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家“863”计划“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项目组9月24日在深圳宣布:我国“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7只含有人生长素基因的兔子在深圳培育成功,还有一批已接受转基因胚胎移植的牛和羊等待最后检测。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是当前生物技术的尖端和前沿项目。该研究就是把人体相关基因整合到动物胚胎里,这样生出的转基因动物奶中就含有人类所需要的不同蛋白质。也就是把动物乳房作为生产高效蛋白质的机器,从而生产出稀有、昂贵的医用、农用蛋白等生物技术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藻在转化太阳能和生产各种代谢产物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等,微藻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甚至能源等诸多领域。生物反应器是微藻大量培养的一场革命,它使微藻高效、大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概述了微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历史、现状,对我国在微藻生物反应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微藻生物反应器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国外制作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方法,如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介导法、配子介导法、干细胞法和核移植法等方法和原理及应用上的优劣。并综述了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的范围和效果,概括了目前国外在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上取得的成果,为我国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分子育种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DNA重组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新型学科。本文从奶牛分子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奶牛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牛基因图谱的构建和奶牛数量性状位点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奶牛重要生产性状或研究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同时指出奶牛分子育种是将来奶牛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藻类光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健  费修绠 《水产科学》1999,18(2):35-39
微藻在转化太阳能和生产各种代谢产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解决藻类大量培养的关键问题是研制和开发出光能利用率较高,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规模化生产的光生物反应器。本文概述了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渔业现代化》2016,(5):52-52
正对可去除水产养殖排放废水中氮(N)的简单免维护技术存在需求。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已成功用于去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硝态氮(NO_3~--N),或许也具有应用于降低水产养殖废水流营养物浓度的潜力。然而,水产养殖业界对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在室外商业养鱼场中的实际适用性还不了解,这包括实际使用中反应器的启动事项,如达到稳定性能所需时间,及其可能的生物析出等。本实例研究对木屑生物反应器(12.5 m~3)启动期间的时序特性做了调研。在丹麦的一个水体循环强度较低的商业性室外  相似文献   

7.
导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流速选择及流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成林  倪琦  徐皓  管崇武 《水产学报》2011,35(2):283-290
水力条件对反应器内生物膜的生长及流态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验分别用0.15,0.25,0.35 m/s的水流流速对内径为44 mm的管状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水力冲击,观察不同生物滤料的挂膜情况,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导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流速的水力冲击下,生物滤料的挂膜效果最好,平均厚度约为70μm,且不同结构生物滤料的挂膜情况无明显差异;反应器的模拟曝气速度为0.6 m/s时,其内部的综合流动及挂膜效果最佳。因此可知,生物膜的生长情况与同种材质生物滤料的结构形状无关,但与滤料所处的水力情况有关,膜厚度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曝气量大小及结构形状是影响其流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以为此类反应器的设计与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该技术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对空气进行净化。本文介绍的是以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为依托的微藻光合作用系统,该系统制成隔断水晶墙适合室内应用,水晶墙式光生物反应器相当于一面"会呼吸的墙",起到了室内空气净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小新月菱形藻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与开放式桶培养下,藻密度、pH、溶解氧及菌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下的藻密度可达到1.33×10~7个·mL~(–1),明显高于开放式培养的藻密度(8.36×10~6个·mL~(–1))。藻液中pH随藻密度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及开放式培养环境中pH最高值分别为10.3和9.3。溶解氧与pH变化趋势相反,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溶解氧随藻密度增加而降低,最后稳定在6.5 mg·L~(–1),溶解氧的下降可能与玫瑰杆菌(Roseobacter)成为优势细菌有关。利用16S 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培养过程中藻际菌群的结构变化,发现菌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培养前期主要以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为优势细菌,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后期主要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玫瑰杆菌为优势细菌,其菌落结构与开放式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异位生物絮团反应器,分别在有机碳源存在(第Ⅰ阶段,持续21 d)和有机碳源缺失(第Ⅱ阶段,持续21 d)阶段,比较研究了无机碳源(NaHCO_3)浓度为0.0 (对照组),0.5,1.0和1.5 g/L的模拟养殖废水对反应器生物絮团降氮及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第Ⅰ阶段对照组出水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但总体上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各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有少量积累;生物絮团生物量及沉降速度对照组显著低于处理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第Ⅱ阶段各组出水的氨氮、亚硝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硝态氮浓度高于各处理组,氨氮浓度迅速下降;此阶段生物絮团的生物量、沉降速度有所下降,NaHCO_3浓度为1.0 g/L处理组表现出较好的沉降效果;粒径分布也趋向均匀。