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500μmolE/m2s光逆境条件下研究了扬麦158旗叶类囊体膜、PSⅡ颗粒PSⅡ光化学特性和组分的影响。电子传递活性的结果表明:该麦旗叶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PSⅡ放氧活性产生下降,其中PSⅡ颗粒的活性下降较为明显。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的结果表明,光逆境导致PSⅡ荧光发射强度的减弱。PSⅡ颗粒多肽组分中,OEC33kD对光逆境反应较为敏感,降解最为显著。捕光色素蛋白(CP43kD,28~29kD等)也有不同浓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小麦化杀型杂交种麦优4号及其父本扬麦158和对照品种扬麦5号的叶片光合膜PSⅠ和PSⅡ颗粒荧光发射光谱、电子传递活性及多肽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麦优4号PSⅠ和PSⅡ颗粒具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其光合膜PS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峰值明显高于其它品种;PSⅡ多肽组分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但PSⅠ颗粒的多肽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宁麦8号和宁麦9号灌浆期旗叶类囊体膜为对象,研究光胁迫条件(2 500μmol·m-2·s-1)下旗叶类囊体膜特性的变化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强光处理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类囊体膜的光能吸收能力和荧光发射强度减弱;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膜脂不饱和指数(IUFA)逐渐降低;IUFA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宁麦8号相比,宁麦9号类囊体膜在光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和IUFA较高,PSⅡ放氧活性较强,显示宁麦9号对光胁迫有更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PSII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自然衰退过程中光合膜特性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光合功能可逆衰退阶段中,类囊体及PSⅡ颗粒电子传递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多肽组分也维持相对稳定.进入光合功能不可逆衰退阶段后,PSⅡ活性呈快速下降趋势,PSⅡ的OEC33kD、OEC17kD、CP43等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降解;在接近自然强光(1 00O、1 800μmol E·m-2·s-1)的光照处理下,不可逆阶段PSⅡ活性下降的速度明显比可逆阶段快,人工极强光(2 500、3 000μmol E·m-2·s-1)处理下2个阶段PSⅡ活性均显著下降;在光合功能衰退可逆阶段,与单纯光逆境胁迫相比较,高温强光逆境下SPⅡ颗粒活性下降更加显著,OEC33kD、CP43也出现不同程度降解,在光合功能衰退不可逆阶段,由于PSⅡ颗粒对光温敏感组分已基本降解,抵御光温逆境损伤的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利用OS5-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蔗叶可变荧光产量下降,T1/2减少,蔗叶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降低;蔗叶可变荧光衰减能力下降,光合作用潜在活力降低,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CO2同化的正常进行,表现为可变荧光淬灭速率减慢,荧光下降比值变化小,光合量子产额减少,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蔗叶不合作用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烟叶成熟衰老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和有关合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衰老,烟叶的光系统Ⅰ(PSⅠ)、光系统Ⅱ(PSⅡ)及全电子传递活性、RuBP羧化酶(RuBPCase)和碳酸酐酶(CA)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RuBPCase初始活性在打项后下降迅速。表明烟叶在成熟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争剧下降、光合作用活性减弱与其内部光合机构和光合酶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甘蔗叶绿体荧光参数、MDA含量及膜透性与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分胁迫加速蔗叶活性氧产生并削弱蔗叶活性氧清除能力;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 D A)含量迅速提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蔗叶叶绿体2,6 二氯酚靛酚光还原活性下降,蔗叶叶绿体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P SⅡ潜在活性、叶绿体光合量子产额降低.上述荧光参数的受抑程度与品种的相对耐旱性强弱、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 M D A 含量增加及质膜相对透性提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OS5-FL叶绿素荧光仪研究干旱胁迫下蔗叶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甘蔗耐旱性关系。应用干旱胁迫下蔗叶活性氧代谢变化等耐旱鉴定指标鉴定参试品种的相对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甘蔗生长受抑制,蔗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体DCIP光还原活性下降,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提高;叶绿体荧光参数Fv/Fm、Fv/Fo、T1/2均明显降低,表明干旱胁迫使蔗叶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潜在活性受到抑制;研究还表明干旱胁迫下蔗叶叶绿体光合量子产额(Yield)及其潜在活性(Fds/Fs)降低,说明干旱胁迫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和二氧化碳同化过程。上述荧光参数的受抑程度因品种抗逆性能而异,不抗旱品种降幅明显高于抗旱品种。最后讨论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甘蔗抗旱育种及抗旱鉴定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以田间生长的鲁白8号大白菜为试材,研究了光下酶及叶绿素荧光对其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MDA含量一日间随PFD的增加而增加,同时SOD、CAT与POD的活性也随PFD的增加而增强,Fv与Fv/Fm却随PFD的增加呈明显的低谷曲线,表明光下大白菜叶片发生膜脂过氧化。但SOD、CAT与POD可积极作用,清除有毒物质MDA,同时叶绿素荧光可能耗散部分光能,减轻过强光对膜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氧电极测定小麦叶绿体光化学活性的结果表明:不加氯化铵时在较低的光强下,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即达饱和;加氯化铵后,很高的光强仍未见其饱和现象。