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栽培设施1.1栽培槽分为地上式和半地下式两种。地上式:框架选用24cm×10cm×5cm的标准红砖,槽内径为48cm,槽深20cm(地面上码4层砖),槽长6.5m,槽间距(内径)60cm。南北向延长,北高南低,底部倾斜度2~5度。槽底中间开一条宽20cm、深10cm的"U"型槽,在槽南端每两槽间挖一长、宽、深各30cm的小坑,以利排除过多积水。槽底及四壁铺0.1mm厚的双层薄膜与土壤隔离。  相似文献   

2.
1 生产设施 1.1 生产用房 采用闲置砖木结构民房为生产用房,房内南北长6.5m、东西宽4m、使用面积26 m2.房内举架高度2.8 m.房内设置暖气装置,靠南墙安装一组4片暖气片,北墙一组4片暖气片,西墙一组3片暖气片. 1.2 立体栽培架及栽培盘 立体栽培架用30×30×4(mm)角钢及螺栓组装而成.架高1.8m、宽0.61m,分五层,每层间距0.4m,第一层距地面0.2 m.在房内距南墙1 m东西并列放置2组长2 m的栽培架,距北墙0.5 m 东西并列放置2组长3 m的栽培架,各层栽培架均保持水平.栽培盘采用塑料育苗盘,其规格为:外径长60cm、宽24cm、高5cm内径长56cm、宽22cm、高4cm.  相似文献   

3.
花生地膜覆盖标准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细整地 起垄时底墒要足,做到有墒抢墒,无墒造墒.一般垄高12cm左右为宜,垄面55~60cm,垄距为85~90cm,垄沟宽30cm,花生小行距控制在30cm左右,保持花生种植行与垄边有10cm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地下滴灌不同滴灌带不同铺设间距试验,确定本地区采用地下滴灌技术,适宜铺设长度为100m的滴灌带产品有易润、耐特菲姆(厚、薄);壤土条件下,滴灌带铺设间距为120cm以内,可在地下形成一个湿润层,无论地面上采用何种播种方式,播种行无需和滴灌带吻合,也可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番茄种植环境参数时空分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研发的监测系统对温室环境参数分区域和分层次采集,采用滤波法对环境参数的时空分布做出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日光温室水平方向光照强度室内是室外的69.0%~82.6%,呈现南强北弱、午前西强东弱、午后东强西弱、中部最好的特点;温度呈白天高于夜间、中部高于四周;湿度呈午前北高南低、午后北低南高;CO2浓度呈中部高于四周;土壤湿度变化较小;土壤温度呈现北高南低。垂直方向夜间0.2 m高处温度最高,1 m高处温度最低,其他3处(1.5,2.0,2.5 m)高度温度保持一致,白天高处温度高于低处,高度增加5 cm,温度增加2~5℃;湿度低处大于高处,0.2 m高处湿度全天为99.9%,且随高度增加湿度降低;土壤温度10 cm土层变化明显,20,30 cm土层温度变化缓慢,且深层温度高于浅层。该研究为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提供参考,并明确了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季内部环境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农户设施果蔬的种植与环境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5,(4):26-29
为明确东北春玉米区不同行距种植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选用先玉335和军单8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种植行距,分别为70 cm、65 cm、60 cm和50 cm。重点研究不同种植行距玉米群体,田间冠层不同层次,上层(距地面2.15 m)、中层(距地面1.2 m)和下层(距地面0.25 m)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70 cm行距下田间各层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403 mg/L,显著高于65 cm、60 cm和50 cm行距处理(分别为348 mg/L、329 mg/L和341 mg/L),说明大行距小株距种植利于通风;50 cm行距下田间各层光照强度平均为16 092 lx,显著高于60 cm、65 cm和70 cm行距处理(分别为14 981 lx、10 893 lx和10 095 lx),说明小行距大株距种植利于透光。蜡熟期,60 cm和65 cm行距下,净光合速率平均为8.40μmol CO2·m-2·s-1和8.76μmol CO2·m-2·s-1,而50 cm和70 cm行距下分别为10.57μmol CO2·m-2·s-1和11.14μmol CO2·m-2·s-1,受通风透光状况影响,春玉米在70 cm和50 cm行距下于生育后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7.
1 无土栽培槽的建造和无土栽培基质配比 在温室内按西红柿的种植行距挖槽,一般槽间距80cm,用砖砌成北高南低的栽培槽,槽宽60cm,深30cm,槽底两边高中间稍低呈锅底形,槽底铺一层颗粒状过筛炉渣,上铺一层0.08mm聚乙稀农膜,膜搭在槽的两边用单砖压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枣棉间作农业复合系统的生产潜力,提高复合系统作济效益。【方法】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基于三个种植模式和四个灌水量,研究间作系统中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1)M1模式(距红枣行1.5 m种植棉花)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偏低,W1(250 m3/667 m2)处理60~100 cm土壤含水量较低。(2)三种种植模式小区土壤容重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M1模式表层土壤(0~20 cm)和下层土壤(20~40 cm)容重波动较大,而M3模式(距离红枣行0.5 m处种植棉花)试验小区不同土层土壤较稳定。(3)同一模式下,棉花产量最高的是W2(300 m3/667m2);同一灌水量处理下,产量最高的是M3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的是M2模式(距红枣行1.0 m处种植棉花)。【结论】距幼龄红枣行1.0 m处种植棉花配合滴灌水量300 m3/667m2利于棉田土壤发挥最大生产潜力,也利于提高复合系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为使广大玉木耳种植户能够充分掌握玉木耳的吊袋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效益,笔者现将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大棚场地的选择与搭建搭建玉木耳大棚,应选择地面平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首先,搭建一个宽10 m,长30~50 m,边高1.8 m,中间立柱高3.5 m,间隔4.5 m的大棚。其次,搭建菇架时,在距大棚两侧1.8 m处栽2排立柱,挖坑至30 cm深放立柱,用水泥灌注牢固,立柱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