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作为国家林业局直属的行业培训基地,承担了林业公务员培训主要实施任务。经过十年的努力,学院在公务员培训项目的策划实施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运行机制日益成熟、需求调研初步建立、课程体系相对完善、评估结果有效反馈,但在需求导向、课程开发、完善激励以及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学院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了<胡锦涛同志给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的贺信>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特别是三大生态建设工程),从扩大培训规模,开拓培训领域,提高培训质量入手,切实发挥好国家级培训基地和行业培训的龙头作用,全面推进学院培训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林业培训基地建设是搞好六大重点工程配套培训的重要基础.以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为执行方的中德林业培训与进修项目在支持林干院按时代要求确立新的发展方位,提高培训能力,直接推进林业培训活动等方面发挥了最大限度的影响力,对林业行业培训、特别是六大重点工程配套培训产生了助推功效.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目标的重大转变和林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这给林业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林业培训工作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机制,走林业培训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为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13日到15日,在国家林业局人事教育司的指导下,28家省级以上培训基地在我院联合召开全国林业行业培训协作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经过深入讨论,一致同意成立全国林业培训基地协作网,以加强协作,集中力量,推动相持阶段林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逐步得到发展,但是农村和农业企业又缺乏电子商务实用人才,因此面向农业企业、农民普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养广大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趣,及时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课程的培训很有必要。对电子商务培训课程的开发以及培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院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就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培训存在的种种困难,为了提高农民工培训效益,充分发挥高职学院的实习基地优势,提出在高职学院建立合理的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围绕宝山区农业发展总体战略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宝山区农产品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根据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经验,从明确培训对象、制定培训目标及创新培训方式三方面出发,阐述了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乡镇林业工作站仍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机构队伍不稳定、人才培养工作受限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培训经费投入等方式,激发乡镇林业工作站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干部培训类院校是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校。研究发现,新时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为了适应干部培训的新需要,我们吉林省委党校进行了较系统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关系到林业高职教育是否能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培养适需对路高质量人才的大问题。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模式。因此,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重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对我国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的认识,分析了新时期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即加强院级宏观调控、增强研究所级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抓好研究生自身管理、加强研究生信息化建设,以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提出了搭建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责任及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民有林与培训管理”赴日研修团到日本进行了培训。日本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林业建设方针。对民有林,扶持和组建森林组合,形成规模效应,增加经济效益。全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森林经营体系,实现了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对国有林,逐年精简机构和人员,以中央政府投资作保证,收购生态区位重要的民有林,充分发挥国有林生态保障的主渠道作用。日本有比较健全的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有比较科学的干部培训制度,为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闫翠香  丁新泉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105-106,156
探讨了浙江农林大学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详细介绍了围绕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创新创业类实习基地、实践能力培养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举的农林类实习基地、实习实训与创新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工科类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园林类实习基地4类典型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实习基地建设在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和水平、高校与企业共赢四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军队院校和军事训练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军事训练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如何把这些分属于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合理使用、安全存储,成为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军事训练信息资源数据挖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军事训练信息资源Web数据挖掘模型的组成,结合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论述了基于Web数据挖掘在军事训练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型升级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农艺专业为例,构建了课堂与田间工学反复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开发、建设和运行平台;建立校内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双基地"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