碱性条件和温度预处理使PSⅡ活性降低,PSI活性增强。液氮下叶绿体77K荧光发射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本文膛阐述了质子梯度和电子传递速率的关系;PSI活性上升是放氧系统受到破坏,产生光能溢满现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依次采用DEAE-纤维素、肝素-Sepharose,酷蛋白-Sepharose和羟基磷灰石层析将大鼠酷蛋白激酶Ⅱ纯化了2486倍,回收率9.5%。SDS-PAGE表明CKⅡ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是37,35和26KD。该激酶利用酷蛋白为底物,Ca^2+,Ca^2+-磷脂酰丝氨酸的cAMP对CKⅡ的活性无影响,而肝素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次采用DEAE-纤维素、肝素-Sepharose,酪蛋白-Sepharose和羟基磷灰石层析将大鼠酪蛋白激酶Ⅱ纯化了2486倍,回收率9.5%。SDS-PAGE表明CKⅡ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是37,35和26KD。该激酶利用酪蛋白为底物,Ca~(2+),Ca~(2+)-磷脂酰丝氨酸和cAMP对CKⅡ的活性无影响,而肝素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旱胁迫对冬小麦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盆栽,坑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干旱对后期小麦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衰老与后期植株体内生氧代谢密相关,小麦扬花以前,干旱胁迫使叶片中SOD,POD活性增强。但扬花以后,随土壤含水量降低,SOD活性迅速下降,P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加剧,导致细胞质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干旱地区广泛用作薪炭林的树种香须,粉花山扁豆,刺槐和银合欢的幼苗被不同浓度的PEG诱导水分胁迫后,相对含水量随PEG的浓度增大而下降,质膜透性随PEC浓度升高而增大;SOD活性基本上也随PEG浓度升高而增大。质膜透性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p<0.01),说明干旱脱水使质膜伤害;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在PEG处理后大幅度上升,增长幅度与树种的相对含水量有关,相对含水量低增长少,相对含水量高增长高,表明脯氨酸有保水作用。SOD活性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61,p<0.05),说明干旱脱水将诱导SOD活性增大,以防止或减轻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对膜的伤害作用。揭示和阐明这些树种在水分胁迫中的生理特性,有助于干旱地区造林时对宜林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荣佳  任菲  白艳波  陈强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858-3859,3864
介绍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含义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各荧光参数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从重金属胁迫、温度胁迫、光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几个方面概述了O-J-I-P曲线在分析逆境对PSⅡ供体侧、受体侧及反应中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及分析技术(JIP-test)可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分析逆境胁迫对PSⅡ的损害程度;并且随着光合理论的发展及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的日趋完善,其不仅能应用于分析逆境对光系统响应机制的研究,也将在评价环境污染、抗逆境植被的筛选、光合机理的研究、植物逆境光系统分子机制研究和植物病理学等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对NaCl胁迫下北美海蓬子类囊体膜光能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处理的北美海蓬子PSⅠ与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明显降低,3种浓度(50、100、200 mmoL/L)NaCl处理的类囊体膜PSⅡ中18.0 ku多肽组分发牛降解.50 mmoL/L NaCl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精胺及精胺,发现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室温吸收光谱有所提高.且能缓解类囊体膜18.0 ku多肽组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用含有PEG的提取介质有效地提取和分离了油松、毛白杨、豌豆及菠菜的类囊体膜片,经改进了的增溶方法增溶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有效地、完整地将PSI从膜结构上溶解下来.溶解液经DOC PAGE分离,均可得到迁移率相近的具光系统Ⅰ活性的两条稳定的绿带,经超速离心及不同浓度毛地黄皂苷和Tween 20处理,证明它们是两种PSI,称为PSI 1和PSI 2.SDS PAGE分析证明这两种复合物多肽种类相同,部分多肽的组成在比例上存在差异,证明在高等植物中存在两种PSI,而且这种存在具有一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光合作用Z方案不同,本实验证明具有光系统Ⅱ(PSⅡ)而无光系统I(PSI)的衣藻(Chalmydomonas)突变体,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自养生长,同时释放氧气,PSI缺失突变体在缺氧或有21%O2的空气中,当光强为200μE/m^2/s时,它的光合自养作用都非常稳定,而且,野生型衣藻及较高等的植物中也存在的这种足以能维持细胞生长及代谢的PSⅡ光合作用,这些突变体能借助空  相似文献   

19.
干旱条件下乙烯利对小麦幼苗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盆栽方式研究了土壤干旱过程中,小麦幼苗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的变化及叶面喷施乙烯利(3.5×10-3mol/L)对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初期,小麦幼苗PEPCase活性逐渐升高,干旱2d后其活性急剧下降,复水后PEPCase活性继续下降,说明小麦幼苗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喷乙烯利后,PEPCase活性上升减缓,下降加快,即乙烯利抑制了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PEPCase活性。同时乙烯利加速了叶绿素降解,使得丙二醛累积增加,说明乙烯利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不利。  相似文献   

20.
新颖抗猪流行性腹泻免疫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结构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mg/m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95.6%。用间接ELISA筛选并进行3次再克隆,阳性率达100%,共获得15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E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