整个实验阶段,不同浓度无机碳源处理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7.8%以上,亚硝态氮无显著积累,处理组生物絮团沉降速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添加无机碳源可提高生物絮团降氮性能,增强其沉降速度;移除有机碳源后,生物絮团反应器可维持氨氮去除能力,但引起硝态氮积累,生物絮团生物量减少;有机碳源缺失时,无机碳源(≥0.5 g/L)有助于生物絮团反应器保持其氨氮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在两个被称为“光生物反应器”的系统中进行大量养殖6种底层栖硅藻的情况。一个称为“硬纤维光生物反应器”(PBB)的系统含有聚氯乙烯(PVC)粗短纤维,它为粘性硅藻提供了附着表面,还包含一个气提系统以提供稳定的水流。使用该装备所产生的结果可以与在配有强劲气柱以提供稳定湍流,并且无粗短纤维的“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PBC)中培养相同种类的硅藻所获得的结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补充CO2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新月菱形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条件,研究了在充空气的基础补充CO2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eae closterium)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补充CO2(含1 000μL/L CO2的空气)促进新月菱形藻的生长,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O2含量350μL/L)(P<0.05).补充CO2也能够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P<0.05),但是对叶绿素b没有显著影响(P>0.05).补充CO2能够显著提高指数生长期的最大光合速率(Pm)、光合作用效率(α)和光合作用饱和光强(Ik)(P<0.05).结果表明,CO2是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限制因子之一,补充CO2能够提高微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条件, 研究了在充空气的基础补充CO2 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新月菱形藻(N itz schiaceae clos terium )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 补充CO2 (含1 000LL /L CO2 的空气)促进新月菱形藻的生长, 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CO2含量350LL /L) (P < 0. 05)。补充CO2 也能够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P < 0.05),但是对叶绿素b没有显著影响(P > 0. 05) 。补充CO2 能够显著提高指数生长期的最大光合速率( Pm )、光合作用效率( A) 和光合作用饱和光强( Ik ) (P < 0. 05)。结果表明, CO2是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限制因子之一, 补充CO2 能够提高微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湛江等鞭金藻室外规模化培养效率,对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聚乙烯桶和水泥池3种微藻室外规模化培养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的藻密度进行了评估比较.试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为1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为16 d.结果显示: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式下,生产力相对最高为0.0543 g/L/d、比生长速率为0...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正添加混合基质的生物反应器中食物链控制模拟生物作用过程是一件复杂的事项。模拟像自然环境中的水产养殖食物链系统这样的生物作用过程尤其如此。养殖生产最终产品(如鱼和贝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级食物链的条件。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生物作用过程是在自动化的连续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对于水产养殖系统可能也是这样,本文考虑的是基质-细菌-原生动物间的作用过程。作者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使用具有不同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硝酸盐积累问题,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养殖负荷5 000 kg),设计了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藻类反应器联用系统作为生物处理单元用以消除养殖水体中无机氮。根据物质平衡原理确定生物处理单元进水流量为453.3m3/h, MBBR尺寸为4 m×4 m×2.8 m(4个),藻类反应器尺寸为6 m×6 m×2.8 m(4个),MBBR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3 h,藻类反应器HRT为0.36 h,系统新水更新量为0.97m3/h,循环次数为22次/d,系统硝酸盐氮可维持在70 mg/L以下的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构建中试系统进行验证,发现MBBR-藻类反应器联用相比MBBR,总氮的去除率由3.9%提高至42.8%;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磷酸盐,联用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高达66.8%,藻类特定生长率达到3.86~10.35%/d,联用系统有效缩短了去除同量氮磷所需水力停留时间。本研究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原位消除技术及生物处理单元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助推水...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的MBR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与其他工艺结合是强化MBR可行的方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MBR。本文针对水产养殖MBR的发展历程、组合工艺、相关重要参数以及膜污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MBR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或其它高硝酸盐水体的脱硝过程,就用廉价而易得的木屑和麦秸替代较贵的塑料介质进行了评价。使用九个3.8L的实验级的反应器(高40cm,直径10cm)比较了木屑、麦秸和Kaldnes塑料介质去除人工备制的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硝酸盐的性能。对这些上流式生物反应器分别按顺序加载流速恒定,NO3^-N浓度依次为50、120、200mg/L的液流,每一浓度的液流至少加载4个星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自主设计的厌氧反硝化器,以斜发沸石为填料,自然挂膜,与循环水养殖系统一级生物滤池串接,探索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反应器对无机氮(IN)、总氮(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低水力停留时间(HRT7.43h)下,反应器主要去除的是氨氮(NH_4~+-N);高水力停留时间下(HRT≥7.43h),反应器主要去除的是硝酸盐氮(NO_3~–-N)。当HRT为17.52h时,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最好,NO_3~–-N去除率为77.48%。此后,HRT延长,脱氮效果下降。脱氮效果越好,亚硝酸盐氮(NO_2~–-N)、NH_4~+-N积累越严重,NO_2~–-N最先开始积累。本研究可为厌氧反硝化装备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