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陆地棉铃形和纤维品质的遗传和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英  梅拥军 《作物学报》2004,30(8):816-820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陆地棉亲本的F1代15个组合的铃长、铃宽、铃长/铃宽(长宽比)等3个铃形性状以及5项纤维品质指标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方差分量分解和成对性状间的遗传效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铃形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显性效应也有较大作用;铃长与长宽比的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2.
零式果枝海岛棉铃部性状和纤维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零式株型海岛棉亲本及其28个组合F1代的5个铃部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成对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铃部性状中,铃柄长的加性效应对表现型总变异的贡献最大(VA/VP=33%),其次是铃粗;在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加性  相似文献   

3.
作物育种中,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限制了轮回选择中可以利用的小区或者植株的数量。选择单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复提供了进行精确测量的机制。对扁雀稗(Bromus inermis L.)来说,中性洗涤纤维(NDF)预测是家畜摄人量最有效而且可以测定的指标,而摄人量是家畜生产的主要变异来源。本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对扁雀稗中性洗涤纤维进行差异轮回选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复的成本及其潜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有色纤维基因遗传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5个不同来源的有色纤维陆地棉材料(3个棕色棉、2个绿色棉)与2个白色棉配制10个杂交组合,分析其后代的纤维颜色遗传情况。试验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同时采用经测验具有良好等基因性的两对近等基因系,研究有色纤维基因对产量、品质等共15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色纤维基因对皮棉产量、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抗病性有负效应,对子指有正效应,影响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子棉产量、铃重、单株成铃、株高、果枝数等性状无明显不良反映。但结合有效选择,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对原有色棉亲本的产量、品质性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所有的性状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麦克隆值只受显性效应控制,其它4个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的显性效应值分别大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值;所有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很小。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广义遗传率都非常高,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除纤维强度外陆海杂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中显性遗传效应明显,与陆陆杂种及海海杂种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结果不同。长度、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麦克隆值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通过陆海杂交利用海岛棉的优质纤维性状时,强度宜早代选择,而其它性状的选择不宜太早。  相似文献   

6.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棉所41和鲁棉研18两品种为试材,设计3个遮荫时期(处理Ⅰ:棉铃发育0~20 d;处理Ⅱ:棉铃发育21~40 d;处理Ⅲ:棉铃发育41 d到吐絮),研究了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遮荫使纤维长度变短,纤维伸长期增长,CK在25 d纤维达最大长度,处理Ⅰ、处理Ⅱ分别在35 d、30 d才达到最大长度,而处理Ⅲ对纤维伸长期没有影响;各时期遮荫都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成熟度,但使纤维细度增加,其中处理Ⅱ对纤维比强度、纤维成熟度和纤维细度的影响最大,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Ⅰ和处理Ⅲ影响较小。各时期遮荫对两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新疆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9-1696×CCRI 35配置单交组合及其衍生世代,利用该组合的P1、P2、F1、F2、B1和B2 6世代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采用世代平均值法、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该组合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4个纤维品质性状做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4个纤维品质性状均以加性遗传为主,同时检测出显著的上位性效应。经模型适合性检验,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两个纤维品质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比强度和整齐度性状符合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比强度和伸长率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比强度(47.80%)、伸长率(20.07%)。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简化栽培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程度,以3种类型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等密度(5.2万株/hm2)条件下研究常规整枝和不整枝2种栽培方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铃重、籽指、衣分、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对纤维比强度影响显著(F=7.27);整枝和品种类型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没有互作效应。在种植密度5.2万株/hm2时,整枝措施能提高棉花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群体特点及特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5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研究表明,中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群体的基本特点是,皮棉产量的变异潜力较大;铃重、衣分、子指、衣指变异度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率表现相似。多数品种(系)的衣分偏低,子指较大,纤维强度低,细度中等,但纤维较长且整齐度好。在产量或品质性状方面,该资源群体含有一些特异种质;国内育成品种(系)在衣分、细度上可更好地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而国外品种(系)在铃重,衣指,纤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F_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本研究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10个杂交亲本和20个F1五个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预测了不同年份F2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各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3个性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两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后代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和纤维细度间可进行同步改良,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同步改良较为困难。杂种早代皮棉产量高的组合其纤维强度也较好。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均值一般较小。此外还分析了组合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13.
饲料纤维是大麦的重要品质参数,但是测量却非常赀工。本文对利用近红外传递和反射光谱作为评价大麦品种总饲料纤维含量的快速筛选法进行了研究。利用FGR分析法和NIR系统的6500光谱仪分别得到了大麦籽粒和田间大麦的传递和反射光谱。采用AOAC法测定了各个大麦品种的总饲料纤维。应用大麦籽粒传递光谱(850~1048nm)建立的预测总饲料纤维的PLS修饰模型的交叉验证标准误差为10.4(范围58~197)g/kg、决定系数为0.82,这说明应用这种模型选择或淘汰高饲料纤维品种的精确度已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陆地棉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遗传基础,以中棉所36为母本、G2005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连续6 a调查群体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13个性状,分析3类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QTL定位结果分析其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早熟性较好的材料,其铃重较低、纤维品质相对较差;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其产量性状相对较差;共检测到494个QTL位点,发现68个QTL重叠区段至少影响两类性状,包括11个同时影响早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段,11个同时影响早熟性和产量性状的区段,39个同时影响早熟性和品质性状的区段,7个同时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段,仅有24个区段内QTL增效基因来源相同。此外,共检测到99个多环境上位性QTL,其中45个位点与加性QTL重叠。  相似文献   

