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表明,塑盘旱育秧机械抛栽具有劳动生产率、抛秧质量高和成本低的生产优势及出叶快、分蘖势强、穗多和成穗率较低的生育特点,秧苗冠根球比(地上苗体与地下根球重量比)是衡量机抛秧的主要指标,适宜机械抛秧的冠根球比为1∶10~15,并提出主攻成穗率为核心的机抛秧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3.
对2005年早稻的不同移栽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并阐明了抛秧早稻的生态生理特征如下:秧苗带土抛秧不伤根,返青快,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以及有效穗的形成;抛秧水稻的单株叶面积要低于手插稻,但是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高,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光合速率;抛秧稻的根数、根重、根系活力都要比手插稻的显著要高,为水稻的灌浆结实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抛秧稻最终获得超高产的有效途径是在有效穗,穗粒数提高的前提下,保证结实率不下降。  相似文献   

4.
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比常耕抛秧稻分蘖早10-13天,分蘖节住低一个节位,成穗率高6.82个百分点;单株总根数多88.9条、根总长多902.9cm、根系体积多4.7cn3、根系干重多0.91g;后期绿叶数多0.7张,假茎粗0.08cm;每667m2有效穗多1.61万穗,每穗总粒数多3.9粒,每穗实粒数多5.7粒,结实率多2.02个百分点.不同的耕作方式相比,直播稻比移栽稻生育期缩短3-6天;穗粒结构以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最好,产量也最高,比非还田免耕直播稻增产4.78%,比免耕抛秧稻增产6.39%,比常耕直播稻增产11.79%,比常耕抛秧稻增产11.39%.不同留桩高度对免耕直播稻产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免耕直播稻纹枯病为害较轻,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纹枯病最轻.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栽培水稻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插秧、机械旱直播、机抛秧等三种机械化栽培稻作方式与常规手插栽培相比 ,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效的作用 ,其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 ,个体生长量较小 ,群体较大 ,成穗率偏低 ,穗型变小 ,但穗数较多 ,产量均低于常规手插秧 ,三种机械化稻作方式以机插秧方式为最高。栽培策略是 :在足穗的基础上 ,主攻大穗 ,以提高个体生产力和群体质量 ,夺取高产。配套技术是 :力争早插、早播、早抛 ,采用平稳促进施肥法 ,水浆管理采用间歇灌溉 ,抓好化除、搁田以及三化螟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械抛秧技术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210009)邱泽森金建松为了提高水稻抛秧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国内成功研制了水稻抛秧机,使抛秧技术步入了机械化发展之路。实践表明,机械抛秧具有快速、匀抛、节本、增效等优势,效果良好。一、机械抛秧的田间作业技术机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稻生物降解秧盘在双季稻机械插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比传统秧盘育秧及机插要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比传统秧盘育秧秧苗素质好,钵苗带盘机插,伤秧伤根少,不堆秧和出现秧爪粘秧,机插效果好,质量高,漏秧率低,栽后返青快,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低廉,高效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机插秧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抛秧全生育期比直播稻长2 d,比机插秧短5 d;机插产量最高,为7 992.0 kg/hm2,直播产量其次,为7 896.0 kg/hm2,分别比抛秧增产7.6%和6.3%;机插是最佳的生产方式,机插密度均匀,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种植规格和基本苗,促进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协调生长,尽管从播种至插秧生产成本最高,但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晚籼紫宝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效益,特开展了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直播4种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3种栽培模式的收获时期接近,全生育期相当,为121~122 d,比直播栽培的生育期约延长5~7 d;同时,与直播模式相比,人工手插、机插、人工抛秧的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株高明显降低;直播技术较传统人工手栽与现代抛秧、机插秧技术更省工节本,简便易行,其产量虽略低于人工手插、机插与人工抛秧,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投比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机直播、撒直播较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条件下,水稻最高茎蘖数出现的时间早,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有效穗数较多;直播条件下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前期分蘖增长速度快,但分蘖下降的速度也较快,成穗率较低,有效穗少,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特别是生育前中期物质生产量较小,单株根系干质量小;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有效穗数不足.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最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高产管理条件下,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处理水稻茎蘖增长和下降较为平稳,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物质生产量小,有效穗数较少.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9,(2)
水稻机械抛秧是用抛秧机代替手工抛栽塑盘秧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匀、质量好、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据1997年对绍兴县15个镇1个场统计,早稻品种嘉育293平均亩产454.4公斤,分别比塑盘手抛、常规手插亩增15.1公斤、24.5公斤。晚稻机抛,据福全、皋埠两镇统计,面积127.3亩,平均亩产451.3公斤。福全镇大生村濮关海户,品种宁粳2号,经市县农业局验收,最高田块亩产达523.7公斤。现将水稻机械抛秧主要配套技术简介如下,供  相似文献   

13.
《江西农业学报》2022,(6):39-40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插植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水稻人工插秧(手插)、手工抛秧(抛秧)以及机械插秧(机插)3种不同插植方式对比试验,比较分析水稻在相同的品种、田块及田间技术管理条件下3种不同插植方式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机插、手插及抛秧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基本一致,机插具有插植株行距规格标准统一,宽行、密株,低分蘖、分蘖多、分蘖快等优点,对比手插或抛秧的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有明显增加,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展免耕抛秧稻施用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能有效防止免耕抛秧稻后期因缺肥所出现的早衰现象,从而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成穗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每穗总粒数增加5~20粒,成穗率提高2%~9%,产量增幅达4%~18%;但对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耕作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比较明显。笔者通过机械插秧、人工插秧、抛秧进行对比试验,得出结论: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增产4.6%,比抛秧增产3.8%,而且还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工省成本。采取机插栽植水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免耕抛秧稻田土壤的板结问题,应用“免深耕”进行土壤调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田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后水稻根量、白根数、分蘖数增加,禾苗生长旺盛,有效穗增加,最高产量达6120kg/hm2,比对照增产6.1%。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集美区农技站于1997年初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制的“2ZPY-Z”型自走式水稻抛秧机,结合塑料软盘育秧技术,进行机械抛秧。通过试验、示范,均获得成功。全年机抛2025亩,平均亩产436.8kg,比手抛田平均亩产394.2kg,增产10...  相似文献   

20.
小苗直载,少免耕机械旱直播,塑盘抛秧三种稻作方式与常规栽培相比,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效作用,由于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穗型变小,但穗数较多,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尤以塑盘抛秧方式为最,栽培策略是:在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以提高个体生产力和群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