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锦稻104是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3.2 kg/667 m2,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3.2 kg/667 m2。米质优,抗病、抗倒、耐盐碱、耐旱、耐寒、活秆成熟不早衰。适宜在辽宁、山东、河北、新疆等地中熟、中晚熟、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辽星1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9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强,活秆成熟不早衰,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8.25 kg/667 m2,对苗瘟和穗颈瘟表现为中等抗性。适宜在辽宁省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盘锦、锦州、大连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秦友权 《北方水稻》2009,39(4):58-58,63
营稻1是大石桥市茂洋种子有限公司于1995年以M95-28为母本,辽粳454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4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60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省区试2 a平均产量634.6 kg/667 m2,比对照辽粳294增产7.9%。该品种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在沈阳、辽阳、盘锦、大石桥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辽星19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3.4 kg/667 m2,米质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中抗苗瘟、抗穗颈瘟。适宜在辽宁省中晚熟稻区和省外河北、山东、北京、新疆南部等地适宜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香型米营9207是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0.2kg/667m2,米质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中抗稻瘟病,宜在辽宁省中晚熟稻区及河南、河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通育263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育263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审定。中晚熟品种,分蘖力中等,活秆成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44.8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1%。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四平、松原、延边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通育25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育256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审定。晚熟品种,分蘖力中等,活秆成熟。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54.2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7.1%。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松原等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辽粳237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5年5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沈阳生育期158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秧苗健壮,叶色淡绿,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强,米质优;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58.6 kg/667 m~2,抗稻瘟病,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吉大粳稻518是2006年以九稻03-883为母本,以通丰8号为父本,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41 d,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需活动积温2 850℃左右。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7.8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于在吉林省的四平、通化、吉林、长春、松原、辽源、白城等地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通育255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育255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8.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1%。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合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水稻》2021,51(5)
水稻品种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早粳晚熟品种选育技术课题组育成的产量高、品质佳兼具多抗、适广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7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2.0%,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3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2.6%。吉林省引种备案,在中熟稻区种植,2 a试验平均产量625.6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6.3%。品质达到国标优质米2级,适应性广,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粮粳10号,生育期154 d,需≥10℃积温在3 000℃以上,在北方稻区属中早粳晚熟品种。2013~2014年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98.19 kg/667 m~2,较对照秋光增产3.1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0.45 kg/667 m~2,比对照秋光增产7.79%,增产点为100%。适合在新疆、宁夏、辽宁、吉林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韩晶 《垦殖与稻作》2012,(1):69-69,77
东壮1018是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98年以营8433-26为母本,以盐丰47为父本,经人工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62 d,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24.9 g,米质达中等食用粳稻品质标准,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81.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6%。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蒙松138是以"松辽02-A21"为母本,以"华越前"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而成。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5.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4.15%。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5.6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1%,增产点数100%。适于在吉林省中熟稻区、内蒙晚熟稻区以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新稻35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晚熟黑粳品种奥羽368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自治区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611.44kg/667m^2。2010年3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集优质、丰产、营养价值丰富、抗病、抗倒于一体,适合南、北疆≥10℃积温在3200℃以上稻区种植,是一个推广应用前景良好的特种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通禾85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禾859是通化市农科院水稻所通过常规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40 d,需≥10℃积温2 850℃,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17.4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0%,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16.4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4.9%。适合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白城等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盐粳188生育期161 d,属中晚熟品种,一般栽培产量水平在650 kg/667 m2左右,高产栽培产量可达700 kg/667 m2以上。近几年在盘锦稻区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好、耐盐碱能力强、活秆成熟不早衰、茎秆坚韧抗倒伏、纹枯病发病指数较低、抗稻瘟病、无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优等特点。栽培管理应注意培育壮秧,适时早插、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及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桥育8是由辽宁省大石桥市辽营水稻良种场于1995年在盐丰47中发现天然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4%。抗病、抗倒、耐盐碱、产量好、米质优等显著特点,适宜在辽宁沈阳以南的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新稻41号,生育期145 d,需≥10℃积温3 000℃,在新疆属中晚熟品种。2010~2011年2 a区试平均产量778.72 kg/667 m~2,较对照秋田小町增产9.7%;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8.2 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6.3%。该品种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适合在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伊犁等中晚熟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玉森 《北方水稻》2014,44(6):58-58
宏科87是吉林省辉南县水稻科技中心以辉99-37(辉选98-8/秋田小町)为母本,以秋田小町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生育期142 d左右,在吉林省条件下为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中散适中,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477.4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2%。米质符合国家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吉林省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