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甲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为使人们能够吃到营养和口感俱佳的甲鱼,近年来,我们模仿甲鱼自然生活习性进行甲鱼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一些经验,现把养殖技术要点做以总结:1池塘基本条件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6月-2014年10月,怀远县胡桥湾特种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怀远县水产推广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饲料中添加富有机硒营养添加剂养殖中华鳖试验。通过17个月的饲养,发现硒在促进甲鱼生长、提高甲鱼成活率等方面表现出促进作用。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兰桥乡张坝村,县道X049与芡河柳河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提高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效益,2011年,福州综合试验站顺昌示范县在顺昌县宏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大宗淡水鱼与甲鱼池塘仿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养殖面积62亩。通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该模式总结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地点的选择比较顺昌县各示范点的水源、池塘及管理条件,结合甲鱼生活习性,选择了顺昌县宏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仙潭大宗淡水鱼养殖基地开展模式试验。该基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  相似文献   

4.
<正>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是我国近年来普遍推广的新型高品质商品养殖技术,但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掌控生物活性饵料与甲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合理比例及水生态调控技术的规范化,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在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的饲料投喂中,通过生物活性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的不同配合比例的投饵试验与池塘水生植物优化养殖水生环境试验的结果对比,从而为系统制定野外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投饵与水生态调控技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中华鳖",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资兴市北部外迁移民乡镇山塘、池塘水域面积达3万余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高,水温、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达,适合开展甲鱼的生态养殖。针对这一现状,为达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移民渔农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们提出了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并开展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单纯养殖草鱼效益不高,新沂市天源渔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总结出草鱼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甲鱼不需要另外投喂饵料,养出仿生态甲鱼,在市场价格走势较好,因此,利用池塘进行草鱼套养甲鱼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之路。现以20亩塘口为例将草鱼套养甲鱼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池塘和水质1.池塘条件该养殖区池塘远离污染源,池底平坦,底质为壤土,稍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生态流水养殖技术在我国的示范推广,有效促进了养殖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利津县陈家屋子水产养殖合作社引进建设了东营市首个池塘生态流水养殖系统,开展了池塘生态流水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过程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5亩,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25米,最高水位可达3米,前期对池塘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固塘堤、清除淤泥、消毒等处理。池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因盲目过度发展,甲鱼质量参差不齐,产量却年年攀升,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甲鱼甚至卖出了"白菜价",甲鱼养殖发生了全行业亏损现象,甲鱼养殖企业走到了生与死考验的十字路口。笔者近几年在露天养殖生产中发现,连续露天养殖甲鱼两年的部分池塘,不仅产量高、规格大,而且售价也高出很多,达到了很好的养殖效果。现以本场18号池塘为例总结如下,供处在甲鱼养殖冰冻期的养殖从业者参考。一、主要养殖措施1.池塘条件18号池塘长方形,东西向,规格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我们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仿生态养殖试验。试验通过池塘底部种植水草等生态养殖技术,利用水草的自然净化功能来改善池塘和水体的生态环境;并配备池塘底部增氧设施,大大提高水体溶氧量,使池塘形成一个水草茂盛、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仿生态环境。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杭州余杭区运河镇南栅口村甲鱼养殖场,养殖场位于运河沿岸,属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该场建于1998年,有简易温室960米2,饲养规模2万只,生态养殖池塘110亩,饲养量约13万只。本次试验,挑选二只较小池塘,分别为2亩和1.8亩。同时,参照其它养殖场直接下塘养殖作为对比。二、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温室养殖与生态养殖相结合,提前进蛋孵化,在温室养殖45天后,放入池塘实行生态养殖;同时,在做好分批进蛋孵化衔接工作的同时,温室再次利用,实行温室暂养。三、试验结果1.进蛋孵化2000年2月16日采购2箱0.6万只台湾甲鱼蛋。进蛋后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6月20日至9月20日,我们在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淮公司)和安徽省淮丰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丰园公司)的甲鱼养殖基地进行了富有机硒中华鳖养殖试验,发现有机硒在促进甲鱼生长、提高甲鱼成活率及提高甲鱼体内硒含量等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所用甲鱼品种黄河系中华鳖。2.池塘条件分别选取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淮丰园科技有限公司的甲鱼养殖基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厂化温室甲鱼养殖的发展,其品质口味急剧下降,价格直线下滑,每千克40元左右,而仿野生甲鱼保持原有品味,价格稳定在每千克120~140元。为摸索仿野生甲鱼的养殖技术、经验,我们于2001~2002年在江苏昆山市周市镇农技站基地开展甲鱼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条件和材料1.池塘规格3~6亩的东西向长方形,坡度比1∶2,塘底平坦,淤泥10厘米,水深1.8米,注排水方便。2.规格成鳖养殖试验池塘3只,计13.8亩,分别为5.8亩、3.5亩、4.5亩。3.水源…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养鱼农户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把过去单养甲鱼改为以饲养甲鱼为主,适量搭配套养鲢、鳙鱼和鲤、鲫鱼,既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甲鱼,又得到了套养鱼类的收获,使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现将他们的甲鱼与鲢、鳙、鲤、鲫搭配仿野生高效套养的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选择交通方便、注排水系统配套、环境生态安静的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污泥厚度25cm左右,水深1.8m~2.5m。2.水源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三项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池塘仿野生鳖产量与经济效益.2003年淮水特种水产品养殖场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每667m^2产鳖10kg、12.5kg、15kg3种产量级别放养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苏州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池塘养殖面积逐年压缩,研发推广水产绿色高质量养殖技术与模式成为重点工作之一。2018-2019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鲈、虾、蟹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开展,利用其中2口池塘,通过池塘改造和功能分区后,建成1个总面积为22.8亩的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池塘虾鳖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发病风险,确保对虾稳产,提高养虾的经济效益。2011年,海盐县百步水产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水产示范基地,利用8只池塘进行白对虾套养甲鱼模式试验。经一年精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池塘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于2014-2015年利用甲鱼与加州鲈食性相近、生活空间不同(加州鲈生活在池塘中下层,甲鱼生活在池塘底层)的特点,进行了加州鲈套养甲鱼技术探索。经过试养与应用,已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池塘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周围3000米范围内无污染源、排灌方便、面积5亩左右的5只池塘作为本次试验塘。池塘水深保持在1.8米以上,且池底平坦、底质为黏土,池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进排水  相似文献   

19.
湘云鲫是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良水产新品。在湘云鲫池塘中套养适量甲鱼,充分利用水体中剩余的饵料,池中小鱼小虾可作为甲鱼的饲料,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其养殖技术有一举多得的效果。笔者于2011年在溧水县方便水库渔场试验养殖30亩,取得较高收益,共收获湘云鲫18249千克、甲鱼833.5千克,实现产值371019元,利润119949元,亩净效益达3998元。现将试验情况和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河蟹泥鳅生态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以后,泥鳅养殖模式趋于多样化发展,其中河蟹泥鳅生态混养模式在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全省河蟹泥鳅混养仅试验示范区面积就超过3000余亩。为了进一步推广该养殖模式,现对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周边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道路交流便利。池塘5~10亩为宜,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池塘最好是东西向,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