15.
棉花纤维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对棉花的衣分、铃重、子指等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P1、P2、F1、F2、B1、B2六世代联合分析。从估算不同性状的爱氏信息准则(AIC)值出发,对AIC值最小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和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说明衣分、铃重、子指皆为一个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但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及基因加性、显性效应随杂交组合、杂交母本、回交母本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此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说明,衣分、纤维量、短绒量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加性正相关,而铃重与子指间各项基因效应分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农达、草甘膦和西玛津等几种除草剂(组合)及不同的用药量处理对苎麻地杂草进行防效比较,筛选出了各种除草剂(组合)的最佳用药量,并就这些最佳除草剂(组合)用药量对苎麻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进一步验证各种除草剂(组合)在苎麻地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海岛棉40个品种(系)的纤维水溶性总糖量、水溶性糖组分、微观结构参数和纤维比强度的分析测试表明:从整体看,零式果枝类型海岛棉纤维总糖量、晶区取向参数均优于长果枝类型;纤维总糖量、晶区取向参数具有中段优势的空间分布特点;葡萄糖+纤维二糖对晶区取向参数ψ、φ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纤维总糖量通过3个晶区取向参数对纤维比强度有大的负向间接作用,从而抵消了它对纤维比强度的正向直接作用,使其总作用呈负效应;Len、ψ角、纤维总糖量是影响海岛棉纤维比强度的重要性状指标。这对指导海岛棉高强育种和调控纤维发育以提高纤维比强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长期库LP和抗源库RP的C1、C4,近期库GPI和GPⅡ的C0、C3轮选嫩体,在赤霉病单妆种条件下,对其3选择前后的抗赤霉病性(抗扩展)和10个农艺性状的表现有其改良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抗赤霉病性还是农艺性状,不同基因库群体的改良效果显著不同,抗赤霉病性以RP和GPI的改良效果较好,GPⅡ次之,而LP从C1到C4未获得明显改进。株高的改良因基因库不同崦异。其他农艺性状在GPI得到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辐射遗传变异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对陆地棉钴60-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芽黄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施连续回交与自主并针对芽黄性状进行选择,将3个不同的芽黄基因分别导入5个陆地棉品种(系)。18个性状观察值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芽黄基因分14导入同一达传背景对陆地棉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中棉所12近传背景中,v_(20)使霜前花(%)下降,v_(15)对旱熟性无不良影响,两者均对产量性状和植株形态性状产生极显著的负效应。v_(10)、v_(20)对鲁棉1号农艺佳状的影响明显不同,v_(10)唯一极显著地降低了霜前花(%),而v_(20)的不利影响涉及到产量、植株形态和早熟性状。通过芽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尤的比较发现,同一芽黄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对陆地棉在艺性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明显不同。在4个不同的运传背景中;v_(10)的导入仅对鲁棉1号的早熟性产生不良影响;而对邢台6871的早熟性和纤维长度同时施加显著的负效应;引起86一1遗传背景的麦克隆值增大以及霜前花比例下降;对PD9364的早熟、产量及植株形态性状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