各异的养殖模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于2008年加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一年的产业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四川省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宗淡水鱼几乎100%是满足国内的国民消费(包括港、澳、台地区),2011年其养殖产量1698.5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5603.2万吨的30.3%。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宗淡水鱼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大水产养殖品种。它们作为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一方面提供了丰富食物蛋白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鱼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10年开始,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一直在探索大宗淡水鱼升级换代的模式,并最终繁育出改良鲫,探讨了其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长丰鲢"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经过20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这个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较高而且整齐、遗传纯度高等优点。该品种选育先后获得国家"七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2011年5月10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了"长丰鲢"水花,其中100万尾在开远市进行试验养殖,首先在开远市鱼种站培育,然后在开远市水产技术辅导站技术人员指导下,分别由王兴祥和罗国建2户养殖户对"长丰鲢"进行试验养殖示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现有淡水养殖面积25.03万公顷,2008年全省淡水养殖产量78.41万吨。辽宁嘉鲜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淡水鱼深加工项目以大宗淡水鱼为主要原料,开发以旅游、休闲、营养、方便为主导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鱼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在体系32个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快速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2021年大宗淡水鱼整体生产和消费情况,2021年市场价格波动和养殖成本变动情况,对2022年生产与市场的展望.现总结如下. 一、2021年大宗淡水鱼产业整体供需形势 1.供给基本稳定 2021年大宗淡水鱼产量总...  相似文献   

20.
正射阳县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3,海岸线长度位列江苏省第3位,丰富的天然自然资源奠定了射阳渔业基础。射阳县渔业产业种类齐全,渔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的1/3,渔业经济总量列江苏省第5位。大宗淡水鱼的养殖是渔业主产业之一,现就大宗淡水鱼养殖情况做一技术总结。一、射阳县主要养殖品种布局养殖品种以草鱼、鲫为主。2021年全县大宗淡水鱼放养面积约27万亩,养殖布局为:草鱼12.5万亩,其中鱼种面积4万亩;银鲫7万亩,其中鱼种2万亩;黄金鲫约3万亩;鱼面积2.5万亩;鳊鱼、黄颡鱼、加州鲈等其他品种约2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